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墙用的白砖 专家解读城砖的有趣知识
上月,南京城墙首次向市民有奖征集散落城砖,引起了大家探究城砖的兴趣。
据估算,南京城墙建造时,共用砖约3.5亿块,其中最珍贵、最精美的,当属一种通体雪白的城砖。以往认为,这种白砖与景德镇瓷器取材相同。最近,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淳庆通过研究,提出了新观点。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张可
白砖探秘
铭文记载:白砖来自明朝袁州府
南京城墙总体上呈现厚重的青灰色,但只要您在城墙上细细走读,就会发现在青砖中其实夹杂着不少白色的城砖。这种城砖通体呈现白色,表面细腻、铭文清晰,在青砖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精美。目前在南京城墙的主要景区,如台城段、中华门瓮城段都有可以看到。
文献记载,朱元璋从元末开始建造南京城墙,动员了长江中下游34个府的民夫就地取材、造窑烧砖,涉及今天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多个省份。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淳庆告诉扬子晚报记者,从铭文上看,南京城墙上的白砖几乎全部来自明代袁州府,也就是今天江西省的宜春市、萍乡市、新余市。“在明朝,运送城墙砖块主要通过水路,而这一区域正好有便利的水运航道,烧好的城墙白砖可以从袁河转赣江,到鄱阳湖再转长江,最后运送到南京。”
曾有“景德镇土烧制城砖”说法
南京城墙的白砖,其实很早前就引起研究者的关注,扬子晚报记者查找了先前出版的相关著作,绝大部分认为白砖为景德镇的高岭土烧造,因此颜色特别。
众所周知,高岭土正是世界闻名的景德镇瓷器的主要原材料。因此,建造南京城墙“用烧瓷器的土来烧砖头”的说法流传很广。
淳庆告诉记者,他以前也对这种说法深信不疑。直到2015年,他主持设计了江西宜春万载县的郭绿阴公祠和易家祠堂的文保修缮方案,在现场勘查时发现,古祠堂建筑群所采用的白砖、白瓦,和南京城墙白砖惊人相似。当地的白房子,早在宋代就有诗人描述,“居民覆其屋,大半施白瓦。山际两三家,如经新雪下”——瓦色白茫茫一片,好像四季都有积雪。
化验:和宜春祠堂白砖成分相似
“目前,国内仅宜春及周边区域有如此大范围的白砖、白瓦建筑遗存。宜春在赣湘交界,景德镇在赣皖浙交界,两地相去300多公里。这不能不对南京城墙白砖的真正材料,提出进一步追问。”回到南京后,淳庆开始对南京城墙白砖、宜春白砖和宜春白砖粘土、景德镇高岭土进行了化验、对比。
淳庆发现,南京城墙白砖和宜春祠堂白砖中,氧化镁和氧化铝的含量较高,氧化铁的含量较低,氧化镁和氧化铝都是白色的,所以两种砖显白色。对比景德镇的高岭土,两者虽然二氧化硅含量相似,但宜春白砖黏土氧化铝的含量比景德镇高岭土低,氧化镁含量却高于高岭土。“所以,南京城墙的白砖,所用的很可能并不是所谓‘瓷土’,而是宜春一带特有的黏土。”淳庆说。
金陵品砖
南京城砖“黄金比”一直沿用到现在
从中古时代的南北朝,到近代出现钢混结构,其中漫长的1000多年里,中国建筑离不开砖。在保留大量文物古建的南京,如果你是一名“砖家”,就能从这些老砖上破解不少历史信息。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淳庆目前已主持、参与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内的各级文物建筑的保护研究和修缮设计60余项。采访中,他也向扬子晚报的读者分享了多年“品砖”的经验。
通过对南京明城砖和明代无梁殿砖尺寸的分析,淳庆发现,明代砖的尺寸虽然规格大小不一,从350毫米×170毫米×80毫米到450毫米×230毫米×100毫米都有,但总体比例关系为4:2:1,这一比例也成为后世遵循的“黄金比例”。
淳庆介绍,南京清代建筑中,官式建筑比民间建筑的砖更大,比例基本为9:4.5:2,与“黄金比”接近。民国时期砖的尺寸比较多样,淳庆曾测得多种类型,以当时时髦的英制尺寸为例,有9英寸×4.25英寸×2.5英寸等,也是基本符合4:2:1的关系。
建国初期,中国建筑学习前苏联推行标准砖模式,在1956年制定了统一标准砖尺寸,并在全国实行,中国的标准砖尺寸为240毫米×115毫米×53毫米,俗称“九五砖”,尺寸总体也是符合4:2:1的关系,一直沿用至今。
“为何砖块的长宽厚的比例总是遵循4:2:1呢?因为这种比例对于墙体的组合砌筑,如一顺一丁、二顺一丁、三顺一丁、梅花丁等各种砌筑方式,是最合适的。”淳庆说。
●延伸阅读
红砖建筑是“西风东渐”的标志
淳庆指出,除了汉代墓葬中少量出现红砖,中国古代建筑一般都使用青砖。最早使用红砖盖房子是明代的闽南地区,国外的红砖随着海上丝绸之路,在沿海地区率先登陆。不过在近代以前,中国人基本用青砖。
南京有很多标志性的民国建筑用青砖,比如颐和路公馆区、梅园新村民国建筑群,但有种常见的观点认为,民国建筑就是“青砖房”。
对此,淳庆告诉记者,红砖砌筑的建筑成规模地出现,是从民国时开始的。一方面体现了当时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出现了许多仿西方建筑风格和中西方风格并存的建筑(西方的砖砌体古建筑多为红砖砌筑),同时民国时期,机器制坯和霍夫曼窑的应用使得烧制红砖的效率、质量大大提高。
青砖比红砖结实?那是古人偏见
还有一种常见观点认为,古代的青砖比现代的红砖更结实。其实是青是红,只是烧造工艺不同导致的。
简单来说,在用富含铁元素的粘土烧制砖块时,如果窑中的空气流通,氧气充足,就会形成红色的氧化铁,所以砖呈红色;如果待砖坯烧透后,将窑封住,用水浇灭,形成缺氧的环境,就会形成黑色的氧化亚铁,最后砖就呈现出青灰色。
“青砖的强度比较高,其实是古人的观点。在《天工开物》等当时权威著作详细讲述了青砖烧造的方式,再加上古代建筑营造与封建等级制度密切相关,稍有僭越就会受罚,人们一般很少寻求工艺上发展变通,青砖才得以流行千余年。而现在,烧制红砖的工艺已经大大改进,制作效率提高了,生产成本降低了,检测方法也比较完善。“这个时候,烧制青砖反而比烧制红砖效率更低、价格更贵,青砖也因此退出历史舞台。”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