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

  • 美学大师朱光潜曾将《花间集》列为必读的16部国学经典之一 。《花间集》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编纂的一部词集,也是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文人词选集,由后蜀人赵崇祚编辑。该书收录了温庭筠、韦庄等18位花间词派诗人的经典作品,集中而典型地反映了早期词史上文人词创作的...
  • 文人风骨作为一种卓尔不群的道德品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良因子和民族情结的重要载体。将“风骨”一词分解开来就是风度和骨气,其中风度源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与培植,骨气则来自对民族大义的忠诚和对天下为公的坚守。
  • 2018年08月06日 品《诗》
    一直对《诗经》的语言之美有一种深深的眷恋。年少的时候,痴迷“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样朴素而浪漫的句子,不知道怎样的人写出这般如秋叶之静美般的文字。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本是中国这个诗之国度的童年时代,但此句却有一种绚烂之极归于...
  •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隋唐史学者蒙曼,专门研究了浩瀚唐诗中的“四时之诗”。近日,蒙曼教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古代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古人对于季节的变换,对于天气和大自然,要比今人敏感许多;同时古人的血液里流淌着诗意,大自然本身富有诗意,这...
  • 今年年初,《如果国宝会说话》开播后,凭借“文化底蕴+幽默画面+内涵解说词”,受到广大观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喜爱,片中的文物更是凭借“呆萌”气质变身“网红”。豆瓣评分高达9.5!第二季归来自然备受关注,还是熟悉的片头,还是最会卖萌的旁白解说小哥。本季每集仍...
  • 唐代家训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开启了中国古代“诗书传家”的文化传统。大一统的隋唐王朝采取了削弱士族势力的策略,“以文取士”,富贵、财产不再恒久,“读书便是随身宝,高官卿相在朝廷”,以诗书传家,求取功名的观念,成为士人的最高追求。
  • 在汉语语境中,美和伦理、经济等概念不一样。伦理指处理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规则,经济指物质生产、流通和交换活动,都是名词性的专指概念。与此比较,美则更多涉及人对事物的情感评价,而且这种评价均趋于正面。比如,当我们说某人某物“真美啊”的时候,本...
  • 吃粽子、插艾草、佩香囊、赛龙舟、戴五色线、喝雄黄酒……每逢农历五月五日,形式多样的端午节俗在全国各地上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缩影,端午节俗在新时代丰富多彩又不失神韵地演绎,传承与彰显着民族精神与文化自信。
  • 2018年06月12日 中国画的笔墨意趣
    笔墨是中国画的精魂。中国画存形与传神并重、工笔与写意共荣、水墨与重彩同辉,而笔墨统其风神。以艺术创作论,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造型语言,“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用笔用墨是中国画家的基本功。以审美品鉴论,笔墨意趣是中国画最为突出的特征,既蕴...
  • 2018年05月29日 古诗中一种隐秘的美感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就是最容易感知和判断的上声韵诗。但是,换作“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同样是著名的唐诗,你还能感知和判断这是上...
  • 木版水印是中国雕版印刷图像史的总称。作为发端于中国的一门独特技艺,木版水印在1000多年的历史演变中,始终承载着东方智慧的内生视野,蕴含中国东方美学的隽永品格。艺心不孤,仗境方生;水印千年,葳蕤博盛。数千年的中华文脉渊映于水印意境之中,字画诗文,由...
  • 2018年04月04日 最美不过《诗经》
    那关关的雎鸠声,交交的黄鸟鸣,夭夭的桃花,苍苍的蒹葭,都给人以无限美的遐想。尤其是《诗经》中的那些植物,离我们似乎很远,又似乎很近。
  • 如果从种种缤纷与歧异的风格中,推选出一位足以称为集大成的代表作者,则除杜甫而外,实无足以当之者。杜甫是这一座大成之诗苑中,根深干伟,枝叶纷披,耸拔荫蔽的一株大树,其所垂挂的繁花硕果,足可供人无穷之玩赏,无尽之采撷。所以能有如此集大成之容量的因素...
