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诞辰七十周年纪念会”:他是不朽星辰,是永远的精神之光

来源:中国作家网 作者:李菁 时间:2019-11-04 【字体:

1992年,著名作家路遥因病在西安逝世。作家殒没,他的精神却永不消亡。在路遥诞辰七十周年之际,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重新修订出版了《路遥全集》,并于10月30日上午,与中国作家协会、北京出版集团联合举办“路遥诞辰七十周年纪念会”,邀请多位路遥生前好友以及文学评论家,一同缅怀纪念这位质朴的故人、如不朽星辰般的作家。

“一个作家去世近二十年了,人们还在热烈地怀念他,还在谈论他的作品,这本身就是对作家的最高奖励。路遥作品中的人物及其命运,已远远超越了文学的范畴,他给一切卑微的人物以勇气与光亮,让他们知道自己能够走多远。”作家、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高建群如此说。路遥出身于普通农民家庭,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并开始了创作生涯。延安大学原校长申沛昌回忆到,路遥对延安大学的深厚感情鲜为人知,“学校三年,我们虽然是师生关系,但精神上一直是朋友。路遥的一生与苦难为伴,与奋斗同行。”路遥的挚友、摄影师郑文华也认为路遥能有如此成就,是受了四方面的影响:路遥的伯父、伯母,北京知青(这个北京知青是指具体的人吗?是在陕西碰到的来插队的北京知青?这里要写清楚),延安大学生涯,以及他在陕西省文学艺术文创室遇到的作家。“有一次早上起来在花园碰到路遥,我说路遥你怎么起这么早?他拿眼睛瞪我一下说,我还没睡呢。所以路遥给《陕西日报》总编张光写了一幅字‘苦中求乐’,也是说他自己在艰难当中求乐。”

作为第一个采访路遥,也是第一个看完路遥全部作品的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平凡的世界》演播编辑叶咏梅有很多感慨:“其实路遥内心太复杂了,他创作历程中的喜怒哀乐,他的整个感受,都特别值得开发。他现在获得了‘改革先锋’的称号,但是他人生中的其他方面对人的启迪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凸显。”评论家白描也认为,现在评价路遥不要局限于某一方面。“我们从官方到整个评论界或者读者,更多的认知是路遥能吃苦。事实上,路遥和他的作品绝不止于此。”白描认为,路遥有大爱,他对土地的爱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

三十多年来,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等作品为何吸引着一代又一代读者?这些作品的价值和魅力在哪里?“当时,有很多年轻人在寻找新的突破,现代派、现代主义这样新的创作方法一下打开了创作的空间,整个文坛都在追逐现代派这种时尚。我们从《平凡的世界》的诞生、出版,可以看出路遥身上的这种先锋性。”评论家贺绍俊说,他认为路遥并不是一个保守的、封闭的作家,他对现代派文学非常了解。“我觉得路遥的先锋性就体现在这一点,他不会轻易的被一种文学风潮席卷而去。路遥让中国当代文学的现实主义稳住了阵脚。”

评论家杨庆祥坦言,经典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社会语境、读者阅读、舆论导向、批评及阐释都从不同层面参与,但起决定性作用还在于作品本身。因为路遥作品提供了阐释的丰富可能性和对话能力,才会得到不同代际读者的接受,并慢慢奠定起经典地位。“如果我将来写一本当代文学史,路遥一定被置于重要的地位。我认为路遥代表了一个时代文学的宽度和厚度以及复杂性。”

陕西省社科院文学所所长张艳茜,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路遥文学馆馆长厚夫,文学评论家白烨、孟繁华、张志忠、李云雷、岳雯、傅逸尘等也参加会议。

路遥 纪念会
分享到:
【打印正文】
意见反馈

本页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