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工礼赞——献给500万矿工的节日祝福
每当夕阳西下,华灯初放,万家灯火点亮夜空的时候,你可曾想到,那电力的70%以上是由煤炭转化的。你是否还会想到,那飞速行驶的列车,那钢花飞溅的高炉,那袅袅升起的炊烟,里面也都跃动着煤炭的魂魄与精华。我国作为世界第一产煤大国,去年的煤炭产量达到37亿吨,占到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可以说,中国没有煤炭,大地将会一片黑暗。这37亿吨的煤炭,就是500万煤矿工人,历尽千辛万苦,从几百米深的井下,一吨一吨挖出来的,他们为祖国提供了70%以上的能源。矿工可以称为当代的普罗米修斯(火神),他们从地球深处开采出光明奉献给社会,点亮整个世界,温暖亿万家庭。没有他们,神州大地也将是一片黑暗。
我热爱煤矿,更赞美矿工。尤其引为自豪的是,我曾经也是矿工群体的一员。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作为插队知青,回城当了一名开滦矿工。在井下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我与矿工兄弟摸爬滚打,生死与共,患难之交,亲眼目睹了井下复杂险恶的作业环境,亲身体验了煤炭开采的艰辛过程,亲自感受到矿工的质朴情怀、坚韧性格、无私境界和奉献精神。看到乌黑的煤炭,我就想到淳朴的矿工,觉得他们就是煤的人格化身。矿工就象一块煤,燃烧着自己,奉献着光明。
矿工作为特殊的群体,他们特别能战斗。这是毛泽东主席对煤矿工人的高度评价。在万恶的旧社会,矿工被三座大山压在社会最底层,被叫做窑花子。下煤窑,下煤窑,当几年花子抱几年瓢,死后席卷扔荒郊,这正是矿工真实的写照。压迫越深,反抗愈烈。我党早期的工人运动,就是首先从煤矿开始的。我们党的第一个工人党支部,就建在萍乡的安源煤矿。毛泽东发动的秋收起义,起义队伍中一部分就是来自安源煤矿的矿工。1922年开滦五矿同盟大罢工和1925年河南焦作煤矿大罢工,其声势之大,影响之广,在中国工运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毛主席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专门提到这两次大罢工,称他们特别能战斗。
新中国成立以后,煤矿工人以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凭着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投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在千疮百孔的废墟上恢复矿山,背井离乡去开发新的矿区。哪里有煤炭资源,哪里就有矿工奋斗的足迹。1976年唐山大地震,开滦百里矿区夷为平地,井下巷道扭曲变形。开滦矿工没有被吓到,他们揩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亲人的遗体,义无反顾投入抢险救灾、恢复生产的战斗。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冒着余震的危险,下井抢修设备,修复巷道,排干积水,在震后10天,就生产出第一车抗震煤,创造了震后复产的人间奇迹。煤矿工人的特别能战斗精神,伴随时代的发展进步,特别是沐浴改革的春风,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山西潞安石圪节煤矿,是解放初期在小煤窑基础上建设的年产100万吨的大型矿井,1963年曾以连续多年在全国煤炭战线效率最高、成本最低、质量最好、机构最精干而被周总理树为全国勤俭办企业的五面红旗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石圪节矿工坚持走艰苦奋斗、科技兴矿之路,率先在全国建成现代化高产高效矿井,成为引领煤炭工业改革发展的一面闪光夺目的旗帜。
矿工作为特殊的群体,他们特别能吃苦。我国煤矿艰苦的作业环境,锤炼了矿工吃苦耐劳的品质,塑造了不畏艰险的性格。与世界许多采煤国家相比,我国煤炭资源赋存条件不好,构造复杂,埋藏也比较深,不适宜露天开采,大多采用井工开采的方式。目前全国煤矿井深平均在负500米以下,最深的达到一千多米。井下作业,其艰苦程度,常人无法想象。没有下过矿井的人,绝不会体会到矿工的艰辛。
