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艺:“人民导向”为本 精品队伍为要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刘金祥 时间:2017-11-27 【字体:

■文学艺术固然可以让想象的翅膀展翼高翔,但其思想题旨必须植根于厚重的现实土壤,其主题意蕴必须脚踩坚实的生活大地。一旦疏远人民,弃别大众,任何文艺作品都会成为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只有始终不渝地把民情民瘼置于心头,把万家忧乐诉诸笔端,文艺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

■一切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作家艺术家,应立足时代前沿,体察新时代改革发展的大趋势,把握新时代社会变动的规律和特征,特别是聚焦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典型性事例和代表性人物,在此基础上描写和展示新时代人们寻梦追梦圆梦的奋斗征程,把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和英雄人物记录下来传播出去,倾力打造体现时代特色、展现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努力做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倡导者、状绘者和扬厉者

盛世逢盛会,雄文耀千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郑重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提出“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他对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和对文化事业的精辟阐释,既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行动指南、指明了正确方向,也对文艺工作者赋予了新使命、寄予了新希望。对于广大作家艺术家来说,找准时代方位和文化定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善于砥砺前行,奋力抒写新时代文艺的华彩篇章,努力为新时代改革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当是摆在面前的最大命题。

人民导向是新时代文艺的根本原则

“为什么人”的问题,始终是文艺创作的首要问题、根本问题和原则问题,关乎党的性质,关乎事业成败,关乎人心向背。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

早在75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振聋发聩地提出为工农兵、为人民大众服务是文艺工作的根本方向,历经沧桑风雨和风雷激荡,“为人民大众服务”,依然是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和价值底色。古往今来,诸多历经岁月磨砺而愈显珍贵、历经时间长河淘洗而更加醇厚的传世经典,大都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寄寓着屈原对黎民百姓的悲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饱含着杜甫对社会底层的关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承载着郑板桥对普通民众的同情……文学艺术固然可以让想象的翅膀展翼高翔,但其思想题旨必须植根于厚重的现实土壤,其主题意蕴必须脚踩坚实的生活大地。一旦疏远人民,弃别大众,任何文艺作品都会成为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只有始终不渝地把民情民瘼置于心头,把万家忧乐诉诸笔端,文艺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样的一个新时代,人民群众作为新时代的缔造者、推动者和见证者,既是新时代的“演员”,也是新时代的“导演”。换言之,新时代的华彩大幕是由人民群众拉开的,新时代的奇崛征程是由人民群众开启的,新时代的辉煌成就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是新时代的主体和原动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精神食粮、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是我们党对文艺战线一贯的方针政策,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根本价值取向,更是决定新时代我国文艺事业兴盛衰亡的关键所在。

中外文艺发展史表明,一切卓有成就的伟大作家艺术家,总是对人民的卓越创造和朴实品格秉持一份谦恭,保持一份敬畏,献上一份尊崇,他们往往将自己称作“人民的学生”,把为人民创作作为终身艺术追求。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原则和主要标准。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应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对象,把人民作为文艺作品的最权威鉴赏家和最终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与生俱来的天职,进一步明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等基本问题,深入实际、扎根生活,了解人民、体察人民,热爱人民、尊重人民,切实关注人民的生活与命运,积极反映人民的心声与诉求,以谦卑之态对待人民,以感恩之心回馈人民,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自觉地把自身文艺创作和人民群众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保持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摄取创作养分,通过状绘人民创造实践实现艺术升华,通过创作更多更好的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抚慰心绪、温润心灵、提升情趣、涵养精神、培植情怀、砥砺意志,让人民群众体味新时代的变迁,体验新时代的美好,体认新时代的伟大。

