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体验,用脚丈量,用情感受——专访中国民协第十届主席潘鲁生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邓立峰 时间:2021-07-28 【字体:

       “用心体验,用脚丈量,用情感受。”这不仅是潘鲁生对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的期望和嘱托,也是他自己几十年来工作经历的真实写照。扎根田野,走进民间,潘鲁生长期从事民间文艺的抢救、挖掘、传承和转换工作,在担任第九届中国民协主席的五年间,他做了大量工作,为中国民协和民间文艺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刚刚召开的中国民协十届一次理事会上,潘鲁生再次当选中国民协主席。《中国艺术报》记者第一时间对他进行了专访。说起未来,潘鲁生表示,要继续为繁荣我国民间文艺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记者:首先,恭喜您再次当选中国民协主席。从您的角度看,在您担任上一届主席的五年中,中国民间文艺事业的发展环境产生了怎样的变化?

  潘鲁生:过去五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传承、文艺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艺事业发展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其中,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是被列入的十五个重大工程项目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做出了部署,首次对文艺工作进行专门部署,报告中提出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我们开展民间文艺工作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民间文艺发展,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回信,考察内蒙古民族服饰,鼓励徐州香包、福建竹编、成都布鞋以及潮州的木雕、潮绣、麦秆贴画等民间工艺传承与发展,关心民间史诗和花鼓戏、潮剧等民间戏曲的发展,视察了敦煌等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民间文艺”的足迹,彰显了党中央对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的高度重视。在中央领导和中宣部的关心支持下,民间文艺事业蓬勃发展,形成了新的发展活力和生机。

  记者:近些年来,您一直行走在田野,调研传统民间文化,抢救和挖掘传统民间工艺,我想这也成了您毕生追求的事业。在您看来,中国民协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原则,与您正在从事的调研和抢救工作,有什么共通之处?

  潘鲁生:一直以来,“到民间去”“把书桌搬到田野”是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与发展的传统,也是中国民协的立会之本。在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和中国民间工艺集成工程项目调研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几十年坚持抢救民族民间文艺工作的老专家,还有默默无闻坚守田野工作、严谨治学的中青年专家。他们有着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有着对民间文艺的执着情怀。我们一定要把这种扎根生活、服务人民的情怀和精神发扬光大。真正深入民间、深入田野,用心体验,用脚丈量,用情感受,悉心观察民间文艺与生活的关系,认真记录民间文艺的风貌,深入研究口传心授的经验背后的规律,脚踏坚实的大地,感受民间文艺当代发展的实际。

  记者:目前正在推进中的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和中国民间工艺集成工程是中国民协未来几年的重点工程,您自己也积极投身其中,您如何看待这两大工程的意义?

  潘鲁生:在中宣部、中国文联的指导下,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和中国民间工艺集成工程作为中国民协的重点业务工作,扎实开展,稳步推进,已经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实施“两大工程”,也是第一次大规模、高质量、集成性地呈现和传播“中国民间文学”与“中国民间工艺”的全貌和精华,为我国民族民间文学存志,为民间工艺立档,留存民间文化记忆,续写民间生活文脉。未来几年,中国民协和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将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党的统一领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制,明确重点任务和目标方向。同时,不断强化学术质量,统一思想,提升境界,凝聚力量,保证成果质量,编纂好中华民族代代共享的民间文学和民间工艺“新时代工程”。

  记者:“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当今的一个热点话题,您觉得,在未来应该怎么做好传统民间文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工作?

  潘鲁生:首先,对于发展基础良好、具有较好传承与生产基础并有望拓宽发展空间的民间文艺样态,要促进“创新链”建设,特别是积极推动传统工艺等生产资源的供给侧提质增量,提高传统工艺产品及服务供给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灵活性,满足大众消费需求,推动消费成为生产力;另一方面,要关注传统工艺产品及服务,引导传统工艺产品在研创、生产、销售、服务等方面系统化发展,增强传统工艺相关产业延展性,增大收益空间。其次,我们要探索解决文化的产业融入与提升问题。“中国制造”等产业价值的提升,不仅需要科技创新驱动,还要激发民间文化资源的价值和效能,赋予文化产业更高的情感附加值,并将中华审美传统融入现代制造业,形成中国制造的美学风格。另外,我们可以探索实施“中国民间文艺志愿者”计划,充实民间文艺志愿者队伍,进一步在保护与发展、传承与教育、文化产品共享和建立创意产品国际传播渠道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当然,我们也要积极推进民间文艺权益保护机制建设,全面探索“抢救保护、学术研究、教育传习、生态修复和创新发展”五位一体的发展道路,开拓民间文艺事业的新局面。

  记者:中国民协是一个扎根于泥土的文艺家协会,您觉得,在未来的工作中,中国民协要怎样团结和服务于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

  潘鲁生:民间文艺是人民的文艺,民间文艺的一切创新,归根到底都来源于人民。我们要发挥好中国民协“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的基本职能,团结服务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具体来说,首先,中国民协要加强服务意识,向民间艺人学习,为民间文艺家服务,让民间文化活起来;其次,要加强青年梯队建设,培养一批有研究能力、有创作水平、有民间文化情怀的民间文艺工作者;第三,要加强民间文化艺术的普及与宣传,面向公众、社区、学校传播民间文化的种子,培育和传承文化的创造力,面向国际,发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民间文化艺术交流作用,在文化艺术的传播中深化对外交流与合作。未来,我们将围绕“做人的工作”这一核心任务,持续深化协会改革,积极探索行业服务、行业管理、行业自律的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努力把工作对象向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延伸,不断增强协会组织活力、向心力、吸引力和行业影响力。

分享到:
【打印正文】
意见反馈

本页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