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与铜川矿区的不解之缘
车在渭北黄土高原间上行驶,起伏盘旋,满眼虽是黄漠漠的冬日里的高原景象,仍然带有几分寒意的春风,向我们迎面扑来,黄澄澄的迎春花已经傲风怒放,路旁的杨柳已经在氤氲着绿色,绽放一抹抹鹅黄。
随着电视连续剧《平凡的世界》的热播,影响过一代青年的路遥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又一次成为国字头热点,无数双关注的眼睛也从四面八方聚焦小说中的铜城——铜川市,聚焦铜川矿区这片曾经孕育和诞生《平凡的世界》的黄土地,许多新一代年轻人以不同的经历不同的身份共同关注孙少安、孙少平的命运,追寻路遥的创作踪迹,于是我们也再次踏上路遥走过的路,开始了又一次追寻路遥在铜川创作的寻觅之旅。
为了创作他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路遥(原名王卫国),1985年8月前后,来到铜川矿务局挂职体验生活,任职铜川矿务局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当时他已是全国的著名作家,却没有一点名人的架子,吃、住从不提什么要求,一来就是下矿下井,和矿工交朋友,蹲在矿上感受矿工生活。他在鸭口矿戴上矿灯、乘罐笼下井,和工人一起在工作面爬着行走,他的汗洒在了晶亮的掌子头。在井巷深处,他和工人一起感受着苦与累。当他拖着沉重的步子,走出井口,像一个老矿工一样坐在金灿灿的阳光下晒太阳的时候,他说了句富有哲学意蕴的话:“只有在井下生活过的人,才会懂得阳光的价值,才会珍惜阳光下的生活。”
路遥与矿工相伴。路遥的弟弟王天乐那时正在鸭口煤矿当采煤工,《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素材是直接取材于他的,《平凡的世界》的创作札记《早晨从中午开始》一书中就有“献给我的弟弟王天乐”的题记。比起农村生活来,煤矿生活对路遥来说,远不如他对陕北黄土地风情那样熟悉,但他从天乐那里更多地认识矿工。后来他又到陈家山矿深入生活并在那儿创作。陈家山矿是矿务局北区的一个现代化矿井,但那儿的矿工组成更多的仍然是有文化的青年农民,煤矿和农村的血缘构筑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的世界。
路遥与矿山结缘。路遥到过矿务局好几个矿,每个矿都是这样,每个矿都有他的很多朋友,矿务局知道他的,认识他的人都说他不像作家,倒像个典型的矿工形象。一次上井后,原铜川日报社长黄卫平就对穿着矿工服的他说:“将来你的小说像《人生》一样拍电影,主人公的演员就不用找了!”正是这样,路遥和煤矿结下了深深的感情,他在矿山沸腾的生活中汲取创作素材和营养,启迪创作的灵感,以深邃的目光洞察矿山的世界,在心底构筑人生的壮丽画卷,不但在陈家山矿写出了《平凡的世界》的第一部,还在第三部中以鸿篇巨制来真实反映煤矿生活,成功地塑造了孙少平那种完全迥异于巴尔扎克时代和古罗马角斗士式的为改变生存环境所做的韧性奋争,在苦难中生存,发掘、浇铸理想的时代精神,使每一个读者为之心灵震撼,不但获得了茅盾文学奖的殊荣,还在煤矿干部、工人中间也赢得了信任和影响。
铜川的矿工们都为有路遥加入我们矿工的行列,创作反映矿工生活的作品而自豪,他的一些创作随笔《东拉西扯谈创作》、《早晨从中午开始》都最先在的《铜川矿工报》上连载,这正是说明他和矿工的关系,他为开采矿工的心灵和博大的精神世界,呕心沥血、积劳成疾,像煤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和温暖别人,令矿工群体感同身受啊!
在陈家山煤矿写作的日日夜夜,除了每天晚饭后到龙王沟散步半小时,他整日都在稿纸上和笔下的众多人物同悲同乐,他把自己融入矿工的世界。
在这个斗室,如今早已被改造成陈家山矿职工医院的财务室,猛然走进去,这是一间再普通不过的办公室,但是,因为和路遥《平凡的世界》的关系,就赋予了它不同凡响的地方。我们看着那墙面,仿佛还在寻找路遥当年的创作进度表;站在那窗前向矿区望去,身临其境地理解当年路遥的孤军奋战和一人站在窗前仰望矿区家属楼家家灯火、思念亲人的心情。
路遥不仅要把矿山内容、矿工形象、矿工的拼搏奋斗精神写入作品里,还特意选择了煤矿这种艰苦环境为作品奠基,这是一种精神动力所在。
是的,这里是《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的诞生地,是路遥搏击、奋斗、创造文学巨著的展示台,后来他在撰写第二部、撰写第三部,三部作品所有的奠基工作都在这里完成,这是路遥在陈家山矿区向社会奉献的一种特殊的光与热!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