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汪曾祺纪念馆: 品味大家笔下的人间烟火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金涛 张瀚允 时间:2020-06-15 【字体:

汪曾祺纪念馆内景 (张元奇/摄)

“他像一股清风刮过当时的中国文坛,在浩如烟海的短篇小说里,他那些初读似水、再读似酒的名篇,无可争辩地占据着独特隽永、光彩常在的位置。能够靠纯粹的文学本身而获得无数读者长久怀念的作家真正是幸福的。”在汪曾祺纪念馆的展览前言中,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如此写道。今年是著名作家汪曾祺诞辰100周年,在他魂牵梦萦的故乡江苏高邮,新建成的汪曾祺纪念馆日前正式开馆。

汪曾祺纪念馆总体风格古朴大方兼具现代简约,主体外墙采用了清水混凝土工艺,木纹水泥的外立面呈现出稿纸叠放的本色和肌理,与汪老朴素无华、回归本源的质朴文风相得益彰。远看如同七摞掀开的书稿,仿佛对应着汪老所擅长的小说、散文、戏剧、诗歌、书信、杂著、谈艺7类文学体裁。整座纪念馆通过形态的错动与叠加,形成了多个内院,宛若当年汪家大院的院落天井。迎面的砖墙上悬挂着汪曾祺的画像与《受戒》《人间草木》《大淖记事》《沙家浜》等作品铭牌,人与作品相融,散发着经久不息的人文魅力。纪念馆四周被浅浅的池水包围,环抱的水景也隐隐蕴含着老人家对故乡高邮的“水情结”。正如汪曾祺曾在作品《我的家乡》中说:“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乡,我是在水边长大的,耳目之所接,无非是水。水影响了我的性格,也影响了我的作品的风格。”

展馆中有一幅巨大的汪曾祺黑白特写照片。照片中的汪老神情肃穆,目光中交织着无尽的乡愁。展馆中庭架设的钢结构旋转楼梯设计独特,盘旋而上,勾连起不同展室的立体空间,不仅象征着汪老品行刚毅、一生辗转的地理轨迹,也串联起他笔下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

在馆内的两层建筑里共布置有11个展厅,分为“百年汪老”“汪曾祺的文学世界”“家乡的人和事”“为人为文”“怀念与传承””5个主题,篇章相连,全面展现汪曾祺著书立说、潜心创作、趣味人生的大师风范。参观者可以在不同篇章中,了解到汪曾祺在高邮繁衍生息的绵长家室,和人生重要节点的每一次回眸;也可看到汪曾祺所受过的名师指导熏陶。其中包括《受戒》《沙家浜》《鉴赏家》等重要作品节选以及珍贵的手稿、书影影印,更不会错过汪老乐于厨艺所购食材、下厨做饭、品评美食等烟火气浓郁的生活瞬间。展陈内容突出汪曾祺与家乡高邮之间滋养、反哺的关系,让观众在展览中认识汪曾祺,也通过汪曾祺来了解高邮。

汪曾祺纪念馆外景 高邮市文联供图

位于纪念馆内二楼的汪曾祺书房,可谓一大亮点。屋内墙上悬挂着汪老的绘画作品,书柜里整齐地摆放着各类书籍、资料,地上的竹筒内放着作画的宣纸……在这座书房里,书柜、沙发、书桌,都是原封不动从汪老在北京的书房中搬来的,让“汪迷”们在高邮就能感受到汪老原汁原味的生活气息。书桌上,眼镜、茶壶、茶杯、台灯等小物摆放随意,似乎上一秒主人还在一边伏案创作,一边与坐在旁边沙发上的友人微笑交谈。更为巧妙的是,书桌的前方设有一块玻璃,透过玻璃就可以看到汪曾祺魂牵梦萦的“儿时记忆”——高邮风貌。鳞次栉比的民居、熟悉的乡音以及他小说中的人物……既真实还原了汪老在北京的书房,又通过透窗设计融入市井生活的互动,让广大“汪迷”真真切切地领略汪老的大家风范与平常风度。

除了独特的参观方式,还有时尚的互动体验。展厅多处设置了多媒体,通过声音与影像的多层次和互动式装置引领参观者进入汪曾祺的文学世界。在一楼的展厅内,设置了一处半封闭式的录音棚多媒体设备,游客可以在这里选择汪曾祺文学作品进行朗诵,录音作品还可以保存下来,回放收听;位于二楼的展厅内,用多块高低错落的多媒体显示屏,不断重现着汪曾祺的童年旧梦;在设有书籍互动装置的展厅内,书架依次排开,上方的幕布上是汪老著作节选的投影,每个书籍阅读架上均放有一本他的作品。站在书架前,翻阅着,仿佛一下子就走进了他的文学世界。此外,馆内还有一处高阶图书室,台阶式的阅读地将藏书区和阅览区结合在一起,阶梯式的书架上面摆放着汪老的著作。人们亦可以坐在高大的台阶上,手捧汪老作品,品味书香。在汪老书吧,汪老的雕塑静静地坐在椅子上,手持烟斗,迎接游客,栩栩如生。

除了汪曾祺纪念馆外,在汪曾祺特色文化街区中还设有汪老书吧、“汪迷”部落、汪家客栈、汪氏家宴。五湖四海的“汪迷”们都可来到此地,和书吧中手持烟斗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的汪老雕塑打个招呼、与同道之人在“汪迷”部落开怀畅谈、夜宿汪氏客栈,在汪氏家宴里品尝汪曾祺笔下那一道道鲜美的菜肴,品味一代文学大家的艺术人生。

汪曾祺纪念馆
分享到:
【打印正文】
意见反馈

本页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