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朋友圈”遍布全球,要成为“没有围墙的剧院”

来源:新华网 作者:张漫子 吴文诩 时间:2019-06-25 【字体:

新华社北京6月23日电  “国家大剧院与130多个国家和400多家国际艺术机构构建了资深‘朋友圈’。11年间,来自世界各地800多家演出剧团、30余万人次的艺术家走进大剧院……”这是记者从世界剧院北京论坛中获悉的数据。

6月21日至23日,世界剧院北京论坛在京召开,来自德国柏林国家歌剧院、加拿大国家艺术中心、英国皇家歌剧院等全球20多个国家、近70家艺术机构的200余名管理者和艺术家聚首国家大剧院,共商剧院行业发展等议题。

与此同时,国家大剧院制作的普契尼歌剧《图兰朵》的精彩亮相,也得到了中外观众喜爱,在社交网络上掀起分享热潮。

构建全球“朋友圈”:国际一流艺术机构竞相加入

从古希腊露天剧场到现代大型综合建筑,剧院始终与人类进步和艺术繁荣紧紧相随。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剧院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越发重要。

“为了使剧院成为推动文明创新交融的重要引擎,国家大剧院每年按照30%比例引进国外优秀演出剧目,邀请来自全球的顶尖交响乐团、芭蕾舞团以及其他一流演出院团在国家大剧院精彩亮相。”国家大剧院院长王宁说。

国家大剧院的全球“朋友圈”越来越大。它不仅与130多个国家和400多家国际艺术机构建立起“朋友圈”,还与包括英国皇家歌剧院、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在内的34家艺术机构结成合作伙伴,在节目演出、剧目制作、艺术培训等方面不断交流、探索。

11年间,累计有800多家演出剧团、30多万人次艺术家登上了国家大剧院舞台。不仅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艺术家、艺术院团来到国家大剧院演出的频次和数量节节攀升,中外合作剧目也结出硕果。

与大都会歌剧院、波兰华沙国家歌剧院、巴登巴登节日剧院联合制作的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与维也纳国家歌剧院联合制作的歌剧《法斯塔夫》;与英国皇家歌剧院、澳大利亚歌剧院联合制作的歌剧《纽伦堡名歌手》等精彩剧目相继亮相,为中外观众不断带来新的惊喜。

观剧习惯之养成:让年轻观众爱上交响乐

为了培养年轻受众,让更多观众走进大剧院,11年间,国家大剧院累计举办各类艺术普及和艺术教育等活动1.2万场,现场观众达480万人次,打造了周末音乐会、经典艺术讲堂等品牌项目,构建了日趋完善的艺术普及体系。

据统计,国家大剧院每年组织的公益普及活动高达上千场,年均票房销售率达到了83%,2018年60%以上的演出销售率超过了90%,培养了一大批经典艺术的爱好者,特别是培养了一批年轻观众。

多年来,大剧院携手艺术家走进社区、走进地铁、走进学校,让音乐旋律、艺术芬芳流淌在城市各个角落。经过这些探索,国家大剧院的会员从建院之初的5000人拓展到了如今的30余万人。

如今,国家大剧院45岁以下的青年观众群占观众总人数的69%,其中学生群体占据了14.3%的比例。观众当中热爱交响乐的最多,占比接近1/3。这一数据让许多世界一流剧院的管理者和来大剧院演出过的国际一流艺术家感到惊讶。

技术为艺术插上翅膀:要成为“没有围墙的剧院”

在全世界范围内,将歌剧搬上银幕越发成为一种潮流。为了让歌剧这颗“音乐艺术皇冠上的明珠”惠及寻常百姓,国家大剧院试水高清和4K歌剧电影制作,目前已拍摄完成《图兰朵》《骆驼祥子》《长征》等28部歌剧电影。2018年国家大剧院摄制了歌剧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这是中国首部4K全景声歌剧电影。

同时,国家大剧院携手美国大都会歌剧院、英国皇家歌剧院、西班牙马德里皇家歌剧院等7家世界著名歌剧院开启国际歌剧电影展,已陆续在全国12个城市巡展,吸引了5.3万余人次的观众,把歌剧送到百姓家门口。

为了让更多高雅艺术“飞出”剧院围墙进入寻常百姓家,国家大剧院顺应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化发展趋势,在2018年启动了智慧剧院的建设,不仅要打破剧场舞台的边界,还要大大拓展“观众圈”,提升观众的观赏体验。

5月11日,国家大剧院联合北京电影学院等单位,成功将国家大剧院剧场演出的舞剧《天路》实时直播到三公里以外首都电影院的银幕上,首次实现了4K超高清画面以每秒50帧的频率,通过5G高速传播技术进行直播。

“如果通过4K+5G技术对舞台艺术精品进行数字化传播、电影化呈现,不久的将来在中国就可能出现一个百亿级的市场。是时,将有更多观众共享剧院的文化艺术成果。”国家大剧院首任院长、中国剧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平这样期待。

国家大剧院
分享到:
【打印正文】
意见反馈

本页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