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抗疫中网络文艺的担当与成长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刘妍 时间:2020-02-26 【字体:

进入2020年,“20年代”大幕开启仅一个多月,一场不期而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生活、工作秩序和文化文艺的传播规律。疫情发生以来的一个月,网络文艺正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迅速发展,网络文艺的创作主体、受众和传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边缘非主流向中心大幅跃升。在这场抗疫战争中,依托方寸手机屏幕之间的巨大力量,网络文艺也呈现出诸多新的趋势。

17年前,“非典”肆虐,即时聊天通讯工具发展迅速,BBS逐渐主流化,网络游戏、网络购物等走入寻常百姓的视野,新网民剧增。12年前的汶川特大地震,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在信息公开、社会动员等方面,网络媒体进一步显示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2020农历新年,突然来袭的新冠肺炎疫情危机,防控隔离措施的需要,也前所未有地促推着网络文艺发展。随着互联网普及率和手机网民规模不断扩大,网络文艺全面“下沉”已成趋势,而此次抗疫更成为这一趋势的巨大推力。

网络视频:“电影网播”模式开启。受疫情的影响,1月23日,包括《姜子牙》《囧妈》在内的春节档7部电影宣布全军撤档。仅一天后,《囧妈》突然官宣,年初一在今日头条首播,6.3亿元的保底价开启了全新的“电影网播”模式。这让网络视频家族除了独播剧、自制剧外,也有大制作大成本的电影加入其中。禁足、居家隔离的“无聊时光”中,网络视频不仅是最长情的陪伴,还在信息发布、信息甄别、知识科普等方面发挥作用。各类调侃试图违反居家隔离的短视频,客观上起到了抗疫的正面宣传效果,常常让人一笑而过后起到教育警示作用。短视频当下的制作水准和内容方面仍有待提高,期待更多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的加盟。高质量的长视频崛起势头明显,传统电视台最后一块“自留地”被进一步“侵蚀”,内容付费模式被广泛接受,《锦衣之下》《萌医甜妻》《热血同行》等一批“网播剧”以及《新世界》等采取“台网联播”方式的电视剧,都赢得众多观众的青睐。弹幕方式的兴起也受到崇尚“二次元”文化青少年的追捧和喜爱。一周后,电影《肥龙过江》亦选择了“电影网播”模式。相信疫情结束后,“电影网播”模式将进一步扩张。毋庸置疑,在5G的超前部署下,短视频与长视频将成为网络应用的重要依托,以及学习、娱乐、医疗、协同办公等的首选项。

网络动漫:“漫”笔绘心、众智抗疫。诗歌、音乐、文学等文艺类型选择网络发表已是大众熟悉的传播方式,而因疫情防控的特殊需要,动漫、美术、书法、剪纸、花灯等文艺创作形式,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新媒体。就漫画而言,疫情发生后,已涌现了一大批漫画作品。如黄永玉的新作《中国人活得有气势》,黎青的《人民战争力无穷》等作品,在微信朋友圈内开始疯传。而深受粤人喜爱的“小林漫画”的《百毒不侵罩福万家》、笑脸兔的《“毒”从口入》等作品,转发率不但高,有的甚至已成为年轻人的微信头像。95岁高龄李滨声先生的漫画《一战成功》现身北京日报的客户端。“小林漫画”从疫情始就不断在个人公众号上更新作品,阅读量超百万,随后画作出现在广东驰援武汉医疗队的病房走廊墙壁上。以国际漫画奖优秀作品奖得主八望的《众志成城》为例:白衣天使领军的各路军团,多地多城严阵以待、严防死守,誓死抗疫的恢宏气场,给众人精神振奋。再如广东潮州李莹的漫画海报《致敬白衣天使》,章卓雄的《前行不屈》,章碧武的《守望相助武汉加油》,陈曼佳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等,都有亮眼的表现。

纵观网络动漫作品,展现的创作特征与过往先投放作品再获取粉丝的方式大为迥异,在审美特征、文本特征和受众特征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特点。其中最为突出的特点是扎根现实主义线性叙事的文本特征。在产业先行、娱乐时尚等大众文化观念烘托下,网络动漫作品显露了鲜明的类型化特征,其视听风格、叙事意趣、时空设计等方面呈现模式化趋向。如作者“就是那个L”的《抗疫必胜》、“阿文”的《共抗疫情》、“卜卜豪”的《武汉加油》、“rany”的《齐心协力防控疫情》、“葱花”的《千万人的心与武汉同在》、“卡卡”的《支援武汉战役》等作品,在题材上深入理解扎根现实,以当下社会民众情感、防疫举措、科学抗疫等热点为中心,紧扣“齐心抗疫”这一主线,鼓劲加油接地气,以作品的影响力激励人,聚集粉丝效应。在叙事上,作品具有线性叙事特征,通俗易懂、一目了然。又如作者“假牙”的《防疫由我做起》、嘉骥的《科学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教育大家如何科学洗手、科学规范戴口罩。作者叶正华的《众志成城钟义如山》、林昕炽的《待到樱花烂漫时》、王会慧的《武汉别怕》等,老少皆宜、形式活泼有趣,避免走入机械说教的某种传统公共卫生教育误区。网友在作品中长知识、学科学,欣赏者可以根据个人不同观感,享受愉悦和互动所带来的即时新鲜感和沉浸感。

网络文学:宅家隔离挖“富矿”。去年热播的网剧《长安十二时辰》《庆余年》刷新了许多人对网络剧和网络文学的认识。比如在外企工作的“LUCIE”每天除了“冒着生命危险”到超市补充些生活必需品和食物外,彻底地把最近两年比较火的网络文学“恶补”了一遍。看完《庆余年》网文,觉得意犹未尽。这让她对作者“猫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把“猫腻”所有的作品都看了一遍。因为疫情,网络文学中的科幻、历史题材、大医系列,涉及描写疫情内容的网文,被许多网友翻出来重新阅读,如“猫腻”的《间客》,“倾世大医”三部曲《凉茶谣》《百草媚》《香艾吟》等。漫长的抗疫日与夜,有了网络小说的陪伴,多了几分安慰。业内人士透露,现在读者们是在增加网络文学早些年“存货”的附加值。随着抗疫的进展,围绕抗疫主题的网文创作势必成为网络作家的聚焦点。

在这场举全国之力、全民抗疫的社会行动中,网络文艺呈现出自己的担当与成长,爱国主义热情在此涌动与升温,凝聚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众志成城投入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

(作者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网络作协理事)

网络文艺
分享到:
【打印正文】
意见反馈

本页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