  • 《永乐大典》是明代永乐皇帝命内阁首辅、有明三大才子之一解缙等人编纂的大型类书,成书11095册,保存了我国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典籍七八千种,堪称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历经600年风雨沧桑,从成书之初的万册巨帙到今仅剩400余册,她的聚散离合也...
  • 中国近代戏曲人物画是传统艺术的时代传承。戏曲人物画创作具有传统文化深厚的滋养和文脉,又具有广泛的民众传播的基础,雅俗共赏之间形成了以题材为核心的宽泛的“戏曲人物画”内涵。作为戏曲人物画这样的艺术样式独立出现,并且由专业的精英艺术家参与其中,以学...
  • 2018年03月05日 当经典遇上音乐
    文学的诵读、吟咏或歌唱,其最动人心魄之处不在形式、也不在技巧,而恰恰在乎于情感。《诗大序》中说:“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之所至,遂呼之而出,层层推进。
  • 2018年02月27日 邹鲁文化与圣人家风
    邹鲁文化是以周代两个诸侯国鲁国和邾国(战国时称邹国)为中心、以周代礼乐文化为主体、吸收融合了殷商文化和当地土著东夷文化而发展起来的区域性文化。与周秦时期其他的区域性文化,如齐文化、晋文化、燕赵文化、楚文化、吴越文化、秦文化、巴蜀文化等相比,邹鲁...
  • 中国文化对于万物分科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譬如将中国画分为三科:山水、人物、花鸟。与山水、人物相比,花鸟是最能反映人与动植物鲜活关系的画科。无论是花鸟草虫蔬果,还是翎毛鳞介禽兽,皆被归入这一科,并体现其和谐自然、平衡发展的关联性与生态性,堪称花草王...
  • 历经千年岁月积淀,唐诗之美仍在一代代延续与传承,感动后人。存世唐诗的体量究竟有多大?人们通常都认为,涵容了唐朝五代十国所有诗作、“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的清编《全唐诗》,当是唐诗的全部体量。然而,现当代学者通过研究发现,人们传诵的“唐诗”未必真...
  • 文人画之所以区别于常规绘画,是以其“畅神”“适意”“自娱”“寄乐”的私密化、书斋化取向为价值内涵的。然而,随着它的规范图式渐趋确立,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自适自娱、私交酬唱变为面向大众、走入市场,公共化和普适化这种曾经作为文人画对立面的价值选择,...
  • 与书法一样,篆刻也是以汉字形体作为表现对象的艺术。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但只有中国人将实用的文字书写升华为艺术活动;同样,世界上很多民族都使用印章,但也只有中国人将实用印章转化为篆刻艺术。
  • 华夏先民从一个个粗细不一、拙朴未雕、简净空灵的刻画开始,历经千锤百炼,垒就坚实的汉字巨峰、宏伟的书法殿宇。汉字创造是“天雨粟,鬼夜哭”的蛮荒奇迹,凝结着华夏先祖尊崇自然、道法自然和回归自然的高超智慧。古往今来,一代代炎黄子孙共同守护汉字,对之礼...
  • 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正在强起来的中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公信力不断提高。本报对话文化学者叶小文,...
  • 中国古代以“天人合一”为之文化传统的“生生美学”及其艺术呈现,反映了中国人特有的生存与审美方式,它是一种活着的有生命力的艺术与美学。它已经成为当代美学特别是当代生态美学建设的重要资源,并且已经在与欧陆现象学美学及英美分析哲学之环境美学进行跨文化...
  • 2018年01月05日 行草书的矛盾美
    清代袁枚《随园诗话》中有句话叫“文似看山不喜平”,意思是写文章好比观赏山峰那样,喜欢奇势迭出,最忌平坦。其实,无论是哪门艺术都是如此。绘画有远近、浓淡、疏密等对比变化;歌曲有高音低音、节奏快慢之别。作为书法作品,特别是行草书作品,就要制造出不同...
首页 4 5 6 7 8 9 10 11 12 尾页 共346条信息/共14页 转到第
意见反馈

本页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