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线上讲座纪念汪曾祺百年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金涛 时间:2020-03-17 【字体: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纪念作家汪曾祺诞辰一百周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在网上推出了“汪曾祺先生百年诞辰”系列讲座:《汪曾祺全集》项目主持人、《新文学史料》杂志主编郭娟介绍了《汪曾祺全集》编辑背后的故事;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杨早的爷爷跟汪曾祺是表兄弟,他分享了自己家族“三代读汪”的心得;学者孙郁分析了汪曾祺的语言风格;汪曾祺之子汪朗压轴,向网友讲述了子女心中的“老头”。

2019年1月,《汪曾祺全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收入迄今为止发现的汪曾祺全部文学作品以及书信、题跋等日常文书,共分12卷:小说3卷,散文3卷,戏剧2卷,谈艺2卷,诗歌及杂著1卷,书信1卷,并附汪曾祺年表。编辑《汪曾祺全集》,项目主持人郭娟一开始觉得很简单。此前北师大版《汪曾祺全集》主编邓九平是知名的编辑家,汪曾祺1997年去世,北师大版《汪曾祺全集》1998年就推出来了,速度相当快。过了十多年,陆续又发现一些新的佚文佚信,发现一些错漏,在北师大版《汪曾祺全集》的基础上,增补佚文、修改错误,郭娟认为就是做些补充工作,很快能完成,可后来整整用了八年时间。这八年,他们都做了什么?郭娟说,难度超出了预期。比如编辑戏剧卷,戏剧自成一体,不牵扯其他卷,又是由汪曾祺女儿汪朝亲自编辑,但因为不断有新剧本发现,最后戏剧从一卷扩展成了两卷。2018年,失踪已久的1962年油印版《小翠》剧本竟出现了!于是一番排校、编辑,把当年要出版全集的计划又推迟了。郭娟介绍,按照学术惯例,全集中的文学作品,都是以最初发表的报刊版本为底本,少量未发表作品以手稿、油印本为底本。跟北师大版相比,新收的佚文数量增加很多,比如小说增加了28篇,其中25篇创作于民国时期。另外散文卷、诗歌卷都有很多补充。在编辑汪曾祺谈论艺术的内容时,还把这一部分专门从散文中选出来单独成卷,谈艺卷成为《汪曾祺全集》的一个特色,凸显了汪曾祺的艺术论。郭娟说:“汪曾祺先生谈艺的作品不像现在的高校论文形式,他的艺术论都是写得很美的散文,充满真知灼见。”

在汪曾祺笔下,有一种属于故乡高邮的独特味道。汪曾祺去世二十周年时,杨早写了一篇文章,叫做《有一本书叫高邮传,作者是汪曾祺》。在他看来,文学家给城市作传,有两条线:一条线是静的,要关心那些小人物,他们平时在吃什么和想什么,因为小人物才是组成城市主体的部分;另一条线是一座城市在“常”和“变”两种状态下的反映。“大家可以想想今年的武汉。武汉平时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武汉人平时吃什么、想什么,面对封城、面对疫情,武汉人有什么样的表现?他们中的写作者会写下什么样的记录?”杨早说,从这里进一步思考,一个作家怎样面对自己长期生活的城市,把自己的认同投射到这座城市,从而成为地域文化的代言人,这不是每个作家都能做到的,能够做好的作家,在整个世界文学史上也是屈指可数的,汪曾祺与高邮之间,很显然做到了这一点。

从今年2月开始,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营销活动全面向线上转移。目前已联合京东、当当、天猫等平台,策划组织了20场直播活动,邀请作家王强、毛建军、闫红,学者陈晓明、周明、汪朗等参加。其中包含“汪曾祺先生百年诞辰”系列4场、“柏杨先生百年诞辰”系列活动3场,之后还将在人民文学出版社69周年社庆之际,开展《红楼梦》、“哈利·波特”、外国文学名著“新网格本”三个系列视频直播,一直延续到4·23世界读书日前夕。此外,人民文学出版社还积极开辟新的渠道和方式,开辟了人民文学出版社快手号、哔哩哔哩号,尝试开展《诗经全注》《红楼梦》《美顺与长生》等作品的共读活动。

人民文学出版社 网上 汪曾祺
分享到:
【打印正文】
意见反馈

本页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