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 | 史铁生诞辰69周年:离去只是永生的一个瞬间

来源:中国作家网 作者:陈泽宇 时间:2020-01-06 【字体:

《永远的史铁生》邢仪 绘

史铁生,生于1951年1月4日,北京人。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1969年赴延安乡村插队务农,1972年因双腿瘫痪转回北京。他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史铁生,他的《务虚笔记》《我的丁一之旅》《命若琴弦》《病隙碎笔》等作品影响了几代作家,也影响着千千万万的读者。自他之后,我们想到清平湾,想到地坛,就想到了史铁生。

史铁生,2010年12月31日凌晨,因突发脑溢血去世。根据遗愿,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器官捐献给医学研究。12月31日凌晨6时许,其肝脏成功移植给天津的一位病人。

童年

在地坛

在家中

史铁生走了已经九年了。但正如他生前好友、中国作协主席铁凝曾断言的那样:“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人格魅力、他的文学和精神的价值更加清晰、更加深刻地呈现出来,感染着、引领着越来越多的人,他的作品将会流传下去,产生长久的影响。”

2020年1月4日,在史铁生先生诞辰69周年之时,人民文学出版社与中广联合会有声阅读委员会共同组织了一场名为“想念的季节”的纪念朗诵会,于芳、李野墨、晏积瑄、张宏、白钢、天时、郑博等朗诵名家在现场和读者一起重温了史铁生的代表名篇。

“想念的季节”——纪念史铁生朗诵会现场

人文社用“想念的季节”来命名这场朗诵会,这太合适不过了。1月4日的北京,窗外冷风凛冽,但聚集在现场的读者越来越多,想念的力量仿佛真的造就了一个温暖如春的季节。

史铁生的人生是一个奇迹——是文学的奇迹,也是生命的奇迹。在漫长的轮椅生涯当中,无论是他亲近的朋友还是普通的读者都知道,他从悲观失望到自强自尊,超 越了自己的平凡和苦恼,建立起了一座独一无二的文学殿堂。他的想象力和思辨力在文本中一再爆破,用一种令千万人心痛的温暖,在瞬息当中触摸永恒,在微粒中 进入广远,在艰难和痛苦中展现出对生活宽厚的微笑。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各类史铁生作品

201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史铁生作品全编》

“错的不是执着,是执迷。”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此一处陌生的地方,不过是心魂之旅中的一处景观。”

“其实人间的事,更多的都是可以删减但不容删减的。”

“生命也分为两种:一种叫做有限的身在,一种叫做无限的行魂。聪明人已经看见了乐观的根据。”

“但是太阳,它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它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它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时。”

……

继2017年出版《史铁生作品全编》后,人文社继续打磨编订史铁生的作品,并于2019年再次推出了“史铁生散文新编”四卷本。朗诵会上,演播名家们为读 者朋友分享的《放下与执着》《扶轮问路》《复杂的必要》《故乡的胡同》《合欢树》《乐观的根据》《秋天的纪念》《我与地坛》等史铁生代表名篇,均来自这套 新编。

《去来集》是“史铁生散文新编”的第一本,收录了《我与地坛》《想念地 坛》《我二十一岁那年》等史铁生在读者中影响最大的散文19篇:关于童年,关于青春,关于回忆,关于地坛,关于生命中的喜悦与伤痛。“生者必定死去,死者 必定再生。”生命就是一个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诸法无去来处,生命则周而复始,生生不息。这是史铁生带给世人的哲学思考。

《无病集》是“史铁生散文新编”的第二本,收录了《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随想与反省》《无病之病》等史铁生关于文学、关于电影、关于音乐等的17篇创作谈、艺术杂感和随笔:尤其是《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代后记《几回回梦里回延 安》里关于插队时期外乡来的吹鼓手在雪花飞舞的窑洞前吹奏唢呐的记忆:“那是生命的礼赞,那是生活。”可以表达出作者自己的文学观:文学,就是生命的赞 歌,就是生活的呐喊。

《断想集》是“史铁生散文新编”的第三册,收录了《好运设计》《放下与执着》《乐观的依据》等史铁生的杂感断想13篇:关于疾病、关于生死、关于来世,关于金钱,关于放下,关于执着。虽然身体局限在轮椅上,思想却可以浮想联翩,世间种种,作者都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

《有问集》是“史铁生散文新编”的第四册,收录了《扶轮问路》《爱情问题》《身与心》《昼信基督夜信佛》等史铁生关于灵魂与生命的扣问16篇:关于爱情、关于信仰、关于肉体,关于心魂,关于来路,关于生命的去向。尤其是《昼信基督夜信佛》,道尽了作者的生命哲学。

