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中国戏曲梦》:戏曲传播助力中华文创

来源:人民网 作者:孙若风 时间:2014-12-25 【字体:

由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中国戏曲梦》 (资料图)

在今天这个时代,谈起“戏曲”和“图书”,难免令人感觉很OUT。一个是被众人想当然地认为“无利可图”的古老艺术,另一个是“日渐没落”的传统媒体,有趣的是,这两样《中国戏曲梦》都占了。

原创力是根基

中国戏曲是中国传统价值与美学的综合而极致地表现,是中国最重要的文艺形式之一。自古以来,中国戏曲深入影响到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社会各阶层人士都以戏曲作为理念的依托、心灵的慰藉和生活的乐趣。它承载着中国经典的价值体系与美学趋向,逐渐融入国人骨髓的独特文化基因。戏曲艺术的综合性、系统性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与戏曲艺术相伴的人文群落、社交关系、情境场所、运作模式同样具有相当的科学性,支撑着这门艺术长久流传,并形成独特的社会形态代代传承。最重要的是,这些都是我们中国原创的,彰显着中国式DNA的艺术表现与人文形态。原创艺术文化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文化自信,戏曲艺术的内涵、形式与美学正是中国原创力的集中表现,《中国戏曲梦》系列丛书的策划初衷就是希望引发大众对中国原创力的认知与深思。以吸引和启发大众欣赏正宗的戏曲替代盲目改变戏曲原貌以求迎合观众,做有根基的创新与颠覆,并通过对民族文化的关注重拾文化自尊,重塑文化自信。

跨媒体是趋势

为了实现传承中国戏曲的使命,第一步要从“传播“开始。也就是需要针对中国戏曲的特点,将其纳入系统性的当代传播模式。传承是在深入研究中国戏曲及其蕴含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开发中国戏曲与当代生活之间的关联,在广阔的人文空间中,利用多元化的媒体呈现模式,增强中国戏曲与当代人生活的互动性,让中国戏曲以生动的方式融入当代人生活的细微末节,恢复中国戏曲及其文化底蕴的活力。因此这个过程本身也是“传承”的一部分。通过持续性地推行,最终将积累而来各项资源用于滋养中国戏曲艺术本身。

图书是典型的传统媒体,在互联网欣欣向荣的今天,图书出版的境遇多少有些尴尬,《中国戏曲梦》的出版冒了不小的风险。做国粹要精致,《中国戏曲梦》一书将重点放到了“人”上面,选择了生于不同时代的、与戏曲相关的人物,通过他们对自己成长经历的自述,勾勒出多年来戏曲艺术发展的状态。“人”是文化形态中最活跃、最具创造力的因素,戏曲人讲出来的故事势必带着不可替代的鲜活性和独创性,也更加贴近读者的需求。可以说,《中国戏曲梦》是一本以互动的方式完成的图书,这和互联网传播的本质是很相似的。紧扣这样的特质,这本书驱动了人脉,衍生出活动、演出,活跃了诸多形式的网络传播,在跨媒体发展的趋势中凸显中国原创力(戏曲艺术)的巨大潜力,它不仅关注几千、几万购书者的感受,更注重这些个体借助移动互联扩散出的影响力,以增加更大人群介入戏曲艺术的可能性。

个人坚守与社会网络

戏曲艺术曾经成就了中国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级明星(梅兰芳),也见证着中国精英社会对艺术文化的关怀与贡献。戏曲艺术家本身及其周边的知识份子、学者、文人、商人等诸多社会工种都仰赖这门艺术成就过个体的价值。今天,当我们仔细阅读书中的故事,就会发现,每个个体在坚守戏曲艺术的历程中,都会粘合、容纳广阔的社会关系,而每一种社会关系的建设与维系都在不断支持和滋养戏曲艺术的发展。当然,这些历程中同样充满了曲折与失败,饱含了个体化的失误以及社交网络的不可控性,但这些更是对大众有益的可读、可鉴之处,感悟个人成就与大环境、大趋势之间乱中有序的运动,鼓励每个人在不断挑战自我的同时对外界产生自己独创的、有益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吸引和网罗戏曲专业人士与相关行业人员不断为中国戏曲的发展而工作,将个人的职业发展和生活规划建立在中国戏曲发展的事业中,在不断产生的创意累积和运营模式中滋养国人的心灵和生活。与其说《中国戏曲梦》讲述了各位追逐、实现自我戏曲梦的历程,不如说,他们用中国独特的精神价值、美学表达、文化形态论述了中国原创力及模式的成功,甚至是实现了中国梦的伟大价值。

产业化的社会基础


《中国戏曲梦》一书的出版为以中国原创力为核心的文创产业发展带来了一线曙光。以大众传播理论为基础,着眼于“传播生态”中环环相扣、相互影响的个个环节,考察传播内容(中国戏曲)、传播媒介(剧场、戏园、堂会、影视、出版、新媒体等)、传播受众(中国各阶层国民)三者之间的联系。在这三者所形成的人文空间中,通过社会学、人类学角度的解读,了解中国戏曲艺术形成、发展的生态环境,提炼中国戏曲的传播方式和发展空间。

本书选取的人物不仅衷情于戏曲艺术,更具有国际化的眼光和开创性的思维。他们的思考和努力聚焦但不局限于一方舞台,他们大胆的跨界、跨国、跨行业经历凝炼成多元化的思维模式。这些方法、创意不是总结、效仿其他模式而来的,而是通过切实的举动、思想、情感乃至金钱的投入打磨而得,也深深地牵动着这些戏曲人的人生轨迹与点滴生活。这些人的“戏曲梦”并不虚无缥缈、假大空,而是实实在在的切身感受。下一步,“戏曲梦”更要落到实处,以原创为根基,顺应跨媒体的趋势,在个人的不断进步中建设良好的社会网络与机制,提升全社会创意、欣赏、消费原创文化的意识与能力,打好文化产业发展的社会基础,助力中国文创事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为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副司长 孙若风)

中国戏曲梦 戏曲 中华 文创
分享到:
【打印正文】
意见反馈

本页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