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一部权威的新中国史
贯通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用什么样的立场和观点来解读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解读这两大历史阶段的联系与区别,始终是这一时期中共党史研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研究的重大问题。
最近,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他特别强调: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前不久经中央批准、由人民出版社和当代中国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多卷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体现的正是这样的指导思想。编著这部长达150万字的权威国史专著,历时20载,凝聚着几代国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它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突出体现了国史的主题和主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是迄今为止中国历史上最辉煌最壮丽的篇章。中国人民通过艰苦卓绝、感天动地的不懈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做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确立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通过大规模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我国逐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摆脱了 “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结束“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后,我们党重新恢复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决策实行改革开放,实现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部国史稿深刻地反映和揭示了新中国历史的主题与主线、主流与本质,充分展示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所取得的伟大历史成就,充分展示出三大历史性变化给中国社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带来的崭新面貌,充分展示出中国对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对世界和平发展所作的巨大贡献。
第二,突出体现了新中国发展历程中取得的成就,积累的经验,取得的理论成果。最大的成就,就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并以此为基础通过推进改革开放,使国家综合国力得到极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历史性的跨越。积累的最为宝贵的经验和取得的最重要的理论成果,就是在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通过作者的阐述,读者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来之不易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更加深切地领悟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的道理。与此同时,新中国前30年的历程,是在艰辛探索中走过的。这部史稿在充分展示成就的同时,做到了不回避曲折和错误,不仅实事求是地写出了犯错误的过程,还深入地分析了犯错误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并且写出了中国共产党自己纠正错误的历史过程,力求做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第三,角度新颖,资料翔实,论从史出,具有鲜明的国史特色。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史,也是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建设新社会、新国家的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史与新中国的历史是密不可分的。但是,两者又各有侧重。国史稿很好地处理了两者的关系,重点写在党的领导下国家治国理政的国务活动,不过多反映党的建设和党的其他活动。既突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历程、探索历程和重大决策历程,又用更多的笔墨全面体现新中国的建设历程,既有经济建设,也有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还以一定篇幅反映了外交、国防、统一战线、民族宗教、气候灾害等方面的国家大事。
第四,专门设有序卷,从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揭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地位及其历史必然性。这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的一个特色。全书分为序卷和第一至第四卷。序卷首先以两章的篇幅概述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和近代以来的屈辱史,随后着重叙述了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奋斗历史。这样做,能够使读者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新中国诞生在实现“中国梦”历程中的划时代意义,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当代中国同历史上的中国的密切联系。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来展示新中国的发展历程,就有了与以往不同的历史厚重感。
需要说明的是,这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暂时写到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第一个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止。以后的各卷,有待于国史工作者的接续努力。读了这部厚重的国史著作,更可以深切地体会到,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我们既不能割裂历史,更不能否定历史。否定了自己的历史,就意味着失去了美好的未来。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