煤矿井下没有阳光照射,且受地下水的浸侵,总是阴暗潮湿的。矿工升井后,喜欢喝一点酒来驱寒。记得三年困难时期,物质极度匮乏,周总理特批每个月专供矿工半斤白酒。矿工井下所需的空气,要靠机械通风的风量来补充,受风路、风速、爆破、煤尘等因素的影响,矿井里的空气不新鲜,常掺杂许多浮尘和有害气体,所以矿工当中患尘肺病的比例比较高。许多煤矿受地质条件的限制,井下空间狭小,有的巷道不能直立行走,有的掌子面采高不足一米,矿工只能跪着躺着作业,膝盖都磨出厚厚的老茧。我国目前虽然大中型煤矿实现了机械化采煤,但是为数众多的小煤矿,机械化程度仅达13%左右,大部分仍是依靠炮采、锹攉和人工打柱的落后方式,劳动强度要比其它产业工人大的多。除此之外,井下自然灾害非常严重,比较突出的是瓦斯、煤尘、水患、煤层发火以及地压、冒顶等六大灾害。为了预防这些灾害,矿工还要佩戴各种个体防护以及显示标志,如瓦斯检测器、人员定位仪、呼吸自救器、防爆矿灯等,矿工每天都要背着这些沉重的装备作业,一班下来体力消耗很大。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煤矿工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劳作。他们所具有的那种耐力和韧性,如同行走在茫茫沙漠里的骆驼,不管道路多么艰难,环境多么险恶,始终脚踏实地,一往无前的走下去。
矿工作为特殊的群体,他们特别能奉献。矿工长年累月工作在井下,牺牲了他们应该享受的阳光和新鲜空气,而把光和热奉献给人民。仅凭这一点,就足以感天动地。然而,他们没有任何企求,没有任何怨言,为了保证国家建设发展对煤炭的需要,默默无闻承受着一切,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新中国成立到七、八十年代的很长一段时期,煤炭供应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那时国家制定经济发展计划,要以当年能够提供多少煤炭为依据。据说,每天早上在周总理的办公桌上,必须要摆上昨天全国煤炭产量报表。面对这种情况,煤矿工人自觉为党分忧,为国尽责,放弃所有的节假日,加班加点,连续作战,即使大年三十也不例外,只为多出煤、出好煤,保电、保钢、保列车,保全国人民安心吃上饺子。七十年代闻名全国的矿山铁汉--开滦矿工侯占友,经常背着一面袋干粮下井,一干就是二、三十个小时,人们称他地球转一圈,他转一圈半。地球转两圈,他上三个班。退休之后,他搬起铺盖住到矿区北面的一座荒山,义务开山种树,硬是把一座荒山建成矿山公园,人们称他为北山愚公。
煤矿工人为保证国家能源供应,不仅献出了青春,献出了子孙,甚至献出了鲜血和生命。十几年前,全国每生产100万吨煤炭,就有5名矿工献出生命。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去年煤炭百万吨死亡率降至0.3以下,但计算下来,生产37亿吨煤炭,仍有1000多人被事故吞噬了生命。即使面对死亡的威胁,矿工心里依然装着事业,装着他人。2003年湖南娄底涟源煤矿井下发生透水,身为安检员的聂清文本来可以逃生,但他却选择往最底层跑,目的是通知下面的工友赶快撤离,结果被困在泵房里。6天后,当救护队员找到他的遗体,发现他用粉笔写在矿帽上的遗言,竟是一份欠款单,并叮嘱妻子一定为他还上欠款,他不想亏欠任何人一分一文。在接近生命的尽头,他想到的仍是别人,没有忘记做人的原则,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境界!几年之后,在全国评选的感动中国的十大矿工中,聂清文无可置疑地被列入其中。
我赞美矿工,也深深感受到他们生命的脆弱。现在煤矿安全状况已经有了显著的改善,但仍然是高危行业,井下作业仍存在诸多的风险。矿工在为祖国奉献煤炭的同时,生命也时时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威胁。我当矿工时曾经历过一次由于回柱而导致的冒顶事故,我的师傅就在这次事故中遇难,刚刚37岁。几分钟前,师徒们还有说有笑,瞬间一条鲜活的生命就消失了。这次事故给我心灵上造成极大的震撼,使我看到生命的脆弱,也看到生命的珍贵,更看到安全的重要。以至在我30年后站在安全生产新闻发言人的岗位上,这种强烈的意识,依然促使我要为安全鼓与呼,为生命鼓与呼。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振聋发聩,催人警醒。我们一定要满怀深厚的感情,真正把矿工当亲人,从心底深处和各项工作中关心他们的生命健康,全面落实煤矿安全的双七条举措,为矿工撑起一片安全蓝天,让他们都高高兴兴上班来,安安全全回家去。
劳动创造世界,劳动最光荣,劳动者最伟大。煤矿工人作为传统的产业大军,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他们以其博大的情怀和坚韧的臂膀,支撑起共和国的大厦,托起人间的太阳。他们是最可爱的人,理应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关爱。值此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我想起一首赞美矿工的歌曲--《矿工万岁》,当中有几句歌词感人至深,我借花献佛,献给亲爱的矿工兄弟。你深深弯下的脊梁,驮起民族的尊严;那额头闪亮的矿灯,点亮华夏的光辉。你们才有资格,接受阳光的赞美,矿工万岁!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