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美相伴,向美而行——记“美育人生——吴冠中百年诞辰艺术展”
——记“美育人生——吴冠中百年诞辰艺术展”
故乡清晨(木板油画) 1960年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藏 吴冠中画并捐赠
“我有两个观众,一是西方的大师,二是中国老百姓。二者之间差距太大了,如何适应?”这是吴冠中先生曾说过的话。谁也没想到,简单的一句话竟成为他探寻一生的艺术问题。吴冠中在意他的“观众”,因此对美术普及的认识也更为深刻。他在创作中追求人情的关联,他在油画里融入了中国情意,吸收了以线造型和趋向黑白的色调,追求单纯之韵和让老百姓能够看得懂的广泛之美。他的水墨以现代绘画的实验性翻墨挥洒,促进中国画的时代变革。正值吴冠中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11月1日至2020年5月3日,由中国文联、清华大学、新加坡国家美术馆、中国美协、中国美术馆共同主办的“美育人生——吴冠中百年诞辰艺术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行。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名誉主席冯远,中国美协主席、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新加坡国家美术馆馆长陈维德,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等20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开幕式。展览以“美育人生”为主题展出了吴冠中各个阶段的111幅画作。此外,相关文献、图片、文章、手稿、画具也一同展出。在开展当天,“美育人生——国际学术报告会暨吴冠中百年诞辰纪念”学术报告会同时举行,中外学者们围绕美育,共同探讨其对人文与科学领域的重要意义。
作为倡导美育的绘画大师,吴冠中以实践践行着美育的道路,这既包含用美普及大众的广义概念,也包含狭义的美术教学。在追寻美、普及美的道路上,吴冠中孜孜以求。
20世纪初,当美育的概念被一大批“五四”新文化运动先贤引进时,美育、美学、美术三个领域也逐渐贯通。“蔡元培先生提出的‘美学和美育’在中国种下了种子,它从生根发芽到开花结果是需要一代代艺术家来完成的,吴冠中正是秉承了这样的理想。因此,坚持美、发现美、创造美、传播美可以说是吴冠中人生的重要方面,‘美育人生’也贯穿起了吴冠中的思考、创作和教学。”范迪安表示。
吴冠中的美育人生是用艺术实践和绘画语言倡导并推进的,他从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里提取抽象因素,他从横的河面和纵的树林中提取横与竖;从黑白老墙面中获得块面;用无数细微的点和线重组成抽象的结构。这些元素在水墨画《最后的春天》《春酣》《新城(二)》《直节如竹》、油画《童年》《故宅》里均有体现。而它们也都是画家用心、用情之作。“他画画的时候不单是考虑自己,他也在考虑群众。这也是吴先生的美育理念的体现。”香港艺术馆馆长司徒元杰说。
“美育应面向所有人,而不是成立艺术团只让一部分人受益。”北京市第三十五中校长朱建民说。画能够让大多数人欣赏得了、看得懂的画是吴冠中追寻中西结合之路中着重解决的问题。“吴先生从农村画到香港,写生的过程很粗犷、不讲究,他就是要画这个风景。”司徒元杰说。比如油画《野菊花(一)》画的就是农村路边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吴冠中在20世纪70年代来到农村,那里“地势平坦、景色单调。可就是在这样无景可画的农村,吴冠中却能从谁也不认为美的平凡风景中发现大自然永恒的蓬勃生命力,再以饱含激情的画笔将自然之美升华成艺术之美”,吴冠中之子、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吴可雨说。据吴可雨回忆:“我上小学时,有一次下午放学回家,看见父亲正翻看画册,他叫我过去:‘你看这是什么?’我一看:‘是梵高的《向日葵》啊。’‘不,这不是向日葵,这是梵高的心,梵高跳动的心呐。’那激动的神情至今仍印在我的脑海中。”用心灵去画画,以真情去描绘,这就是吴冠中的艺术能打动千万人的原因。
