读书时间

  • 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清代嘉庆年间礼部尚书姚文田自题的这副书房对联,可谓道尽读书的作用、价值和意义。聂震宁把下联赫然印在新著《阅读的艺术》的封面上,可见他著述此书的目的和用心。
  • 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以小说和诗歌两大领域的卓越成就,奠定了在英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版图中大师级的不朽地位。在初期和晚期的两段诗人经历中间,哈代将生命鼎盛时期的30年全部奉献给了小说艺术,共为世人留下了14部长篇小说以及大量的短篇小说,...
  • 在我70岁前,《暂坐》可能是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暂坐》写城里事,其中的城名和街巷名都是在西安。在西安已经生活了40多年,对它的熟悉,如在我家里,从客厅到厨房,由这个房间到那个房间,无论多少拐角和门窗,黑夜中也出入自由。但似乎写它的小说不多,许多人认...
  • 徐则臣新作《北京西郊故事集》里的故事发生在新世纪初,其中,《六耳猕猴》《如果大雪封门》《摩洛哥王子》等9部短篇小说无一例外将目光聚焦于进城青年身上,延续了此前《跑步穿过中关村》《啊,北京》《耶路撒冷》《王城如海》等作品构成的北京叙事谱系。
  • 站在故宫巨大的广场上,望着飞檐上面青蓝的天空,我总是在想,故宫到底是什么?历史学家、建筑学家给出的所有定义,都不足以解释它的迷幻与神奇。在我看来,故宫是那么神奇的一个场域,是现实空间,却又带有神异色彩。它更像是一只魔盒、一座迷宫,或者命运交叉的...
  • 朱光潜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也是我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朱光潜年谱长编》是国内第一部以年谱的方式清晰见出朱光潜学术生涯的作品,对其生平事迹及学术成就进行了完整系统的梳理,是朱光潜研究的重要成果。
  • 记者近日采访了省内一些古旧书藏家发现,由于古籍、旧书交易的稀缺性、特殊性,不同于普通书店,古旧书的线上成交量只出现了轻微上涨。一些资深藏家把藏品“剃旧”,开始出售自己不那么喜欢的收藏。更多资深藏家利用疫情居家时间整理收藏,对藏品进行更精细分类,...
  • 李岩和夫人刘称莲注重培养女儿,从小为孩子建起1平方米的读书空间。2013年6月,李岩又将家中的第一书房“搬”进社区,建起了第二书房,引导更多的孩子和家庭走进阅读,这被李岩称为2.0时代。
  •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历来被视为当代文学发展质量的标高,成为考察和梳理文学成果的窗口。一个有意味的现象是,这个奖项的获得者并未停止探索的步伐,而是坚持以创作为中心任务,以作品为立身之本,在文学的天地里艰辛跋涉,展现出各自在文学创作上的生长性与开拓性...
  • 《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认为,《红楼梦》里的诗词曲赋,不仅有助于《红楼梦》的丰富性、立体性,更有助于构成作品的多义性、多元性,而两位作者敢于对其进行语义美学等方面的勘探,则更显示了两位作者的高远精神追求。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则认为,该书中...
  • “中国”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哪里?国内现存唯一的明代状元殿试卷,上面写了些什么?珍贵精美的元青花“四爱图”梅瓶,指的是哪“四爱”……“5·18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人民日报出版社推出《你所不知道的国家一级博物馆》,书中汇聚了许多与博物馆有关的历史文化...
  • 今年1月至4月,鼠年春节前抵沪后,因突发疫情,著名作家何建明“宅”在浦东的酒店,但他作为报告文学老兵的“雷达”一直没歇着。20万字文集《上海表情》记录了他疫情期间生活在沪的日常点滴,首发于刚刚出炉的《中国作家》杂志2020年第五期纪实版,即将由作家出版...
  • 2020年初,人文社总结历年中国古典小说出版的成果,推出了“中国古典小说藏本”丛书,将25部经典之作汇为一编,以飨读者。丛书汇集中国古典小说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品,如家喻户晓的“四大名著” ,文言短篇小说代表《聊斋志异》 ,古典白话小说集代表“三...
