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红色连环画 几代人温暖爱国情
“红色故事绘——连环画里的新中国70年”展览展出的连环画及手稿
展览现场
“我想,我们的连环画是一位美丽天然的使者。她翩翩然地招着手,引着孩子们、青年们与所有的人们跟在她身后,迈进一座座殿堂的大门。”正如著名剧作家曹禺所说,近日,连环画引着大朋友小朋友们来到了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在这里,由北京市西城区委宣传部、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红色故事绘——连环画里的新中国70年”展览活动正在举办,并将持续至10月15日。原版书、电子书齐亮相,50余幅原画稿,线上线下互动……精彩的展览和互动活动让连环画爱好者们流连忘返。
一本本精美的小人书记录了新中国70年的社会变迁,生动再现了共和国发展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构成了一部内容丰富且辉煌灿烂的壮美历史画卷。
小人书浓缩大变迁
连环画是我国独有的传统艺术,其源头可以追溯到汉朝的画像石、北魏的敦煌壁画等,在宋朝印刷术普及后最终成形。新中国成立后,连环画艺术迎来空前繁荣。这一时期,连环画作品充实着人们的文化生活,不仅是青少年的重要课外读物,也是许多成年人文化娱乐的重要内容。一大批优秀的连环画家和经典作品应运而生,连环画成了展现中国社会风貌、传播中国故事、展现中国精神的重要载体。
“我们这一代人都是看连环画长大的。小时候攒的零花钱都用来买连环画了。有时候买不起就租来看,看完还回去,再租一本。”北京市西城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靳真说,“举办这个展览不仅仅是怀旧,更多的是从大家熟悉的小人书这一独特视角,来重温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感受红色故事,弘扬时代精神,进一步弘扬连环画这一传统文化。”
据介绍,本次展览分为建国大业、民族团结、英雄赞歌、山河故事、文化繁荣、幸福生活、祖国花朵7大板块,展出了200多册当年出版的连环画原书,与展墙上200多册连环画的内容一一对应又绝不重复,部分连环画还配有二维码,观众可以现场扫描阅览电子书。
珍贵原稿再现创作历程
展览展出了50多幅当年的创作手稿,据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中华连环画网创始人李华欣介绍,其中《白求恩》《朝阳沟》《风雨同舟》《二十春》《姜垚垚》《创业史》等几部作品,都是参加过1964年庆祝新中国成立十五周年全国美展并获奖的绘画手稿,当年参展的标签还贴在这些作品的背面。《创业史》还是1963年原文化部、中国美协全国首届连环画美术创作评奖绘画二等奖的获奖作品。“这些手稿尘封55年后再一次展出,是对当年激情澎湃岁月的最好的回顾和记忆,也是对新中国70年翻天覆地变化的最美赞歌。”李华欣说。
展览还展出了当年有“南雷北燕”之称的著名连环画家雷德祖的作品手稿《迎接第三届全运会》,以及国家一级美术师王培堃的《三气“刮拢太爷”》《能高山的传说》、杜滋龄的《红色娘子军》、杨沛璋的《望江亭》、李天心的《敌后武工队》等珍贵手稿。
展品中的两幅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64开连环画稿纸的原稿对比稿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老画家们特别下功夫,一次不满意再画一次,这两幅画主要区别在于八路军的面部表情和马的表情,体现出对敌人的愤怒。其实这两幅都是作废稿,都不是最终的成稿”,李华欣说,“当时的连环画家基本一天就要画一幅画,完成一本连环画需要三个月到半年。”
“连环画的创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辛苦,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已经88岁高龄的人民美术出版社原主编赵隆义表示。赵隆义从事连环画创作已有70年,作品有《小城春秋》、《贺龙的故事》(上下册)、《杨开慧》等。“当年为了创作《贺龙的故事》,我们在贺龙的家乡采风一个多月,了解当地的地貌特征和风俗习惯。搜集素材,然后才开始进行创作。”赵隆义回忆说,连环画《小城春秋》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创作这部作品时,他们在厦门住了近1年,深入了解故事的发展,最终才创作完成既有地方色彩又有合理改编的经典连环画《小城春秋》,这部作品有500多幅,画了近3年。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