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学走进人民大众

来源:中国作家网 作者:李晓晨 时间:2012-10-29 【字体:

  
  坐落于北京朝阳区文学馆路的中国现代文学馆,每天都会迎来许多参观者。对于这些文学爱好者来说,这座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座文学博物馆无疑是他们心中的殿堂。多少年来,这座由巴金先生倡议建立的文学博物馆,一直致力于为文化的薪火相传和文学史的建构及研究提供服务。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为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采取各项措施、提供各种服务。中国现代文学馆作为展现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窗口,让文学走进了人民大众,见证并预示着中国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
  2008年,文学馆新馆二期投入使用,扩大了展览和研究规模。中国现代文学馆继续承担起收集、保管、整理、研究现当代文学书籍及作家著作、手稿、书信、日记、录像、照片、文物等资料的重要任务,一批作家的重要珍贵资料成为馆藏。目前,文学馆共有藏品70余万件,对作家整批捐赠的文学资料,建立了百余座以作家姓名命名的文库,如巴金、冰心、唐弢、张天翼、周扬、俞平伯、丁玲、夏衍、阿英、萧军、姚雪垠、萧乾、张光年、刘白羽和李辉英、林海英、卜少夫、周仲铮等中国大陆、港澳台及海外华人作家文库,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留存了丰富而宝贵的资料。
  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举办各类文学展览,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是中国现代文学馆的重要任务之一。10年来,文学馆不断探索新形式和新方法,举办各类文学展览百余个,将更多珍贵的文学资料通过高科技展陈手段呈献给观众。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文学馆举办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展》吸引了诸多海内外来宾,生动详实地展示了中国文学的百年历史进程。近年来,文学馆独立或联合举办了《走近巴金大型图片展》《冰心创作生涯七十年展》《老舍创作生涯展》《叶圣陶创作生平展》《茅盾百年纪念展》《沈从文创作生平展》《烽火中的抗战文学展》《改革开放30周年文学成就展》《新中国60年文学成就展》《巴金冰心世纪友情展》等,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作为国家级现代文学资料中心和研究机构,中国现代文学馆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在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目前,这里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会、柏杨研究中心及中国当代文学年鉴中心所在地;文学馆已经编辑出版的学术资料有《中国现代作家大辞典》《当代台湾作家代表作大系》《中国现代文学百家》丛书、《作家书信集》丛书、《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珍品大系》丛书等。由文学馆参与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年起改为双月刊,2011年起改为月刊。2011年,中国现代文学馆学术委员会正式成立,切实有效地整合了学术力量,把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扩展、延伸到整个中国当代文学阶段。同年,文学馆在中国作协的支持下实施客座研究员制度,首批客座研究员已于今年届满离馆并被聘为特邀研究员,前不久第二批客座研究员也已聘任到位,他们补充了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新鲜血液,壮大了人才队伍。
  如今,在文学馆听讲座已成为许多文学爱好者周末的最佳选择。文学馆公益讲座自上世纪80年代建馆之时便开始举办,每两周一次,目前已举办了300多期。人们汇聚在这里,与喜爱的作家、艺术家、学者近距离地沟通、对话。而在文学馆举办的各类研讨会也一直向所有人敞开大门,从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到当代文学,从小说、诗歌、散文到戏剧、影视、绘画,思想的交锋在此激荡,智慧的火花映照人心。人们置身其中,体验着中国文学的脉动,领略着中国文化发展繁荣的景象。
  在中国现代文学馆院内的石碑影壁上,镌刻着巴金先生的两句话:我们有一个多么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作家留下来的杰作,它们支持我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使自己变得更善良,更纯洁,对别人更有用。我们的新文学是表现我国人民心灵美的丰富矿藏,是塑造青年灵魂的工厂,是培养革命战士的学校。我们的新文学是散播火种的文学,我从它得到温暖,也把火种传给别人。把火种传给别人,是一项伟大而艰苦的事业,却也是文学的力量所在。10年来,中国现代文学馆正是在这样的鼓舞和激励下,让文学走进了人民大众,见证着中国文学的薪火相传。

分享到:
【打印正文】
意见反馈

本页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