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陕西文学到戏剧:在舞台致敬经典
近年来,从话剧《白鹿原》《平凡的世界》到《柳青》,陕西经典文学作品通过创造性转化呈现于舞台,惊艳全国,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作为中国“文学重镇”的陕西,众多经久不衰的文学经典,为戏剧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戏剧人在更高层次获得创作空间。而表现经典的戏剧作品通过文学作品内在精神的挖掘,实现原创精神的时代映照,实现对文学的弘扬,有力地推动了陕西文化强省的建设。
“你知道啥是幸福吗?幸福就是一辈子能做自己想做的事,然后把灵魂安放在最适合的位置。皇甫村的这片土地,就是我的位置。”11月7日,第十六届文华大奖获奖剧目话剧《柳青》亮相第十六届中国戏剧节。舞台上,一幕幕扣人心弦的动人场景,令现场持续沸腾,掌声经久不息。
“天之高焉,地之古焉,惟陕之北。”
在中国文坛,以柳青、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为代表的陕西作家群体,写下了众多经典文学作品,也赢得了“文学陕军”的美誉。原著的经典性自不必提,如今,经典文学作品被创造性地搬上舞台,不同的呈现方式为文学经典赋予新的力量,让文学经典在戏剧舞台上熠熠生辉。
话剧《柳青》将柳青本人与《创业史》有机地、精妙地联系在一起,融合又有所区别。“柳青的事迹和精神体现了跨时代的人性光辉,有现实价值和激励作用,应该用不同的创作方式呈现出来,让更多人了解。”谈起创作初衷,西安话剧院院长任雪迎说。
正如陕西人民艺术剧院有限公司院长李宣所说:“剧场是一个民族思考的地方,戏剧给这个社会、这个时代以及所有观众带来的最大的意义是让他们去思考。”
致敬文学
戏剧重现陕西文学精神
“陕西是文学大省、文学强省,有文学陕军这支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力量’,这为其他艺术形式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陕西文学的厚重和经典性,为舞台二度创作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基础。”陕西省编剧协会副主席张阿利认为。
陕西文化厚重,相继涌现出大批享誉文坛的知名作家。20世纪50年代,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柳青的《创业史》等作品发表,成为我国现实主义作品的优秀代表。20世纪80年代,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贾平凹的《浮躁》等陕西作家的优秀作品相继出版,反响更是热烈。1993年,中国文坛刮起了强劲的“西北风”。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的《废都》、京夫的《八里情仇》、程海的《热爱命运》、高建群的《最后一个匈奴》,这5部陕西作家的作品同时在北京的5家出版社出版,引起轰动。“文学陕军”的美誉由此传开。
“2018年,陕西省作协会员弋舟凭借《出警》获得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前不久,陕西籍作家陈彦凭借小说《主角》获得了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这些是陕西文学持续焕发生机的重要成就。”陕西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钱远刚说。
“陕西文学持续焕发的活力与成就,对于能将经典作品‘原汁原味’地呈现的陕西剧团来说,是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加之,人们对于文字中的人物能在既定的舞台上鲜活起来的那种渴望,渴望近距离感受文字中的人物的呼吸、情感与精神,也注定了具有生命力的经典作品在适当的时机会被‘搬上’舞台。”陕西金融作协主席、作家、编剧杨军说。
“文学是戏剧之母。为什么会选择文学作品来改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陕西是文学大省,我们更容易抓住本土作品的精神内核,并且用戏剧的方式呈现出来,把故事讲出来,可以代表陕西的文化。”李宣说。
致敬经典
让舞台体现作品“根”与“魂”
戏剧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如何把经典文学作品搬上舞台转换成戏剧,既传递出原著的精髓,又能在戏剧的舞台上为经典赋予新的力量,这对戏剧创作者是极大的挑战。
“其实在改编过程当中,作为编剧,要从文学的逻辑或者小说的逻辑,转换为戏剧的逻辑,这种转换是最难的。”李宣说。
“最关键的是要抓住作品的‘魂’,抓住作品穿越时代仍能和观众产生共鸣的精神内核,把文学经典的‘魂’吸附、对接在话剧上及人物塑造中。”国家一级导演、话剧《平凡的世界》导演宫晓东认为。
话剧《白鹿原》《平凡的世界》编剧孟冰严谨地对原著进行了改编,力求在保障渲染原著核心精神的前提下使剧作得以升华,最终浓缩于舞台上。
陈忠实笔下白鹿两家的故事始终没有脱离关中的民风民情民俗,小说《白鹿原》为中国文学史贡献了一部扛鼎之作。陕西人艺版的话剧《白鹿原》,被称为“陈忠实最满意的改编版本”,最忠实地还原出小说《白鹿原》的文化精髓,让所有观众感受到文学和戏剧所带来的魅力。
小说《平凡的世界》描绘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巨变,塑造了丰富多样的当代农民形象,唱响了普通农民在人生道路和平凡世界艰苦创业的感天动地之歌。这便是原著的“魂”。话剧《平凡的世界》忠实于这个“魂”,紧扣这个“魂”,并凭借话剧语言独特的审美优势去凸现这个“魂”。筑“魂”养心,提升民族精神素质。
话剧《柳青》闪烁着金子般的理想光芒,用艺术的方式生动再现了作家柳青为了文学创作,毅然放弃北京优渥的生活条件,俯下身子、扎根皇甫村14年,最终创作出长篇小说《创业史》的感人历程。他的人性的光辉主要体现在扎根人民,以及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思索上。
“这是我写过最难的话剧。”话剧《柳青》编剧唐栋坦言。为了走进柳青的精神世界,唐栋花了两个多月搜集资料,研读《创业史》;主创团队多次拜访柳青的女儿刘可风;演员们数度到皇甫村采风,就是为了寻找到柳青的“根”及《创业史》的“魂”。
致敬时代
让经典焕发新生与力量
图为西安话剧院创作排演的话剧《柳青》演出现场。记者杜玮摄
一部成功的话剧背后,一定站着一个优秀的团队。因为话剧艺术是一个综合艺术,它不是强调某一个人,而是更看重一个团队的力量。
“话剧在二度创作中是非常艰难的。对于演员来说,犹如一次重生,对于美学特质的准确把握、美学的呈现,需要高度的提炼和统一。”李宣表示。
“事实上,这些成功改编的话剧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汇集了全国的优势资源,包括编剧、导演、舞美、灯光等等,并且在新机制上也做了很多探索和改革,使得这几年陕西话剧在全国有了很重要的地位。”张阿利说。
借助豪华创作团队细腻、创新的艺术勾勒,以及精妙的话剧舞台语汇,话剧《柳青》高度呈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人格。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曾评价这部话剧“整部作品所焕发出的人民精神、实践品格与理想光芒,让观剧者充分领略到现实主义创作的时代魅力”。
话剧《白鹿原》聚集了国家一级编剧、国家一级导演和著名舞美设计等国内一流主创团队,赋予了经典新的生命,不仅以新颖独特的舞台艺术语汇重新诠释并解读了原著的精神,就连舞美都在极力塑造关中魂,音乐彰显克制之美,对整部话剧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与经典的原著相匹配,话剧《平凡的世界》班底阵容强大,编剧、导演、舞美设计、服装造型设计等,均为行业大咖。他们对剧本进行反复推敲完善,对舞美效果精雕细琢,对服装、音乐精益求精,打造出了这台艺术精品。
“接下来,我们将把两部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搬上’舞台,其中一部就是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主角》。”李宣表示。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