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优雅精致的诗歌传统

来源:文艺报 作者:纳杨 时间:2012-08-08 【字体:

  
  最近诗坛很热闹,各种诗歌活动遍地开花。网络上杜甫很忙让久被淡忘了的古代诗人们重新进入公众视野,也有美女作家因为在电视节目里接错唐诗名句而被质疑作家资格。种种现象说明,诗歌一直在人们心中。
  诗歌用简洁的语言文字直接表达情感,更因其充沛的情感力量直达人心,打通不同国界、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的人们的心灵。在我国,诗歌就像我们民族的基因,流淌在每一滴血液里,支撑着每一次心跳。如果没有诗歌,我们的生活无法想象。在当下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更需要诗歌需要写诗来刺激情感,需要读诗来补充能量。
  这几年一直有人在说诗歌被边缘化了。其实这恰恰反映出人们对诗歌有着比其他文学艺术作品更高的需求、更深的渴望。流行歌曲中有口水歌,大众能够接受,但诗歌中的口水诗,却不能容忍。当人们在调侃会敲回车键就会写诗的时候,背后表达的是对诗歌深深的失望。因为在人们心里,诗歌始终是高雅的阳春白雪,是能够陶冶情操、带给人们美的享受、提升灵魂的精神需求。
  反观当下诗歌,确实存在着一种语言过于直白的创作倾向。这与诗歌优雅精致的传统品格不相符。诗歌创作要锤炼语言,不论古体诗词还是新诗,语言的优美与凝练都应该是基本要求。我们常说诗人是敏感的,这种敏感不单单是对情感,也是对语言。就像音乐家对音色敏感、画家对色彩敏感、舞蹈家对动作敏感,诗人应该对语言敏感,句子的韵律和节奏、相近的字词之间的细微差别,甚至朗读时的发音都要用心去感受。
  诗歌要有诗味,就要讲究意象的创造,而同一意象会因为不同的表述而呈现不同的面貌。古诗词中,月亮这一意象的表述就有三四十种之多。现代诗中,对同一意象的不同表达也使得诗歌意象更加典型。
  不论时代怎样变化,不论人们对文学的要求怎样变化,诗歌要表达人类情感这一主题不会变。爱要优雅地表达,恨要痛快地渲泄,诗歌应该是饱含深情的文字,是扣人心扉的文学。

分享到:
【打印正文】
意见反馈

本页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