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信开放中提升中国想象力
文化自觉与中国想象力学术论坛在京举行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在京召开了以文化自觉与中国想象力为主题的学术论坛。陆建德、朱渊寿、庹祖海、汪晖、孟繁华、贺绍俊、金元浦、王一川、陈福民、刘方喜等来自文化部、全国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5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论坛由高建平、白烨主持。
论坛以文化自觉与中国想象力为主题,着眼于社会转型的既成事实及其对于学术研究构成的挑战与机遇,期望通过对两个既相互区别又内在关联的话题进行深入探讨,使学术研究与文化现实密切相联。在会上,与会者从自己的研究领域出发,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发和评述。
着力建构自己的文化战略理论
文化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学者们认为,文化对于国家、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非常重要,它形成了一种民族精神支柱,是奠定大国地位不可或缺的因素。我们应重视文化战略中的核心价值观建设,应克服西方文化战略学中偏执的文化决定论倾向,形成我们自己的文化战略理论,以自己的文化自信承担大国责任,积极融入国际文化语境,参与共建国际意识形态。与会者认为,文化自觉不仅是一种自我意识,也是一种自我反省精神;不仅是面向国际的一种自觉,也应包括国内区域文化的自觉。
谈到中国文化的特性与发展历史,有学者认为,中国文化是一个不断生成的通变性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在和平环境中中国文化能表现出一种强势,但面对外部强权,就会显示其内在的不足。当下文化发展面临着种种困境,一方面文化成了一场泛滥无忌的消费秀,另一方面在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中,还缺乏真正的文化自觉。这些都是在推进文化自觉、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学者们认为,中国当下有文化的战略意识,但并不代表这种战略是完成状态的,对于文化产业的战略定位,要有科学合理的布局。要注重文化质量的评价,这不仅有多与少的标准,也应有优与劣的标准。
切实加强文化自觉意识
究竟应采取什么样的应对姿态和具体措施来加强文化自觉意识?100多年来,人们在面对西方文化时,往往失去自己的文化自信。学者们认为,这就要求当下的文化工作者在学习西方时要坚持自己的文化底蕴,以本土文化为主体,从文化经典中汲取文化基因,努力将外来文化融入本土文化,进行文化创新。在国际文化交流中,要摒弃与人较量、与人竞争的意识,超越差异化的对立思维,建立文化上的自主、自立,从这方面建立我们的软实力。具体到学者个人,应采用介入的态度,在身体力行中,回到文化价值的关怀,建立自己的对话与思索方式。
文学创作和研究自新世纪以来,呈现出与以往文学传统不同的面貌。这不仅表现在一些新的文类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而空前繁盛,冲击、动摇了原有的文学格局,同时,文学表达和想象世界的经验方式也不断被重新刷新。学者们认为,中国想象力与文学想象力是互相指涉但又层面不同的概念。文学想象力并不是一个神秘而空洞的概念,它是与思想能力、历史理解、时代感密切相关的。讨论想象力不能仅仅局限于文学内部,无论是传统的文学写作,还是在网络新媒体条件下的各种类型的文学写作,都存在着如何想象中国进而表达中国的问题。在当下,文学与现实的相关性及有效性,构成了想象力的基本前提,无论这种相关性是显在的还是隐秘的。
如何看待传统经验方式和文学格局在今天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学者们认为,构成一般文学经验与想象方式的农业文明基础正在发生动摇和破坏,很多创作无力回应愈演愈烈的时代转型。这种状况,对写作者的自我理解与历史理解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在这个意义上,自觉和想象力这两个话题,事实上是创造力的源泉,但是要想获得这样的创造力,必须回到对当代现实基本的分析和把握里面去。
科幻文学与中国想象力
科幻文学依赖于自然科学的发展,也相应地依赖于写作者不同凡响的想象力。科幻文学通过构筑更为广阔的文学世界,拓宽了传统文学的经验边界,为我们提供了不一样的文学想象。
刘慈欣认为,科幻最大的意义是提供了一种思想方式、思维方式,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和我们提倡的创新有着很契合的状态。我们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我们对变化不敏感,而科幻小说正是一种变化的文学。科幻小说最为核心的,就是它的创意和想象。对于宇宙中我们不能到达的他者世界的描述一直是科幻文学所赖以生存的基础和本质性的东西。星河讲述了科幻文学的三种形态:基于科学逻辑的作品,它把科学本身当做一种美、一种追求;对现实进行夸张或者变形来描述的科幻作品;以有意假造的方式,力图还原更真实的科幻作品。
学者们还对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新媒体文学进行了重点讨论。与传统文学相比,网络文学的写作者和作品数量更为庞大,所覆盖的读者范围更广泛,创造了文学上的一个奇迹。与会者认为,它不仅冲击了原有的文学观念和格局,也带来了很多有启示性的问题。这是必须正面应对的,对此必须有一种理性的开放的态度。通过谨慎的研究与合理的引导,以求得一种健康完善的文学局面。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