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终将老去,你准备好了吗?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作者:王溪 时间:2019-06-16 【字体:

打开厚达700页的《老龄化》一书,映入眼帘的第一个议题,就让我翻书的手指长久地定格在:“老龄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我们所有人一生都在经历的过程,而不是到了老年才出现的现象。”

老龄化,指总人口数中年轻人口减少的同时年长人口增加的现象。面对这一考验,各国政府未雨绸缪,早已出台一系列财政和医疗等政策,每一个个人也在积极养生和储备冬粮,然而,一切应对都仿佛是摸着石头过河。毕竟,老龄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现象,是一个在未来的迷雾中面目模糊的影子。

如何能够拨开老龄化的迷雾呢?按照《老龄化》一书开篇提出的观点,老年阶段并不是人生一段特定的岁月以及特定的身心状态,“尽管我们习惯于将老年视为人生的最后阶段……实际上是老年之前的各个生命阶段的结果……老年生活关乎个人选择和社会政策。”只有跳出老年阶段看待老年,只有站在人的一生的视角去看待老年,才能够拨开老龄化问题的层层迷雾。站在这一视角上看,老年阶段和其他人生阶段是平等的,没有孰优孰劣,甚至谈不上衰败和失落,是一段通过一生的清醒努力去自我干预的时光。更有甚者,人的老龄化过程绝非静止不变,在生物科学手段和医疗资源分配的显著影响下,老龄化过程在时间上、内容上、性质上,都是可变的。开头几页朴实无华又字字重击的叙述颠覆了人们既有的观念,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让接下去的阅读成为一场充满了未知探索的神奇之旅。

《老龄化》的作者哈瑞·穆迪和詹尼佛·萨瑟是两位在职的美国高校教师,他们把老年阶段放在人一生的视角下进行解读,涵盖一个人童年、青春期、成年及老年的全部阶段,为老龄化社会的反思定下了厚重宽广、绵延不绝的基调,不仅在立意视角上独树一帜、内容更是包罗万象。他们在书中分析了老龄化这一社会现象与年龄、社会地位、年龄组效应和历史背景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研究了老龄化问题的社会经济环境、老化的生理机制、伦理经济、医疗手段、个人生命转折等许许多多有趣又尖锐的问题,可以按部就班顺序读下去,也完全可以从长长的目录表里挑选出感兴趣的部分进行精读。

阅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虽然这是一本教材,但作者并没有灌输概念、罗列事实,他们不急于对某个问题给出唯一“正确”的答案,而是引导读者自由进出一个个议题,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观察、了解、询问、思考。每一个读者带着专属的困惑翻开这本书,也会带着专属的收获合上它沉思默想。身处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们,对变老有不同的体会,从中年到老年基本上都可以在书里找到相应的关照。作为不同社会身份的人们,对老龄化现象会有不同的认知需求,也能在书中得到有益的启发。

《老龄化》一书作为美国高校的老年学教材,每年更新一版,至今已是第九版。更有意思的是书里还穿插有多种形式的扩展阅读,每年更新的正是这方面内容。在扩展阅读中,有时作者会拎出关于老龄化的最新议题,加以简短分析,有时会把和老龄化相关的街谈巷议穿插在正文各处,类似报纸消息,短小而接地气。书中共有54篇“阅读材料”,篇篇浓墨重彩,意趣盎然,内容极为丰富多彩,篇幅之长甚至接近了正文,而趣味之深沉,选材之多元,形式之活泼,更是令人爱不释手。

正如本书的作者们在前言中所说,“老龄化社会的未来将由我们所有人共同创造,因为未来的老人就是我们自己。”无论这本书的读者年方几何,不外乎是现在或者未来的老人,掩卷沉思之后,我们或许更有信心去共同面对一个从未有过的世界。

老龄化
分享到:
【打印正文】
意见反馈

本页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