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张黑胶唱片珍品让“声音记忆空间”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怡梦 时间:2020-01-06 【字体:

近日,在中国唱片集团有限公司和首都图书馆联合主办的声音记忆空间——百张黑胶唱片珍品展暨黑胶沙龙活动中,一组特殊的展品吸引了观展人群的目光——首都图书馆馆藏原中国唱片总公司于1964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15周年出版发行的《北京的旋律》。

这套唱片包括民歌两张,戏曲两张,歌剧、电影选曲,钢琴协奏曲、独奏曲,小提琴协奏曲,民族器乐合奏,民族器乐独奏,革命群众歌曲各一张,共十张。封面是齐白石、李可染、傅抱石、潘天寿、黄胄、叶浅予等美术大家的美术作品。据介绍,这套唱片当时曾作为国礼赠予外国友人,十分珍贵。

展览还展出了首都图书馆馆藏不同尺寸、不同材质、不同颜色的唱片20余种。如从民国初期一直沿用至今的10英寸唱片;从民国初期应用至20世纪80年代的9英寸唱片;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常见的12英寸唱片;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70年代使用的7英寸唱片等。

一些展品承载着中国唱片业发展的历史。如清末出版,发行量极少,主要向王公贵族、富商巨贾发售的手刻唱片;1902年百代公司在中国出版的第一张唱片《洪洋洞》;中国自主研发的薄膜唱片;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原材料十分缺乏,人民广播器材厂以铁红粉替代部分虫胶灌录的红唱片;由长城公司1931年录制,业界公认的四大名旦空前绝后的合作作品《四五花洞》;2016年,中国大陆出版的首张彩胶唱片《纪念梅兰芳诞辰120周年》等。

中唱集团丰富的版库资源也在展览中展示,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周璇,到今天流行前沿的吴莫愁、黄龄;从中国的四大须生、四大名旦,到西方的柴可夫斯基、勃拉姆斯;从《茉莉花》到《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从《红灯记》《沙家浜》到《黄河》《梁祝》。谭盾、叶小钢、关牧村、殷秀梅等当代音乐家中坚力量的作品更是囊括其中。

在黑胶沙龙环节,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蒲方、中唱集团副总经理侯钧等唱片出版发行专家、音乐史研究者、黑胶唱片收藏家等从不同角度分享了黑胶唱片的相关知识。

1887年第一张黑胶唱片进入中国,1920年第一张中国制造的唱片在上海诞生,1998年中国本土最后一条黑胶唱片生产线关闭,时隔20年的2018年,中国唱片业迎来110周年,在全球黑胶唱片复苏的潮流感召下,中国唱片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了中国首个UOD黑胶工坊,中国的“黑胶复兴计划”由此开启。为了“中国制造”的黑胶唱片,为了让声音更有温度,多位花甲之年的技师工匠挑起重任,刻纹、制版、喷淋、电铸……在众多工序中精益求精。据介绍,此次展出的黑胶唱片中,就有不少出自UOD黑胶工坊,中唱集团还将为中国音乐爱好者带来更多承载着优秀本土文化的精品黑胶唱片。

黑胶唱片 《北京的旋律》
分享到:
【打印正文】
意见反馈

本页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