精品创作是新时代文艺的主要任务

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标志,文艺精品代表新时代的精神高度,体现新时代的思想深度,标志新时代的文明程度,反映新时代的人文向度,在引领时代风尚、塑造时代风貌、矫正社会风气、营造社会风情等方面发挥着固本强基作用。正是从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指出“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文艺事业进入了活力迸发、异彩纷呈的新时代,呈现出文艺生产异常活跃、文艺创作日趋勃兴的繁盛景象,涌现出一大批形质俱佳的优秀作品,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些作家艺术家还缺乏精品意识,还缺少深耕细作的工匠精神,文艺创作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文艺作品中反映新时代火热生活的精品力作还比较匮乏,展现新时代伟大实践的黄钟大吕还比较奇缺,这与深度揭示新时代变革背后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历程的艺术本质要求相比,与充分满足当下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多种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缺憾与差距。

作为承载民族文化血脉和精神基因的文艺精品,是新时代文化软实力的集中表征,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有力基石。人类文明发展史表明,无论对于国家兴衰,还是社会演变,抑或是制度变革,文艺精品往往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均是“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一个时代的文艺作品,只有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与社会进步同向同步,及时反映新时代深彻迁变,深刻摹绘新时代多维风貌,才能成为承担社会教化使命、发挥价值导向作用的精品力作,才能成为具有思想穿透力和审美洞察力的旷世经典。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所指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任何一个时代的经典文艺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和特征。古今中外,文艺无不遵循这样一条规律:因时而兴,乘势而变。在人类发展的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头,文艺都能发时代之先声、开社会之先风、启智慧之先河,成为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离开火热的社会实践,在恢宏的时代主旋律之外茕茕孑立、喃喃自语,只能被时代淘汰。”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戮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一切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作家艺术家,不应在新时代面前无动于衷,不应在新时代面前无所作为,而应立足时代前沿,直面时代大潮,积极投身变动弗居的现实生活,体察新时代改革发展的大趋势,把握新时代社会变动的规律和特征,掌握新时代城乡结构的调整与变动,了解新时代社会心理和社会风貌的走势与趋向,特别是聚焦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典型性事例和代表性人物,在此基础上,以饱满热情、生动笔触、优美旋律、感人形象,描写和展示新时代人们寻梦追梦圆梦的奋斗征程,把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和英雄人物记录下来传播出去,倾力打造体现时代特色、展现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努力做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倡导者、状绘者和扬厉者。

队伍建设是新时代文艺的重要保障

人才是新时代文艺创作的第一资源,优秀的文艺人才是新时代文艺创作最宝贵的智力财富。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推动新时代文艺创新发展,必须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的文艺队伍。有鉴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要“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

以文艺精品为中心开展文艺创作,离不开健康的创作生态和良好的创作环境。宣传文化部门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多为文艺工作者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营造有利于出人才、出精品的良好环境”的要求,通过出台扶持文艺创作的优惠政策,加大对文艺创作的经费投入,搭建施展才华展示抱负的广阔舞台,创造团结、和谐、干事的宽松氛围,不断增强文艺事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立业先立德、为艺先为人。广大作家艺术家应牢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的殷切希望,树立“功成不必在我,成功一定有我”的创作理念,秉承人民重托、文化担当和社会责任,提升思想修养,强化人格修为,树立正面形象,传递正向能量。

文艺精品是优美深湛的,但创作文艺精品却是极为艰辛艰苦的,如曹雪芹自题诗所言“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作家艺术家应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格遵循文艺创作内在规律,坚决摒弃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庸俗思想,大力弘扬大国工匠精神,心存正气、志存高远,立身为公、立言为民,沉心静气、精雕细琢,努力创作蕴含中国智慧、构筑中国精神、体现中国价值、彰显中国力量的精品,不断推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力作,进一步发出时代强音、点亮道德光炬、弘扬传统美德、提升民族形象。

伟大的时代呼唤和孕育优秀文艺作品,优秀文艺作品引领和催发伟大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向全世界郑重申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迎来了创新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因此,用优秀文艺作品观照、诠释和讴歌新时代,是当下每一位作家艺术家至高无上的艺术追求,更是每一个作家艺术家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

新时代文艺
分享到:
【打印正文】
意见反馈

本页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