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学创作导向

来源:《求是》杂志2012年第10期 作者:李冰 时间:2012-05-18 【字体: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学创作导向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70年前,毛泽东同志站在历史的高度,分析、总结了五四以来中国新文化运动的经验,阐明了中国革命文艺运动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讲话》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相结合的产物,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开辟了广阔道路,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光辉文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重温《讲话》,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学创作导向。

  《讲话》提出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理论观点,其中的核心论断是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讲话》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正确地解决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正确解决文艺与人民、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文艺与时代、内容与形式、继承与创新、歌颂与暴露、普及与提高、世界观与文艺创新等一系列问题的基础,是我们党的文艺思想、文艺路线、文艺方针的逻辑起点。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始终强调文艺为人民服务,把人民群众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和服务的对象。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文艺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他们的重要论述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独特贡献。
  2011年,我们党召开了十七届六中全会,这是继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党领导文化工作的又一个里程碑。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再次强调人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深厚的力量源泉,要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会鲜明地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向人民学习,拜人民为师,从人民群众的火热实践中汲取营养、挖掘素材,努力创作生产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人民喜闻乐见的精神文化产品。今天,我们重温《讲话》,要把继续学习《讲话》精神与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有机结合起来,更加突出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学创作导向,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学创作导向,必须走出象牙塔和亭子间,深入生活。创作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社会生活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讲话》指出,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惟一的源泉。当前,我国正处在发展变革的重要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波澜壮阔,社会生活每天都涌动着新的事物,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发生着新的变化,广大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火热实践,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素材。深入生活,才能挖掘到创作的真金白银,才能获得创作的灵感和元气,作品才能有生活的温度和质感。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作家们普遍受到为工农兵服务的思想教育,积极深入到群众中,表现群众的生活和斗争,涌现出《白毛女》《王贵与李香香》等一大批优秀作品。现在,时代变了,但深入生活的创作道路不能变。当代作家一定要警惕与现实生活相脱离的倾向,要经常提醒自己把双脚踩在大地上,不要浮在半空中。要多观察和体味身边的群众和实践,不能躲回书斋里去,不能沉迷于个人的小天地,不能盲目地钻入故纸堆。
  作家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要走到生活深处,走进人民心中,认真地精读生活这部大书。深入生活,需要有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感悟,需要有把握生活本质的能力,需要有对生活充满理想的艺术创造。这样,作品才能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做到对生活进行深加工,对思想进行再提炼,把丰富的想象与脚踏实地的感悟结合起来,把充沛的才情与鲜活的体验结合起来,使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更带普遍性。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学创作导向,必须把握正确方向,认真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从我国文学发展史看,一切优秀文学作品都反映了时代最迫切的前进要求和人民最深刻的心灵呼唤,都闪耀着社会进步的价值观。《讲话》根据当时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实际,强调文艺要发挥用先进思想教育人民、鼓舞人民的积极作用。当今的文学要体现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审美要求。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更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旗帜,以文学之体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魂。
  正确的创作方向是文学创作的根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必然要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创作,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作品引领文化思潮和文化追求。文学作品的读者不少是青少年。从过去到现在,文学作品都极大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作家应该以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标准要求自己,严肃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崇高职业,认真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自觉承担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光荣职责。要努力通过多样化的题材主题、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唱响代表社会发展方向、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主旋律。要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抵制低俗之风,反对解构红色经典,胡编乱造,误导读者。要用积极、健康、向上的价值取向启发人、教育人。要把对先进文化的创造、建设和传播作为自己的使命,为人民书写、为时代放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学创作导向,必须推进文化创新,解放文化生产力。创新是文化的本质属性和显著特征。继承、借鉴、创新始终是毛泽东文艺思想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对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文化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社会的深刻变化,人民群众的阅读和审美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每个作家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需要有超越前人、超越自我的勇气,焕发创造激情、增强原创能力。要积极主动地适应人民群众精神文化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新特点,适应人民群众审美情趣、欣赏习惯的新需求,适应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新变化,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推进文学观念、内容、风格、流派的创新,大力推进文学体裁、题材、形式、手段的发展,使文学更具时代感和吸引力。
  创新不是简单地追新逐异。创新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离不开对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的借鉴。《讲话》指出: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作为我们从此时此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作品时候的借鉴。要努力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中,从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中汲取知识和智慧。现代传媒对文学创作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建立在现代传媒基础上的影视文学、网络文学、手机文学等对文学的创作观念、创作手段、传播方式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我们要充分利用影视、网络等传媒手段,借助电影、电视剧、动漫、网络等样式,增强文学作品的辐射力、影响力。对网络文学要积极研究,大力扶持,加强引导,促进其健康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学创作导向,必须虚心向群众学习,接受群众的检验和评判。《讲话》强调,作家艺术家要做群众的学生,让自己的作品真正受到群众欢迎,为群众喜闻乐见。作家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不仅仅是要了解生活、了解群众,还要向生活学习,向群众学习。生活是最好的教科书,群众是最好的老师。赵树理、柳青、老舍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作家,长期深入到基层,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共同劳动,共同生活,了解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了解群众身上的艺术元素,善于从群众的语言中提炼艺术的语言,向民间文艺学习创作手法和技巧,创作出的作品既具有深刻的主题内涵,又符合大众审美要求,因此他们的作品为人们称颂,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经典。我们要向老一辈作家学习,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立志做人民群众喜爱的写作者,把从生活中、群众中汲取的营养精华,通过自己的作品回馈给社会,回馈给人民。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艺术的创造者、鉴赏者、评判者。文艺作品给人民群众以深刻影响,同时也在接受人民群众检验。赵树理把自己的小说读给不识字的农民听,来判断自己的小说是否具有感染力。延安时期的不少画家,把自己创作的作品摆到群众的炕头上,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作家成就的大小和作品的优劣由谁来评价?无疑应该是广大人民群众。要把人民群众满意和喜爱作为评价文学作品的最高标准,把人民群众作为评价一个作家够不够资格的惟一判断者。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学创作导向,必须正确处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实施精品战略。《讲话》指出:人民要求普及,跟着也就要求提高,要求逐年逐月地提高。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是我国文艺工作的基本方针之一。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应该是全面的、多层次的。无论是文学队伍还是文学作品,都应该既有庞大雄厚的塔基,又有出类拔萃的塔尖。文学名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基层文学队伍中成长起来的。我们要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抓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学人才,继续实施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和文化名家工程,造就一批人民喜爱、有国际影响的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另一方面,抓基层文学队伍的培养,优化基层文化生态,扩大文学群体。
  文学作品的普及与提高,在一定意义上反映着作品的数量和质量的关系。毛泽东同志说过:任何质量都表现为一定的数量,没有数量也就没有质量。当前我国文学创作生产数量在世界上是名列前茅的,这很可贵。我们要处理好文学创作中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在鼓励多出作品的同时,鼓励多出精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文学精品的需求,把提高文学创作质量作为重中之重,实施精品战略。加强对文学创作的引导,提高文学评论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完善重点作品扶持机制,改革文学评奖,努力催生传世之作。

分享到:
【打印正文】
意见反馈

本页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