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文学经典传得开留得住 光明日报举行“新中国文学记忆”座谈会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表5周年。在此重要时间节点,光明日报在“光明文化周末”推出24期“新中国文学记忆”特刊,每期以两个整版打通的篇幅,梳理新中国文学经典,反映70年伟大成就,取得良好社会反响。在该特刊收官之际,光明日报17日举行“新中国文学记忆”座谈会,邀请专家学者对该系列进行总结,并为光明日报如何进一步办好文艺专刊集思广益。著名作家王蒙,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阎晶明,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周明,原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朱向前,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主任何向阳,《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施战军,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白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程光炜,北京评论家协会主席、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孟繁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贺绍俊,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董宏君,文艺报新闻部主任李云雷,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大先,中宣部文艺局理论文学处处长胡友笋,中宣部宣传舆情研究中心学习编辑部副主任邵长军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由光明日报副总编辑赵建国主持。
光明日报总编辑张政在致辞中指出,新中国70年的文学长廊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尽管历经岁月涤荡,至今仍珍藏在国人记忆中。“新中国文学记忆”特刊从这些文学经典的角度,反映了新中国7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这一特刊,不仅是新中国文学艺术取得骄人成果的一次展示,也是中华民族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的历史记录,更是深入、生动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成功实践。
“在我有限的记忆里,古今中外,还没有一张大报能以这么长的时间、这么大的篇幅来梳理文学记忆。”王蒙认为,该特刊系列文章很成功,气势大、延续时间长、版面突出,是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一件大事,也是文学界的一件大事,在文学阅读受到各种新媒介挑战的今天,“有人说文学没有好作品,光明日报‘新中国文学记忆’特刊通过这种方式来展示,令人扬眉吐气。”
与会专家认为,共和国70年,从来不乏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经典文学作品,如何让经典作品拥有更广的受众,“新中国文学记忆”特刊进行了成功探索。特刊重点选择24期篇目——从新中国伟大领袖毛泽东的诗词开始,既包括《林海雪原》《青春之歌》《红岩》等红色经典,也有《谁是最可爱的人》《创业史》《青春万岁》等反映新中国斗争和建设历程的作品,更有《哥德巴赫猜想》《乔厂长上任记》《平凡的世界》等反映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文学佳作,还有面向广阔未来的科幻文学《三体》等,并以综述形式集中梳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学界取得的主要成就。与会专家认为,该特刊规模宏大,体例统一,把述评、文献、传播、影响、图片等元素以多样化形式呈现,既有整体感,又有跳跃性,从70年文学进程中能够感受到共和国宏阔历史进程的侧面。有专家尤其注意到该特刊文章在文体上的贡献:追求权威结论、动人表达,兼具鲜活度、历史感、学术性,端肃又轻松,是文学史、文学评论、新闻报道等各种文体的糅合,是适合报章阅读的范例。
“这个栏目是有灵魂的”。与会专家认为,该特刊把重点放在文学经典形成过程中的闪光点,介绍其生产过程和社会影响,既是重返历史现场,更为当下提供现实参照,是对今天的启示和召唤:我们今天应该如何总结文学的中国经验、本土表达,我们今天需要怎样的作品?
文学评论与副刊是光明日报的光荣传统与鲜明办报特色。与会专家认为,该特刊体现了光明日报对文化创造者的尊崇,体现了中央党报的文化自觉和职业担当。
据介绍,“新中国文学记忆”特刊坚持全媒体、多渠道传播,赢得良好口碑,形成品牌效应。光明日报“两微一端”阅读量超过200万。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和中国作家网均开辟专栏转载全部篇目。各大重点网站纷纷转载。“今日头条”与光明日报共同推出“70年的文学记忆”栏目,阅读量达1400余万。《中华文学选刊》杂志选载了其中5期文章。
今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光明日报创刊7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70年来,光明日报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与真理同行、与时代同步,团结、联系、引导、服务知识界,在政治建设、理论创新、道德引领、教育启迪、文化传播、科学普及等诸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张政表示,文学一直是光明日报关注的重要领域。70年来,很多文学家都曾在这里发表作品,光明日报也见证并参与了新中国文学发展的辉煌历程。经过70年的深耕厚植,光明日报已成为宣介党的文艺思想、团结联系服务广大文学艺术家的重要阵地。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新的征程上,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的发展天高地阔,光明日报也将大有可为。光明日报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挥党联系文艺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为文学艺术的良好生态提供平台,多作贡献。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