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文化浸润,让城市更精彩
全国多地积极对标世界,打造聚集演出、涵养生活的文化品牌,戏剧与城市融合发展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戏剧文化浸润,让城市更精彩
2013年之前,浙江乌镇还是一个看水、看桥、看古宅的典型江南古镇,在已连续举办七届、逐渐成为亚洲乃至世界具有重要影响的乌镇戏剧节的带动下,如今乌镇不仅可以看戏、看展览、看来来往往的各类艺术家和各种新面孔,包括乌镇大剧院、木心美术馆等十几处表演空间群落和艺术场馆地标,极大地推进了当地的城市建设。
2016年,上海静安区和闸北区合并后,依托新静安区历史悠久的戏剧传统和苏州河两岸的海派文化,已持续举办多年的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全新升级,在历史文化资源和现代白领聚集区之间搭建起多元文化融合的全新城市文化品格。
今年11月19日至12月1日,地处西南的四川大凉山国际戏剧节打出“在中国的西南部开辟一条高山湖泊艺术之旅”的口号,声称要“在凉山打造一台与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等其他知名国际戏剧节比肩的文化艺术类节日”,如今还在火热进行中。
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首都北京也不例外,从11月13日起持续至12月29日,来自全国11个省的23部优秀剧目相继登陆“戏剧东城·第三届全国话剧展演季”,让人们不仅欣赏到戏剧艺术的独特魅力,也感受到戏剧活动、戏剧平台或品牌给现代城市带来的新变化。戏剧,正越来越融入现代生活,与城市并肩前行、融合发展。
戏剧艺术与城市融合共生
记者了解到,“戏剧东城”品牌推出12年来,在良好政策环境的引导和扶持下,北京市东城区不仅形成了梯度化的剧场空间,也聚集了一批高水平的戏剧机构和戏剧人才,更孕育和积累了一批经典剧目。在东城区,拥有王府井、东二环、南锣鼓巷、前门、龙潭湖等五大剧场群,共有注册剧场34家,各类演出团体共有52家,涵盖了中戏、中国儿艺、北京人艺等全国知名国有剧团,以及央华时代、七幕人生等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民营院团。演出场次、观众、票房等指标均位列全国前茅。数据显示,2018年,东城区各类演出共有9289场,演出票房4.1亿元人民币,票务营销占北京市总量的90%,占全国演出市场的10%。“看戏到东城”已不再是一句随便说的话,而是有了实实在在的依据。在日前举办的“戏剧东城·第三届全国话剧展演季”国际戏剧文化高端对话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戏剧艺术与城市融合发展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文脉,有著名的历史事件、文化名人。”在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光明网董事长陆先高看来,城市为戏剧提供了可供表达的资源,同时他也表示,戏剧中有人情百态和城市风情的不朽篇章,有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的精彩演绎,对促进城市文化品牌建设、文化发展模式提出全新的启迪和动力。
“利用戏剧性来营造空间,这种想法并不新鲜。它可以追溯到古代,那时的任何永久性定居点,都是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神圣仪式建立起来的。当下,人们营造空间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希望继续利用戏剧性和表演来改变我们的场所和空间,使它们便于人们社交而又有意义。”在欧洲文化之都总策划人和戏剧制作人、挪威卑尔根国家歌剧院艺术总监玛丽·米勒看来,一场表演,特别是一部混合了人声、剧场和视觉效果的戏剧演出,在展现生命、死亡、爱情、失去、灾难和欢乐,以及社会困境等方面,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它们可以向自己展示城市本身,并为人们的生活和内在自我树立起一面镜子,进行自我审视。
一个艺术节成就一座城
享誉世界的爱丁堡艺术节创立于1947年,是世界历史上最悠久、规模最大的艺术节之一,所邀请的参展对象往往是来自世界各地戏剧、音乐、舞蹈、视觉艺术等领域中的顶尖人士,以及具有潜力的文化团体和艺术新秀。过去10年中,已经有不少优秀的中国艺术家登上爱丁堡艺术节的舞台,为爱丁堡艺术节带去精彩的表演,例如孟京辉导演的《两只狗的生活意见》、田沁鑫导演的《青蛇》、张艺谋导演的《对话-预言2047》等,都在爱丁堡取得了较大的反响。
“爱丁堡艺术节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有活力和创新精神的戏剧节之一,对推动全球戏剧艺术的蓬勃发展功不可没。爱丁堡通过戏剧艺术将全球的文化城市连成一体,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戏剧节的爱丁堡,就像很难想象一个没有京剧的北京一样。”爱丁堡艺术节亚洲艺术奖主席王永嘉表示。
“近年来,由于爱丁堡艺术节所展现出来的吸引力,许多机构纷纷来到这座城市:苏格兰歌剧院、苏格兰芭蕾舞团和国家剧院,都是在艺术节举办之后成立的。”爱丁堡艺术节委员会总召集人理查德·路易斯的介绍,印证了艺术节庆对于一座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这些年我在全国各地做了很多创新艺术节。2009年开始每年去爱丁堡,2010年开始把爱丁堡艺术节的一些优秀创新小戏带到中国来进行巡回展演,现在我们已经在20个城市演出,截至12月21日,我们就带了100部作品来到中国,卖出去了近200万张票。”爱丁堡前沿剧展制作人袁鸿,作为重庆人的他已在北京从事跟戏剧制作相关的工作25年了。他感慨,在北京这20多年的时间里,让他一个非戏剧专业的人的生活和工作都跟戏剧联系在一起,是戏剧塑造了他。
“从戏剧出发,来塑造一个城市的形象,也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文化实践,透视出城市的文化活力和创造力。反过来,城市的戏剧氛围和文化土壤又能熏陶和培养一批批年轻的戏剧创作者,他们对未来、对生存环境的感受,对他们认识的表达以及他们的创新力,都将是未来城市的竞争力和生机所在。”陆先高说。
在陆先高看来,随着时代的进步,当下新媒体的发展放大了戏剧和城市受众的外延,通过新媒体的传播,直接打破了场地的限制,形成了一种新的场景和新的视角。“从美国的百老汇到伦敦西区,从法国的阿维尼翁戏剧节到英国的爱丁堡艺术节,从法国的莫里哀戏剧奖到英国的劳伦斯·奥利弗奖,新媒体在其中都有角色,引导大家去探讨戏剧和城市的关系。探讨如何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艺术潜质和时尚气质,让戏剧艺术来浸润我们的城市,形成文化艺术的新高地。”陆先高表示,城市和戏剧是同构的,城市犹如一出永不落幕的大戏,其戏剧冲突的激烈程度、精彩程度远远超过舞台。期盼更多的戏剧人直面当下、朝向未来,创作更多书写时代的精品佳作。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