美育是吴冠中先生奉献一生的事业,他曾在《美育的书写》一文中提倡因材施教的美术教育、提倡向大众宣传美,使欣赏美成为一种社会倾向:“我强调美术教育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教育。如果我们的孩子连美丑都没有辨别能力,其后果多么可怕,这会有失国格的!”至于他倡导的抽象美、形式美在如今的中国美术教育里面依然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在吴冠中那里,美是为了实现造型艺术,而在任何专业里,都可以通过发现对美的感知和追求从而形成创新。尽管如今随着时代变化,理念、认知方式、媒介、审美体验都在转化,但无论怎么转化,我认为艺术的本体价值应该坚守,这也是吴先生艺术思想和人格魅力给我们的启示。”范迪安说。艺术是一种情感教育,它陶冶情操、纯洁心灵、提升境界。吴为山认为:“德以养美,美可张德。美育可潜移默化地沟通情感与理性,从而促使人格完善、实现各族人民和谐发展。按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新时代的美育应当是超越空间的。”
“父亲自1950年回国以来,写生足迹几乎遍布全中国,凡是有山、有水、有大树的地方他几乎都画遍了。改革开放后外出的机会多了,他带着速写本,走到哪儿画到哪儿。”吴可雨说。吴冠中一辈子东寻西找,找到一些美的元素,把它们组合成创作奉献给人们。他用自己的艺术人生提示后人艺术教育、美术创作应该把握的新的方向——要坚持搞好美育。这是吴冠中为美执着探索的一生,为美竭诚奉献的一生,为美自甘苦行的一生。正如清华大学校长邱勇所说,与美相伴、向美而行,便是纪念吴冠中先生最好的方式。
解读吴冠中先生“1+1=1”艺术方程
刘鸿
在吴冠中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总结这位中西合璧的艺术巨擘苦难勤勉而成就辉煌的一生,就应该追随他智慧的思维方式,笔墨应随时代,研究也当如此。他学贯中西,艺术实践启于自觉探索人类全球化时代的艺术新路,对时代使命感“恋情无边”,他认为“发现真实与创造美,永远是诱惑科学家和艺术家忘我的动力”。正是创造美的使命感,使他不惧苦难考验,反而认为“苦难”成就了他。他留下的一切,皆成为我们取之不竭的资源,因为他数量丰厚的艺术杰作,不仅体现出方法的创新、工具的自由、表达形式的无限创意,更贯穿了创意思维智慧的源泉。对于生活在地球村时代的我们,先行者为我们提供的思维智慧,堪值借鉴。诚如吴冠中所说,如果年轻的时候适当学习艺术的方法规律,尽早从时代的生活中吸收艺术灵感,就不会被程式化的笔墨捆住手脚,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
作为艺术教育大家,吴冠中毫无保留传授的是思维智慧。让我们还原到他的教学现场:“我最近带学生外出写生……古长城附近有一棵古老的劲松,浓荫覆盖在一座烽火台似的古堡上,同学们围着它写生,但都未能表现那坚实而缠绵的整体形象美。我突然感到,这是孟姜女哭长城呵!孟姜女为其夫抱头痛哭,远远近近蜿蜒的长城都将为之倾塌,松与堡应构成紧紧拥抱着的整体。最近,医学上将坐骨连接在一起的连体婴儿成功地分割成两个独立的生命。而我们,却往往要将两个以上的单独形体在造型上构成一个整体……绘画中的复杂对象并不就是简单对象的数学加法,树加树不等于林,应该是‘1+1=1’。”在他看来,求真求美是人类天性,发挥天性,认知思维将获得生长。为此,他指导我们认知事物,也采用连体婴儿的妙喻,将之分离是科学求真,将不同的事物变成生命的连体则是艺术。科学客观冷静,艺术主观抒情。那么如何科学地理解艺术的主观抒情呢?吴冠中先生采用哥德巴赫猜想的基础命题,提出了自己的艺术方程:“1+1=1”。
