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青音】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需要突出“新”的特征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作者:邓莉 时间:2023-08-07 【字体:

作者:邓莉(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副教授)

坚持理论创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从而依靠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是我们党开辟事业发展新局面的重要法宝。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要举措,是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重要任务,也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实现使命任务的内在要求。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实现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必须充分凸显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新”的特征。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要立足新思想、新内容

恩格斯指出,我们的理论“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党的创新理论总是对时代与实践的理论回应,是应对新挑战与实现新目标的科学方案,因此,在党和国家事业的不同历史阶段,既要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普及教育,更要以与时俱进的创新理论武装人民的头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首要的就是要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人民广泛理解与认同、接受与运用。

新时代十年来,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取得了显著成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在已经奠定的大好局面下,在新起点上继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应有更高要求,必须走深走实。我们不能停留于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一般性的宣传教育,只有讲清它在一脉相承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发展,彰显它的真理力量与实践伟力,才能使人们深刻理解并真心信服。

因此,我们应当有所侧重地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第一,讲清新时代与新课题、新思想与新论断,着重阐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理论贡献,充分展现其中国气派、时代特征。第二,讲清新举措与新实践、新成就与新变革,全面梳理理论飞跃基础上的实践飞跃。第三,讲清新体系与新视野、新高度与新境界,着重阐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的规律性认识,及其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充分展现其体系化、学理化特点。

新时代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要适应大众的新特点、新要求

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伴随历史与实践的进展,人的现实状况与需要不断变化发展,因此,党的创新理论要真正掌握群众,其思想内容和传播方式都必须紧密联系不断变化的大众。新时代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就要把握大众的特点,适应大众的要求。

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众的基本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大众的需要上,基本的物质文化需要已经得到一定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并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形成了突出矛盾;在大众的构成上,各种新的社会阶层相继出现并持续演变;在大众的文化水平上,人们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文化层次显著提升,并有相当高的比例接受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普及教育;在思想观念上,利益多元、需求多样导致价值多元、思想多样,文化与意识形态领域形成错综复杂的局面。

面对大众,不能简单沿用过去的方式方法,而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工作:首先,要深入研究大众。切实把握不同群体的不同状况、不同需要、不同思想动向,开解其思想困惑、解决其实际困难,力争做到“对症下药”。其次,要充分发挥大众的主体作用。今天的大众不再是被动的教育、灌输对象,许多都是有知识、有理性、有能力的独立个体,只要给予正确引导,他们完全可以依托各种新兴媒体、通过多种方式,成为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的积极参与者和有力推动者。再次,要有重点、分层次地广泛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不同群体的理论需要、理论水平和理论接受能力存在差异,要注重发挥党员干部的主导作用、青年学生的生力军作用,同时还要加大对其他人员的宣传力度,使党的创新理论最大程度、最大范围地被大众掌握。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要求理论工作者有新定位、新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大批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讲好的人才,讲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语,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理论工作者是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的推动者、主力军,在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过程中,理论工作者如何自我定位是一个前提性问题。

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从根本上是要使自身为大众所掌握,并转化为人民群众自觉的意识和行为,这是一个对理论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同,再将内化于心的思想外化为行动的过程。总体而言,理论工作者更多地在这一过程的第一阶段发挥作用,第二阶段则是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主体自身的自觉转化。毋庸讳言,在以往的理论传播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比如,有些理论工作者建立了知识精英、理论权威的自我认知,产生了对大众进行灌输式宣教的路径依赖,形成了脱离实际的研究范式和远离大众的话语体系。新时代理论工作要承担好职责使命,就必须重新自我定位、形成新工作思路。

要使大众形成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感性认知,就要做人民的时代同路人,与大众共情,激起大众的理论兴趣。古人云:“亲其人,信其道”。理论工作者要把自己的工作与党和国家事业紧密相联,既要进行精深的基础理论研究,又要使自己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从人民的现实关切中寻找研究课题,把对现实的理论思考转化为人民的话语、生活的话语,努力做到“大专家讲家常话,让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让根本方法变成管用办法。”

要使大众形成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性认同,就要做人民平等的对话人,与大众共鸣,凝聚起大众的思想共识。在主体意识极大觉醒、思想文化极其多元的背景下,任何一种理论的传播都要进行与其他思想的理论竞争,任何一种理论都要经由大众的比较和评判,任何一种理论都不能理所当然地占据人民的思想阵地。理论工作者必须抛弃知识精英和理论权威的傲慢,抛弃高高在上的说教和晦涩的话语,把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视为与大众的平等对话,主动学习应用各种新平台、新载体,以多种形式与大众进行真诚的对话,在对话中力争说理透彻、以理服人。

总之,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必须适应新现实、实现新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是一项具有许多新特点的系统工程,它要求我们不断地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继续探索更多新的有效路径。

分享到:
【打印正文】
意见反馈

本页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