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国家大剧院“国际钢琴系列”开幕 15位大师钢琴接力
14日晚,国家大剧院的“国际钢琴系列”在著名钢琴家殷承宗琴声中开启,接下来一整年的时间内,15位享誉国际乐坛的钢琴名家接踵而至。
自2011年策划推出以来,“巴赫权威”安德拉斯·席夫、贝多芬第四代传人莱昂·费舍尔、“维也纳学派三杰”之一约尔格·德穆斯等超过90位钢琴家在“国际钢琴系列”的舞台上与北京观众相见,带来了不同流派、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演绎。近几年,在传承纯正经典的基础上,“国际钢琴系列”走出古典钢琴的范畴,引入爵士钢琴、二重奏、四重奏等演奏形式。2018年,“游走于传统和前卫之间”的74岁钢琴家柳比莫夫,用充满先锋意味的曲目安排和独特的预制钢琴,为观众打开了钢琴世界的另一扇门窗。2019年,日本爵士泰斗菅野邦彦首次登台大剧院。
今年的“国际钢琴系列”里,15位钢琴家将先后带来16场音乐会,他们当中有观众熟知的老朋友,85岁高龄的一代宗师菲利普·昂特蒙、“特立独行”的伊沃·波格莱里奇、第二位折桂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女钢琴家尤里安娜·阿芙蒂耶娃、马林斯基“御用钢琴家”阿列克谢·沃洛丁、当代“贝多芬权威”鲁道夫·布赫宾德等都将再次造访。
首次来到“国际钢琴系列”的新面孔同样颇具实力。来自法国的安妮·奎芙蕾克,凭借对本国音乐的诠释树立起了在乐坛上的声望,音乐中的高贵气息令众多同行望尘莫及;大器晚成的传奇大师阿纳托尔·乌戈尔斯基,拥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双手,年过半百的他一经被发掘便迅速轰动乐坛;亚历山大·康托洛夫因荣膺第十六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钢琴组金奖而名声大噪,这次音乐会将是他在中国的首秀。
殷承宗、陈萨、郎朗等中国钢琴家也将亮相“国际钢琴系列”。今年年底,郎朗的独奏音乐会是他时隔近五年再次回归这方舞台。
曲目方面,2020年是贝多芬诞辰250周年,“国际钢琴系列”将上演9场贝多芬主题音乐会。值得一提的是,韦恩·马歇尔将在钢琴/管风琴“贝多芬主题”即兴音乐会中,分别用钢琴、管风琴,对贝多芬经典作品主题进行即兴改编;布赫宾德的“迪亚贝利变奏曲”纪念专场将把对贝多芬的致敬与怀念之情推向高潮。
幕后
殷承宗亲自撰写音乐会曲目介绍
今晚,79岁的殷承宗将率先登台,开启2020年国家大剧院“国际钢琴系列”的演出。
柴可夫斯基的《四季》缘起于1875年圣彼得堡的杂志《小说家》,编者从俄国的诗中选出十二首适合于1876年1至12月各月份的诗,请柴可夫斯基分别作曲,那是属于俄罗斯的“音乐月历”。《一月——壁炉边》,配合着普希金“在那宁静安逸的角落,已经笼罩着朦胧的夜色,壁炉里的微火即将熄灭,蜡烛里的微光还在摇曳闪烁”的诗句,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曲风也带有民谣的风格。阴沉忧郁的旋律和徐缓单调的节奏把人们带进孤寂愁苦的寒冬之夜。中段速度渐慢,主题反复出现,仿佛在自问命运与前途的挣扎中渐渐入睡。”
观看今晚音乐会的观众不妨仔细翻翻手中的节目册,曲目介绍部分这些温柔而充满诗意的语句,都由殷承宗亲笔书写。
一直以来,殷承宗的名字都与那首由他主创的钢琴协奏曲《黄河》紧紧相连,但作为一名钢琴家,他所涉猎的曲目远比许多观众了解的要更加丰富。多年未曾来到国家大剧院,殷承宗为这场久违的音乐会选择了莫扎特《C大调奏鸣曲》、贝多芬《F小调“热情”奏鸣曲》和柴可夫斯基的《四季》,在致敬贝多芬的同时,这些曲目也承载着殷承宗几十年来的回忆:莫扎特《C大调奏鸣曲》和“热情奏鸣曲”都是1959年殷承宗参加维也纳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钢琴比赛的曲目;柴可夫斯基《四季》是殷承宗特殊的情结所系,上世纪六十年代,殷承宗曾在苏联留学,九十年代,他又常常来到这里演出。每当弹起这些诗意的旋律,他总会想起难忘的学生时代和挚爱的师友。
近年来,殷承宗坚持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曲目介绍中,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历史和他的演绎,反响良好。殷承宗像是一道桥梁,上世纪八十年代后,他前往美国发展,尽己所能向美国和世界观众介绍中国作品;如今,在国内,尤其是三、四线城市演出时,殷承宗总是非常关注观众是否听懂了这些抽象甚至艰涩的钢琴曲。“观众的反响好不好,不是观众的问题,而是演奏者的责任”,殷承宗说,“观众听懂了作品和你要传达的感情,自然会觉得好。”年近耄耋,他依然在为普及古典音乐而身体力行。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