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杂志创始人郝铭鉴过世:一位汉字守门人
“一个现代人,他的修养表现在非常优雅地运用我们的母语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郝铭鉴
4月2日上午,语言学家、《咬文嚼字》杂志创始人郝铭鉴过世,终年76岁。
2018年郝铭鉴先生参加思南书局快闪店的活动现场
刚刚从上海静安中心医院告别了郝铭鉴先生的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阚宁辉,十分悲痛。“郝先生是出版界公认的出版编辑大家,我有幸和他共事多年,跟随他学习、接受他指导,受了他很大的影响,尤其敬佩他的学养和作风,感佩他数十年如一日,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治学风格和职业风范。”阚宁辉说。
多年来,郝铭鉴先生创办的《咬文嚼字》杂志和由他主持的一系列面向全国出版、文字工作者的文化活动和咬文嚼字培训班,都有广泛的影响力,培育了诸多语言文字、编辑出版从业人员,为中国出版界和语言文字界留下了宝贵财富。
郝铭鉴题字:风雨阴晴君莫问,有书便是艳阳天
作家陈保平曾写道:《咬文嚼字》的了不起,还在于它不是一味地“咬”和“嚼”,编辑部经常举行笔会、研讨班,对如何规范中国语言文字进行课题研究。2003年,他们与有关部门合作,发布了《264组异形词整理表(草案)》。在创刊十周年的庆祝会上,他们又发布了《当代汉语出版物中最常见的100个错别字》。这是他们在数年时间里,在全国调查了100家新闻出版单位的用字情况并且整理了3000本图书、1000册期刊、100份报纸的差错,最后依据出错频率及专家评议编制成此表。公开发布后,它引起社会高度关注,成为众多文化部门学习的材料。
郝铭鉴著《字雨词风》
作为资深出版人、总编辑,郝铭鉴先生编过许多重要的图书,如《中国新文学大系》《文艺探索书系》等。晚年,还出版了一本语文随笔集《字雨词风》,其中有语言生活中的热点话题,有语文学习中的独家秘笈,有编校工作中的典型案例。
提起郝铭鉴先生的才学,阚宁辉钦佩不已:“郝先生思维缜密,出口成章。在和他共事时就发现,郝先生几乎出席任何一场活动会议的讲话,整理出来就是一篇好文章,条分缕析,结构完整,观点鲜明,这样令人拍案叫绝的文化魅力,让我们这些后学十分推崇。”
郝铭鉴先生是上海出版界的“一枝健笔”,以其极富感染力乃至战斗力的文风闻名,但在生活中,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他像我们的老大哥,像学生时期的最让人敬佩的语文老师,既十分关心我们的工作和职业发展,同时也把宝贵的人生经验分享给我们,”阚宁辉说,在他心中,郝铭鉴先生是上海出版界屈指可数、不可多得的选题策划和内容创新的“智多星”。
“智多星”这一称号放在郝铭鉴先生身上是名副其实。1995年,全国有8000多种刊物,200多种语文刊物,市场饱和。但几乎没有针对社会语言应用的刊物,郝铭鉴先生跃跃欲试,创办了杂志《咬文嚼字》,这是中国出版界第一份纠正社会语言运用的刊物,它以专门“咬”文字差错而闻名。“咬文嚼字”原本是贬义,但他坚持使用。“咬文嚼字代表的是大家写文章时字斟句酌、严谨治学的态度。”
郝铭鉴先生想出的刊物面世奇招——向我开炮
一份语言文字杂志要如何赢得市场的关注?郝铭鉴先生想出一个“奇招”——向自己开炮,重金请读者挑刺。在刊物里发现一个错奖赏1000元,当时的市场价为一个错误10元钱。为了提升大家的积极性,郝铭鉴先生特意设计了一处错误——将封面上咬文嚼字的“嚼”(jiáo)注为拼音“jué”。这次营销获得了极大成功,全国200多家媒体报道了这则消息,刊物三次加印,《咬文嚼字》成功进入大众视野。
“郝先生治学上很严谨,但又非常有智慧,机敏灵活,尤其是从他创办《咬文嚼字》上看得更清晰,这样一本严肃的语言杂志,办得如此出色,他能非常巧妙地将出版与学术文化、社会热点结合,特别厉害,我也学习到了不少。”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王为松说。
在《字雨词风》中,郝铭鉴回忆刚开始办《咬文嚼字》的时候,曾给编辑部同仁提出要求,要把刊物办成语言生活的气象站。“在我看来,一个字的崛起,一个词的风行,肯定不是偶然的、孤立的现象,而是特定时期的语言气象的标志,在它背后隐藏着的是时代的精神面貌和社会的心理状态。”捕捉和观察“字雨词风”,正是希望自己的文字能有“气象报告”的特点。
随着刊物的创办,郝铭鉴先生也目睹了20多年社会语言的发展变化。“语言是一条流动的河,在不断变化。他也从“恐网”,变成了熟知“佛系”等网络用语的网民,他说:“网络语言是社会语言领域最活跃的领域。我尊重网民的智慧,也相信社会大众的语言底线。”
如今,《咬文嚼字》编辑部在每年年底公布的十大流行语榜单也成为了标志性活动。“流行、创新、文明”是这一评选的三大原则。郝铭鉴先生对汉字充满了敬畏,但也积极拥抱新生潮流,同时也警惕社会语文生态的粗鄙化。对于具有语言智慧、形象刻画生动诙谐的词语,他会感到惊喜;对于只有形式躯壳的词汇,他直接断言不会流传下去,对于带有粗俗意味的流行词,他会直接批评“既无语言智慧,又无内容形式,只有语言使用者的任性。”
郝铭鉴先生展示《咬文嚼字》创刊号
郝铭鉴先生患病之后,始终非常乐观。2018年思南书局快闪店在南京路步行街举办了一次纪念改革开放的活动,邀请40位各行各业的40位嘉宾,谈一谈自己与上海、与国家共同成长的经历。阚宁辉回忆,因为担心郝铭鉴先生身体不适,所以前往他家中探望。“郝先生当时病情有所好转,他觉得没问题,慨然应允我们的邀请。记得那场对谈非常精彩,我陪同在旁深受感动,在病痛的折磨下,郝先生始终保持着一个文化人的独立思考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当天晚上,我们给他看了对谈视频,他还表示了一些顾虑,觉得自己的表达没有以前那么流畅自如了。但我们完全没有这个感觉,他依然妙语如珠,风采照人。”
今年的除夕之夜,阚宁辉短信问候了郝铭鉴先生,郝先生最后回复了一句话“让我们一起迎接春天吧”。“现在春天来了,他走了。将郝先生的治学精神传承下去,我想是怀念他最好的方式,”阚宁辉说。
郝铭鉴先生多年前曾在一篇文章中寄语青年:“汉字能有今天,是和一代又一代汉字传人的努力分不开的。如今汉字的接力棒已经到了我们手里,如何正视汉字的生存现状,提高汉字的文化地位,让汉字绽放出更为灿烂的花朵,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汉字传人,好自为之。”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