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群众美术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内容和抓手。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群众性美术文化活动作为人民群众在职业外为满足自身精神文化需要而采取的一种文化行为,不仅承担着传递艺术创作理念、营造文化氛围的任务,也承载着启迪教育群众、增强人的审美观念、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培育人的思想品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功能。因此,在全党力推凝魂聚气、强基固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努力繁荣群众美术活动,使之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一环,就成为广大美术工作者和社会美术爱好者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
在“新”字上下功夫,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与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我们要从人们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出发,贴近时代、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用党的创新理论科学回答人们关心的热点、难点与焦点问题,要敢于直面现实,作出有针对性的理论解释,理论只有“深入”,才能浅出;只有“创新”才能“发展”。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普遍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随之显著提高。当人们的物质追求得到满足后,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就相应提高。美术在人们的生活中进行渗透后,形式变得多种多样,雕刻、剪纸、泥塑等民间美术作品不断涌现,绘画、摄影以及书法作品等都成了现代装饰的重要物品。通过各种各样的美术作品,人们的艺术情趣和生活乐趣不断丰富,精神享受得到多元化提升。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人们的艺术修养多维度普遍提升,各种美术活动也逐渐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当中,成为了人们文化追求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化和网络化普遍发展的今天,只有不断创新美术活动的组织方法,丰富美术活动的内容,不断推出新鲜的活动样式,用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不断给人们提供健康的、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应有贡献。
在“深”字上动真情,不断扩大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首先要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最后一公里”是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最后的而且是关键性的步骤,也是能不能把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紧密连接起来的关键一步。同样也可看作是普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环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需要千百万群众的共同参与才能取得效果,如果我们的美术活动停留在象牙塔里和画院里,和群众的火热实践相距甚远,是没有生命力与现实意义的。为此,必须重心下移,在“深”字上做文章。要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面向全体人民,以发展为本,培养人民群众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而展开。所有活动要突出活动的主角老百姓,要服务好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立足于老百姓的平凡生活,挖掘出接地气的动人故事,折射出群众的伟大和善良。为老百姓的“书画”搭好台子,由老百姓来讲身边事、画邻里情。从而,打造出群众美术精品,产出美术活动较大的社会效应,使优秀美术作品不断产生。在“感”字上用实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转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不能是干巴巴的说教,而是人民群众活生生的实践,因此,要在“感”字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需渗透转化为引人入胜的美术作品。不仅要融入文化事业,还要渗透物化到文化产业之中,实践表明,一幅好的作品往往会影响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精神文化产品潜移默化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判断、道德情操、文化心理和思想性格,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现实生活中,纷繁丰富的群众美术活动最具生活意味,将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使人们在休憩、娱乐、放松和审美的状态下,调整生活节奏、方式和心态,提升蓬勃向上的精神境界,从而自觉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近年来,正在脱贫攻坚中的一些村头或街头的文化墙,成为一种新颖的“道德课堂”,成为农村文明建设的“助推器。每一个美术工作者都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起时代责任,在交锋交融中体现中国精神。以群文活动为载体,用老百姓自己的语言、身边的事例讲述中国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多彩的群众美术作品传播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人和事;为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做出积极贡献。
(作者单位:河南省美术馆)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