  • 17世纪早期,黑死病迫使伦敦的剧院关闭,莎士比亚正在国王臣民剧团当演员并担任股东。几周后死亡人数超过30人,官方规定公共剧场必须关闭。这意味着1606年的大部分时间,伦敦的戏剧行业都处于瘫痪状态。突然发现自己没有了稳定工作但却有了大量自由时间的莎士比亚...
  • 最美人间四月天。春风十里,书香拂面,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读书能够使人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明白事理。习近平曾说:“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他多次讲述和书籍的不解之缘,分享读书学习的感悟,倡导“爱读书...
  • 人活一辈子,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来观摩、体验别人的一辈子,这就仿佛不止活了一辈子,而这又仿佛是一种比舒服更加高级的益处。都说“躲进小楼成一统”,其实倒不如说是“躲开小楼成一统”,我们俨然短时间地忽略了自己的闭塞、乏味以及烦琐。
  • 我曾经写过《说恶吃》,“恶吃”分成几类:一种是吃不该吃的东西,如吃一些受到保护的野生动物;另一种是极度的浪费、奢华和摆阔,这种吃法也是为人所不齿的。中国传统文人对待饮食的态度启示我们,清雅的饮食环境、文明的饮食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武汉封城以来,武汉大学教授、文化史名家冯天瑜驻足武汉家中,他静心阅读、思考,修订近作《中华文化生态论纲》校样,并在书首写下“谨以本书敬献封城两月的武汉父老乡亲”。日前,冯天瑜先生接受了本端记者独家专访。
  • 《地铁上的读书人》是由新华网与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系列网络微纪录片,以口述实录方式记录在地铁上读书的人,通过地铁这个与人紧密相联的交通工具,观察城市中普通人的生活以及精神状态,倡导全民阅读,探寻构建城市公共精神空间的可能性。】
  • 又是一年清明至,当传统的扫墓习俗撞上新冠肺炎疫情,网络云祭祀、代祭扫等成为多数人寄托哀思的新方式。在这个别样的清明节,就让这一封封书信插上翅膀,向远方的亲人说一声:您好吗?我想您……
  • “谭嗣同的人生短暂而丰富,但我却希望世人对他的认知不要停留在脸谱化的层面。”2016年,浏阳作家彭晓玲开始以走访与阅读并行的方式来寻访谭嗣同。北京、上海、武汉、天水……彭晓玲用四年时间先后沿着谭嗣同生活与奋斗过的足迹一路走访,最后完成了23篇共计48万...
  • 许多读者重新捧起《花冠病毒》,他们被书中关于病毒形态及其杀伤力的描写所震撼。而书中有关封城、市民抢购等等的描写,和现实似有惊人的“对应”之处。“12年前买的纸质书,过年的时候把它拿出来又看了一遍,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不少读者在微博提到了阅读感受。
  • 读《靳以日记书信集》,是对文学史现场的一次重返和勘探,如章洁思所说,这是一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写照。《靳以日记书信集》分为三辑,收录《赴朝日记》《佛子岭日记》《入川日记》《东北旅行日记》和《访苏日记》,书信159封,序跋30篇。这是目前最为完备的靳以在小...
  • 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经历去年的公司化转制后,在2020年度将迎来全新的局面。在北京图书订货会期间,作家出版社举办的发行工作年会上,知名作家冯骥才、周梅森到场,可看出今年作家出版社的重磅新书非常值得期待。
  • 作为主任医生的张文宏,工作繁忙是常态,不仅要承担救死扶伤的责任,还要去各地开讲座交流学术。因此,对张文宏而言,看书不仅可以消磨时间,还能够调剂心情,他说,“现在大家的工作强度很大,都很焦虑,现在没有焦虑的人不是很多了。社会发展实在太快了,所以人人...
首页 3 4 5 6 7 8 9 10 11 尾页 共589条信息/共24页 转到第
意见反馈

本页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