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煤化铜川矿业公司把文化当成结构调整的新引擎

来源:陕煤化铜川矿业公司 作者:王成祥 时间:2013-08-19 【字体:

  曾经是我国西北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陕西煤业化工集团铜川矿业公司,58年来塑造了优秀的铜煤文化,成为该公司转型发展不歇的动力源。新一轮煤炭低潮再次袭来,矿井资源枯竭,煤质差,负担重的矛盾,导致全公司的工资下浮,拖欠发放,个别矿已经面临停产的威胁。拥有20多万职工和家属的铜川矿业公司在困境面前,正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寻求突破口,谋求新发展。
  党委书记王蓬说:作为大型煤炭企业的铜川矿业公司,资源枯竭这是不可改变的必然规律,而企业长期沉淀积累的文化内涵,才是这个企业抗御各种风险的精神财富。

  转型涉及一部分干部职工利益,但徐家沟煤矿静悄悄

  徐家沟是铜川矿业公司旗下最小的原煤生产矿井,在煤炭价格下滑的情况下,这个矿由于地质条件最差,负担重,开采成本高,被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列为第一批实行内部经营承包矿井。转型必然要涉及人,徐家沟煤矿承包经营将将现有的30个精简到12个;职工人数由原来的1299人减至918人,净减381人
  书记刘保社说:要划转的381人员名单已经报请铜川矿业公司批复。在还没有得到正式通知的情况下,矿上的生产经营工作一如既往地正常运转,划转人员思想平稳,没有任何人提出过不愿走的客观理由。
  该矿党委宣传部长肖子秀说:实行内部经营承包,对于徐家沟来说,绝对是好事,如果不实行内部承包经营,徐家沟矿就有被关闭的可能,全矿1200多名职工就要失去饭碗。分流虽然影响到了部分人,但大河有水了,自家的小河自然也就流畅了。如果分流涉及到我,我会毫不犹豫地服从分配。
  肖子秀曾经是这个矿80年代的一名井下农民协议工,3年期满返乡在一家建筑工地打工,利用工地干活休息的时间,给铜川矿工报写了篇表达自己对矿山生活的眷恋,表达了对铜川矿业公司的感激之情。铜川矿业公司领导看到发表在矿工报上的文章后,四处打听,终于在上海一家工地找到了肖子秀。公司打破了当时的用工界限,肖子秀被聘为矿宣传干事。肖子秀不辜负组织的厚望,在这个文化氛围很浓的大家庭施展着自己的才华,最终成为矿中层领导干部,企业宣传文化战线上的骨干。
  铜川矿业公司徐家沟矿正是培养了像肖子秀这样一批爱矿如家的优秀员工,在经历挫折和困难的情况下,变不利为有利,在稳妥实施改革中,实现了新的飞跃。

  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陕煤铜川矿业公司是一个已经走过58年风雨历程的大型煤炭企业,经历了我国煤炭工业的改革与辉煌。在改革开放初期,整体划转神东煤田的前期开发中,工程技术人员舍小家,奔赴当时的毛乌素沙漠,奠定了神东公司前期开发的基础。铜川矿业公司和全国所有大型煤炭企业一样,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矿井破产减员分流的阵痛。每一次煤炭结构调整带来的大转折,对铜川矿业公司来说,都是伤筋动骨。现在又面临严峻考验,在困难面前,铜川煤炭人长期积累的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的文化精髓,支撑着企业继续前行。
  该公司逐步对东区煤质相对差,包袱重,地质结构复杂的王石凹、东坡等5对矿井采取不同的方式逐步实施人员分流和转换机制,让其轻装前进,在市场上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对北区下石节等3对煤质好,市场占有份额高的现代化矿井,在实行均衡生产,科学管理,提高煤质,服务市场,压缩人员的同时,承担着东区5对衰老矿井的人员分流安置任务。目前徐家沟矿第一批划转分流工作已经到了实施阶段。

  文化是铜川矿业克难取胜不懈精神动力之源

  长期以来,铜川矿业公司把企业文化建设,培养高素质员工队伍,作为企业发展的主题,牢牢抓住前几年煤炭市场持续好转的历史机遇,偿还了职工生活欠账,基本实现了员工快乐工作,愉快生活的愿景。特别是近年来,他们大力打造文化品牌,建起了铜川煤矿文化展览馆,在著名作家路遥体现生活的鸭口煤矿塑造了以《平凡的世界》为原型的大亚湾文化纪念馆,以文化和接受矿史教育,增强了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今年4月,鸭口煤矿因煤炭严重积压,导致选煤楼变形,火车不能装煤,放假长达2个月,干部职工只拿80%的工资,造成个别职工家庭生活困难。选煤楼处理好后,全矿职工没有一人缺席,在第一时间按时上班。这就是煤矿工人,这就是铜川矿业公司打造文化软实力最有效的回报。
  总经理宋志刚说:铜川矿业公司每一次的调整转型,都涉及到人。在企业的发展中,人的成本最高,也是转型的主体,正因为我们倡导文化管理理念,提高了干部职工热爱企业的良好素质。正是有这样一批理解、支持企业转型的高素质职工队伍,铜川矿业才得以发展。新一轮的煤炭结构调整,员工依然是我们克难取胜最直接的动力。

陕煤化铜川矿业公司
分享到:
【打印正文】
意见反馈

本页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