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报》:让翰墨飘香矿山煤海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蒲波 尹德容 时间:2019-09-03 【字体:

王清菊刻字作品

胡一舟书法作品

灵动的笔墨、新颖的视觉效果、浓郁的生活气息……8月23日,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煤矿文联、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全国委员会、中国煤矿文化宣传基金会联合主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第五届中国煤矿艺术节·“中国书法大厦杯”第八届全国煤矿职工书法展在安徽合肥书法大厦开幕。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党委书记梁嘉琨,中国煤矿文联副主席张强,中国煤矿文联秘书长、中国煤矿书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盛军,书法导报社社长王荣生,中国煤矿书法家协会主席张宇与中国煤矿书协副主席程传如、陈亚东、马铭、屈志平、李海宗、杨玉剑等出席开幕式。

展览共收到来自全国15个省、市(区)50个煤炭企业书法家的1643件作品。经有关专家评选,评选出最佳作品30件、优秀作品50件、入展作品146件,共计226件组成本次展览展出的作品。作品真、草、隶、篆、行及篆刻、刻字,诸体皆备,风格多样,传递出煤矿人的书法精神,这种精神在传统与现代、生活与艺术、形式与内涵中相互叠印,展现出当代煤矿书法家们对书法艺术不懈追求、勇于探索的积极面貌。

本次展览云集了众多煤矿工人的优秀作品,如侯连华、黄敬东的篆刻,李建设、刘四新的楷书,郭春峰、米平泽的草书,刘茂德、张洪祥的行书等,还有评审委员会作品,如张宇、叶武的行书,盛军、汤永志的隶书以及媒体观察员黄俊俭的草书等,各具特色。到场的观众一边观赏一边点头,嘴里还不停念叨着:“这个好,这个也好,这个绝了……”他们走走停停,在拍下自己喜欢的作品的同时还不忘与作品合影留念。

辽宁铁法能源公司汪泳的作品被评为最佳作品,他用楷书写了一首《煤矿赞歌》:“深入八百里矿井观天象是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要把井口上空的蓝裁缝起来穿在身上,把轻飘的云朵压成水滴润进喉咙,再把松散的阳光拧成灯盏挂在头上……”作品笔力雄厚,行文富有诗意,他将作为矿工的自豪、对工作的热爱、对工友的赞扬之情溢于纸上。

“大抵只是名字上带有点墨香的味道,不觉乎便痴迷走到了这红与白,黑与白的书印世界,一晃就是三十多年。那是家父在我出生时起的名字。诗书传家,诚恳做事诚实待人的殷实家风,中庸之道、中和之美的传统观念,也同时培养和贯穿了我的艺术理念。”来自山西晋城煤业集团的尚佳轩所写的篆书也是最佳作品之一,尚佳轩是先习篆刻,而后开始研习书法的。他回忆道:“上高中时,我着魔般迷上了篆刻,整日沉浸于方寸之中,以至于学业荒废,高考失败。后入伍,军营四年,依然雄心勃勃,立志将来要成为书法篆刻家。也就从那时起,优美而端庄的汉字,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成了我生命中十分重要的元素。”

“三径旧游松竹老,五湖新隐水云宽”是中国煤矿文联书协副主席张光旭的作品内容。“这是宋代刘子翚的诗句,主要采用了行草的书写方法,二王的笔意,在章法、疏密、大小方面,我力求穿插自然,让整幅作品看起来给人行云流水之感。”张光旭说。山西晋城煤业集团的崔向明高度评价了山西焦煤霍州煤电集团孙广泽的行书作品,“虽然整幅作品就六个字:‘千里雪,万丈海’,但是左边的‘丈’与右边的‘里’形成了一种一大一小、一张一弛的疏密关系,既放得开又收得住,让你觉得它有气场、有正能量。”崔向明并不认识孙广泽,但是孙广泽的事迹却感动着广大的矿工群体。孙广泽在二十岁时因一次意外导致了右手残疾,但是这么多年来,他坚持用左手苦练书法,还参加过多次全国性的书法比赛并获奖。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孙广泽用实际行动鼓舞着大家。

潞安矿业集团的闫接囤从事煤矿工作40余年,他的行书作品内容取自毛泽东两首诗词:“安得倚天抽宝剑,只识弯弓射大雕”。他说:“我将这两句放在一起,是因为抽宝剑和射大雕都非常具有动感,表现豪情壮志。而且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引用毛主席的诗词,也是想回顾那段峥嵘岁月,吃水不忘挖井人!”

盛军认为煤矿工人安贫乐道,正如《孟子》中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他们不去计较别的,计较的是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更多的光和热。煤矿职工中活跃着一大批书法、美术、摄影、音乐、舞蹈、曲艺人才,被誉为“不拿风镐的采煤工”。煤矿文联多年来致力于煤矿文艺队伍的培养,通过组织讲座培训,文艺慰问演出等活动,让煤矿工人在创造、奉献社会价值的同时努力打造文化品牌。

说起中国煤矿书协的具体工作,盛军滔滔不绝如数家珍:“仅书法活动品牌,就有全国煤矿职工书法展、全国煤矿书法家精品展、全国煤矿篆刻艺术展等等。通过书法艺术讲座,面对面、一对一地进行作品点评,着力提高煤矿书法队伍的整体水平。此外,每年还举办多次文艺志愿服务——送书法到矿区、为矿工送春联,送‘福’字活动。2015年以来,中国煤矿文联、煤矿书协组织书法志愿服务活动16场(次),送出春联、福字2万余件,书法、篆刻作品万余件。”

在500万煤矿职工里,一直活跃着煤矿书法创作队伍,他们在开采劳作的同时,从没放下手中的笔墨。墨海挥毫,笔走龙蛇,他们不断描绘着煤矿日新月异的生活。这次展览不仅是当代煤矿人书法精神的又一次传承,也是煤矿书法创作队伍艺术成果在新时代的集中展示。李士杰说:“相信通过这次展览,煤矿书法家们将以此为起点,更加注重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崇德尚艺,明心明德。广大煤矿书法创作者只有不断感知矿山的新变化,不断触摸时代的新脉搏,不断表达矿山的新诉求,不断融入时代的新潮流,才能真正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国家、无愧于我们脚下黑色沃土的书法佳作,为中国煤炭工业留下一份独特的文化记忆。”

中国书法大厦杯 煤矿职工书法展
分享到:
【打印正文】
意见反馈

本页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