在《魂寓何处——美术中的民族气息杂谈》一文中,吴冠中对自己的艺术情感方程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一方面,他强调绘画过程中感情的投入,反对虚荣功利地从事艺术,另一方面,他认为多爱、兼爱、博爱是正向的艺术感情,相反,偏执的爱和抱有成见的爱都不是优秀的艺术情感,他强调人类艺术感情的同一性、审美感情的共性,这是一种博大的艺术之爱的倡导。在他的艺术方程中,东西方技艺和形式的学习过程,都应该提升到人类情感共性交融的高度。
吴冠中的“1+1=1”艺术方程,是对艺术形象思维情感运作模式的表达,体现的是生命艺术的整体复杂与简明,是对我们地球村人艺术追求的概括,是对人类抒情本质的提取。如果取其艺术方程解读其风格魅力和创新,其实也是“1+1=1”。因为正是艺术家全心投入中西交融情感体验,表达中西交融时代地球村人心灵的情感,才诞生了他最具风格魅力和富有创新精神的艺术风景,即心灵的风景。他自己也正是用这个艺术的情感方程引导读者和观众阅读他的作品,他说:“在此,我情我愫,一目了然。虽无法与所有的读者握手,但我估计所有的读者都触摸到了我的心脏。”参考他解读张仃使用这个方程的方法:“今天张仃同志设计的美术片和首都国际机场的壁画《哪吒闹海》都问世了,我想补充华君武同志的数学公式:‘毕加索+城隍庙=哪吒闹海’。”我们可以说,“西方艺术+东方艺术=吴冠中艺术”,当然这是复杂又简明的方程展示。他自己直接命名为东西方艺术的“混血儿”。实际上,方程作为艺术思维情感运作,对解读吴冠中先生每一幅作品的创作是有效的。
比如他2006年的宣纸水墨《天外来客》,一只美丽的彩色方形外星船,迤逦浮翔于宇宙黑海之上,画中意象外星船与宇宙黑海浑然一体,交融呼吸,它们的生命化,正是艺术家情感生命的结果“1+1=1”。用水墨表达的是地球村人面向太空传达的好奇和热情,也是人类自我探索的热爱,更有艺术家热爱人类的无限感情,随地球村时代而生的时代之情。与那些只会用宣纸水墨重复花鸟、石头、房子的所谓艺术家相比,吴冠中博大挚爱的人类情怀,的确是别有一番境界。不是水墨不能表达当代题材,而是情感冷漠的人没有当代情怀。再看他2009年画的油画《关关雎鸠》,这来自中国古代《诗经》的题材,获得了西方油画美丽的色彩,三只雎鸠,情态可掬,水草线条饱满,自然摇曳,水中的生命源远流长,一切令人感动。令古老意象复活的力量,唯有爱的感情,“1+1=1”,“中国诗经+西方油画=吴冠中的《关关雎鸠》”,在此就是情感运作,是穿越时空,超越自我,心怀人类的心灵气象,使物象变成生命呼吸。最后,我们回到他2009年画的水彩《瓜藤》,看看他如何不受绘画工具的限制,如何在方法上自由探索,如何随意赋形,只为了表达心灵对朴素事物的挚爱。瓜藤蓬勃的生命力,突破了水彩和油画的工具界线,水彩运作的力度,又是生命力的自然统一,而瓜藤的生命之美丽,恰是艺术家爱之心灵美景。地球村时代的伟大艺术家,深知接地气才是艺术生长的源泉,心灵之大海如此壮阔,包容人间万象,挚爱一草一木一民。
吴冠中先生提出了“1+1=1”艺术方程,用自己的创作检验这一方程,他说:“我爱人民,我的整个生命投进了这爱的漩涡,作品是连绵不绝的漩涡的凝固吧。我深信,今天的人民和明天的人民,永远欣赏烙印着真挚感情的作品,而不限于形式的具象或抽象。”
童年 (木板油画) 2003年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藏 吴冠中画并捐赠
青高粱 (布面油画) 1995年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藏 吴冠中画并捐赠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