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与秘境:当代中国小说的南北对照”高峰论坛在西安举行
“现实与秘境:当代中国小说的南北对照”高峰论坛现场。(王清晨/摄)
中国地域辽阔,无论自然地貌,还是语言文化都有很大差别,南北文化的不同始终以隐性传承的方式存在于文学之中。中国当代地域小说正是受到了南北不同文化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小说流派。6月30日,主题为“现实与秘境:当代中国小说的南北对照”高峰论坛在西安举行。此次论坛由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携手《小说评论》杂志社、《南方文坛》杂志社、《扬子江评论》杂志社、《十月》杂志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等学术支持单位,邀请到陕西文学院专业作家周瑄璞,《花城》杂志社名誉主编、作家田瑛,分别以两位作家的最新力作《日近长安远》与《生还》为例,探讨当代中国小说的不同形态。来自编辑出版、文学批评界专家同高校的文学研究学者,围绕新时代严肃文学的创作实绩与地域差异,寻找创作方法、研究范式的新突破。
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作协主席贾平凹向论坛发来了贺信。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十月》杂志社主编陈东捷,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小说评论》主编李国平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扬子江评论》编辑部主任方岩,《南方文坛》编辑部主任曾攀,《小说评论》编辑部主任陈诚,西安市作协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作家吴克敬,深圳市作协副主席、一级作家、影视编剧杨争光,《延河》副主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作家弋舟等,与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的师生共六十余人出席了本次论坛。
韩敬群介绍了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与陕西作家群的深厚联系,通过叙述出版发行与文学创作的紧密关系,指出“文学生产机制”是中国当代文学的构成要素。
李国平高度评价高校研究者对陕西本土作家的关注,指出当代文学与批评的共生关系,认为这两种文学力量的交融,能够产生中国文学自身的理论体系。
陈东捷以《嵌入历史的人生二重奏》专题报告,肯定了周瑄璞创作的现实主义属性,肯定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提出新的“现实型”文学也应该有形式创新。
文学作为“人的文学”,受到了自然环境的直接影响。南北方不同的自然环境将中国现当代小说的艺术取向引向了不同的两种风格。南方是“杏花春雨江南”,北方则是“铁马秋风塞北”。作家吴克敬、杨争光从《花城》杂志主编与文学创作者的双重身份肯定了田瑛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特殊贡献,并指出南方作家与北方作家不同的小说创作特征,呼吁当代文学在立足本土的基础上,超越地域桎梏。
地域对文学的影响是一种综合性的影响,决不仅止于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更包括历史形成的人文环境的种种因素。中国北方注重社稷钟鼎,追求人与社会的和谐,这就使得北方地域小说多关心现实,多描绘一种人与社会的关系,探索人在社会背景下如何生存的问题,现实主义色彩浓厚。而南方文化志在山林,崇尚自然,富于幻想,注重人对自然的认识和对理想世界的把握。因此,南方地域小说关心人在自然背景下的生存状况,富于浪漫主义色彩。曾攀与方岩两位学术期刊编辑分别针对当代作家对城乡关系的现实主义书写与“后寻根时代”写作的人类学意义,认为当代文学研究应具备历史视野和跨学科研究的方法。
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院长韩伟代表主办方向所有专家学者致以敬意,希望能够与作家、媒体人、批评家以及学术刊物展开长久的合作,以期对当代文学研究以及中文学科的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会议由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主办。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