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新疆犁能煤炭公司:搭建作家与企业间的桥梁

来源:中煤新疆犁能煤炭公司 作者:席永恭 时间:2019-11-13 【字体:

为进一步提升职工文化素质,建立一支通讯员写作队伍,全面加强公司文化宣传建设,促进企业良性健康发展,中煤新疆犁能煤炭公司日前特邀知名作家张国志进驻犁能公司。张国志早在2003年就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文学创作,曾在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第九期高研班学习,发表小说、评论、散文随笔等三百余篇,小说被《小说选刊》《新华文摘》和《作品与争鸣》转载,获得过《芳草》杂志首届文学奖,《阳光》杂志文学奖,江苏省第六届紫金山文学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等奖项。出版小说集散文集多部。他在中煤大屯煤电公司报社工作21年,又在中煤大屯公司网站任网(站)刊(物)主管,在企业从事宣传工作长达30多年,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写作经验。他通过深入采访、讲课座谈以及解读作品等多种形式,对犁能公司通讯员进行具体指导。

9月17日凌晨到达犁能,当天下午,张国志老师不顾疲劳,给通讯员讲了第一课。他给大家的印象是平易近人,没有架子,谦逊、和蔼,待人热情。张国志老师就每位通讯员在写作上遇到的创作瓶颈问题给予回答,并结合自己的新闻工作经历谈了他的写作心得。他说:“作为一名基层通讯员,新闻写作除了要做到手勤(勤写)、腿勤(勤深入基层)、嘴勤(勤问)、脑勤(勤思考)的基本功外,还要学会采访,采访很关键,通过采访才能挖掘人物背后的故事,让作品更生动,更能打动读者。”

10月17日,张老师又讲了第二课,这次,他结合自己的作品,谈了他在采访及写作过程中的体会,比如他在犁能期间采写的人物特写《有个班长叫蔡刚》,初稿及修改的过程,让大家受益匪浅。他的《奖牌背后的故事》讲述了犁能公司员工李魁和阿曼久勒认亲结对的故事,表达了犁能公司民族一家亲的主题,作品的结构和语言给大家诸多启示。《在阿布来提家作客》一文,用散文化的笔调,写了在维族员工家作客的情形,文风朴实,自然流畅,这些文章均在中国煤矿文化网发布。他的《姚小义的绿色矿山梦》,通过一个人反映了犁能公司的绿化工作成果,在《中国煤炭报》发表。这些作品,通过张老师的讲解,给通讯员上了生动的一课。

张老师的作品是贴近生活、深入现场的结晶,因此,他的作品接地气,生动地反映了火热的现实。他的身影出现在露天生产区,出现在夜间班前会,出现在伊宁县喀赞其小学的堂课及捐赠书籍的现场,出现在民族兄弟的家庭,出现在文艺演出的舞台上。他的务实精神也对犁能公司的通讯员产生了影响。他有时坐在办公室翻阅《犁能通讯》,对刊发的作品提出修改意见,在课堂上为通讯员讲解;有时他会修改通讯员的作品,单独辅导,比如席永恭、曹世坤、李宇婧、霍凡凡、李婷婷等通讯员的稿件,他都认真耐心地提出修改意见,并帮助向媒体推荐。据不完全统计,经他推荐,犁能公司仅在中国煤矿文化网就发表各类作品十多篇,并且推荐给了《中国煤炭报》、《新疆日报》等媒体,大大提升了犁能公司的企业形象和社会影响力。

鉴于张国志老师的突出表现,犁能公司党委授予他荣誉职工称号。

作为一名作家,在犁能公司的40多天,张国志老师深入生活,不仅写了多篇作品,指导了通讯员的新闻写作,更重要的是,他给犁能公司留下的影响。生活是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在犁能的日子里,他带给犁能员工的是正能量,是对事业的执着追求,是广结谊友的真诚和热情,是参与公司各项活动的沉甸甸的成果。

如今,企业文化越来越受到企业高层的重视,它是一个企业成长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文化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面对犁能公司的实际,我们需要促进企业文化的建立和发展,应该欢迎更多文艺工作者来企业采风讲学,从而提高员工的整体文化素质,这样才能提升企业软实力,确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犁能公司授予作家张国志为公司荣誉职工称号,这是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举措,既是对作家本人的认可,也是建立企业与作家联系的开始,意义非凡。

作家深入基层一线、深入生活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要求:“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我们期待有多的作家、艺术家光临犁能,影响犁能,促进犁能的发展,为把犁能公司打造一流现代化煤矿而努力。

中煤新疆犁能煤炭公司
分享到:
【打印正文】
意见反馈

本页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