听完朗诵会,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从未去过地坛,看天色还早,便搭车前去。地坛公园面积不 大,用脚步衡量很快就会走完,但在松柏常翠的安静里用心体会,又觉得忽然间进入了一个无垠的空间。离开时明月已上树梢,看着门外的车水马龙和门内逡巡的小 鸟,真切地感受到史铁生先生所说,“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上图即2020年1月4日傍晚的地坛公园。 陈泽宇 摄)

在1月4日晚的雍和书庭,史铁生先生的朋友们“回到地坛” (陈泽宇/摄)

当日晚间,就在史铁生曾经流连的地坛旁边,还在进行着另外一场名为“回到地坛”的纪念会。小众书坊的分店雍和书庭开业不久,就在地坛公园东门外不远。用书 店主人彭明榜的话来说,这是离史铁生最近的一个书店了。自雍和书庭开业以来,彭明榜就一直想为史铁生先生建立一个专门的书架、办一场专门的纪念活动,“本 想在12月31日先生逝世时办,但又觉得还是为他过生日好,因为他的文学、他的精神,其实是永生的。”史铁生胞妹史岚,《救赎的可能:走近史铁生》作者顾 林,以及评论家、诗人、史铁生友人白烨、林莽、刘庆邦、商震、王克明、李师东、蓝野、牛志强一同在史铁生69岁生日这一天再次“回到地坛”。

“本以为晚上了人会挺少,没想到来到现场的有这么多铁生的朋友和读者。”评论家白烨看到不大的雍和书庭里挤满了纪念史铁生的人们,内心甚是欣慰。

《救赎的可能——走进史铁生》 顾林 著 商务印书馆2019年10月出版

史铁生是作家,更是一位深邃而丰富的思想者。2013年,青年学者顾林在社科院就读博士时,选择了与师门其他人不同的学术道路,她试图从思想者的角度阐释 史铁生的文学与人生。近日,她的博士论文《救赎的可能——走近史铁生》交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全书从命运观、人之绝望、有关“存在”、生死观念、爱情观、人 道主义、上帝观、佛教观等方面,探讨史铁生的思想,完整地呈现了其思想轨迹和脉络。尤为难得是,顾林对史铁生先生的研究并非“掉书袋”式的理论分析,而是 将学术研究与精神探索融为一体。史铁生陕北插队时期的队友、陕北文化学者、作家宗璞的表弟王克明曾经出席顾林的博士论文答辩,并在《救赎的可能》成书过程 中不断为顾林提出修改意见,在王克明看来,能有青年人不断地继续阅读、喜爱、研究史铁生,正说明了史铁生作品中的真挚与思想没有过时。

史岚与哥哥史铁生在前永康胡同的家中

2008年12月底在史铁生家,王克明(右)、谢侯之与史铁生合影

王克明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写作之夜”编委会成员。自史铁生离去之后,2011年,史铁生的终生好友孙立哲发起成立了“写作之夜”编委会,编委会由 来自文学界和思想文化界的知识人数十人组成,旨在研究、传播史铁生的独立写作和自由探索的精神。类似王克明一样自愿传播史铁生文学精神的人不在少数,在 “回到地坛”的夜晚,自发前来的读者中有北京作协副主席、知名作家刘庆邦,有在休息日前往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志愿讲解员,有在不同文化机构任职的阅读推广 人,还有在中小学讲授《我与地坛》的语文老师……

铁凝曾说,“有的作家永远不会离去。他的精神流淌在时代的血脉深处,在历史生生不息的创造中永生。铁生就是这样的作家,他将与我们同在,一起见证这个时代 的浩渺与辉煌,见证文学的光荣与梦想。”又或者正像史铁生先生一直所信念的那样——“爱命运”,死亡是生命的最高尊严,离去只是永生的一个瞬间——

我一直要活到我能够

坦然赴死,你能够

坦然送我离开,此前

死与你我毫不相干。

此前,死不过是一个谣言

北风呼号,老树被

拦腰折断,是童话中的

情节,或永生的一个瞬间。

我一直要活到我能够

入死而观,你能够

听我在死之言,此后

死与你我毫不相干。

此后,死不过是一次迁徙

永恒复返,现在被

未来替换,是度过中的

音符,或永在的一个回旋。

我一直要活到我能够

历数前生,你能够

与我一同笑看,所以

死与你我从不相干。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

(除标注外,图片综合自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商务印书馆)

史铁生
分享到:
【打印正文】
意见反馈

本页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