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艺繁荣赋能文化强国建设——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度重视,从战略和全局上作了规划和设计。其中明确提出,把“建成文化强国”作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之一。具有独特人文效能的文学艺术,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其繁荣发展既是标识文化兴盛的重要指标,又是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强劲动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艺队伍是一支重要而关键的力量。推进文艺繁荣发展以赋能文化强国建设,是新时代赋予文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以文明道
以文艺繁荣赋能文化强国建设应充分发挥文艺的“载道”“贯道”“明道”功能,做到文艺繁荣、大道昌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这就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之“大道” 。之所以说“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就在于包括文艺在内的文化承载着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性道理,这些道理是推进和引领民族奋力前行的不竭动力和不熄灯火。文艺以其特有的意象感染和潜移默化方式在坚定立场、传递自信、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把核心价值观融入文艺创作之中,塑造出体现着鲜明的核心价值观取向的艺术形象,既可使文艺创造有“大道”的支撑,也使“大道”增添艺术魅力,具有更强的亲和力、吸引力、感召力,更容易“飞入寻常百姓家” 。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主张“原道心以敷章” ,他说:“故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旁通而无滞,日用而不匮。 《易》曰:‘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 ’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 ”这就表明,一方面文能绘道、明道,鼓振天下;另一方面,道是文的内质和动力,道对于文发挥着根本性的充实和支撑作用。在称赞德国画家许布纳尔一幅画的宣传作用时,恩格斯断言:“从宣传社会主义这个角度来看,这幅画所起的作用要比一百本小册子大得多。 ” (这幅画描绘的是一群向厂主交纳亚麻布的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画面异常生动有力地把冷酷的富有和绝望的贫困作了鲜明对比)在当今日益发达的新媒体时代,一部文艺作品的影响力或宣传作用可想而知。这就要求我们的文艺工作者更加关注内容建设,重视文艺作品“载道”“贯道”“明道”功能,既要增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张扬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要懂得马克思主义指导、文化自信与核心价值观融汇对于文艺创作所具有的重要的强筋壮骨的意义,以使我们的文艺能够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发挥更好、更积极的作用。
以文化人
以文艺繁荣赋能文化强国建设,要把文艺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而文艺之最大社会效益就是以文化人、培育新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指出,“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 。在观赏、阅读文艺作品已成为不少人的一种日常生活方式的当下,可以说,文艺对社会人群的感染渗透功能是高强的。在某种意义上,文艺工作者想让受众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应该怎样创作。因此,在创作作品时,文艺工作者必须要考虑受众,必须要想到自己的作品可能会对受众施加什么样的影响,这是其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体现。“以文化人”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建设文化强国关键在人,文化强国的一个根本标志在于实现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其基础在于人民的精神文明程度,在于人民对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自觉程度。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价值取向、人生态度、情感状态和精神风貌,是文化强国的重要表征,因为他者观察、评价乃至是否愿意接受一国文化的影响,不仅在于其文化产品的魅力,更在于其日常生活中生活着的人民的魅力。而文艺显然是提高人民精神境界、培育人民高尚灵魂的重要力量。
以文化人既要体现“化”的效果,也要体现“文”的独特方式;体现着“文”的方式的“化” ,其效果才更自然更恒久更显著。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中谈到小说影响人或“化人”的四种“神力” —— “熏”“浸”“刺”“提” 。“熏”是“近墨朱处而为其所染”的默化,“浸”是“入而与之俱化”的内化,“刺”是“使感受者骤觉”的点化,“提”是“自内而脱之使出”的自化。凡此种种,都是体现着“文”之特性的“以文化人” 。梁启超说:“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欲新学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 ”足见包括小说在内的文学艺术对于培育主体、培育新人的巨大意义和作用。无疑,文艺在文化强国的主体建设方面,理应担负重要责任。
以文铸魂
以文明道、以文化人,其要在以文铸魂。人以灵魂的实践创造了文化文艺,文化文艺反过来又成为哺育人类灵魂的乳汁。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谈及优秀文艺对人的影响和作用时,多次提到“灵魂”和“心灵” 。用“触及灵魂”“洗礼灵魂”“铸造灵魂”与“开启心灵”“温润心灵”“沟通心灵” ,深刻揭示了文艺作用于人的特点和实质,即以审美的方式铸魂育心。孟子说, “仁义礼智根于心” 。确立了心和魂,人所应该具备的良好的社会品质才可能会逐步形成。优秀文艺对于魂与心的培育有三个方面或层次:一是铸造灵魂。文艺比其他任何事物都更容易在人的内心发生影响,孔子说“成于乐” ,就是讲文艺对于铸造灵魂和确立人格的作用,有了灵魂,人生就有了方向感,人就不只是一种物质性存在,更是一种精神性存在。二是洗礼灵魂。文艺就是让人动心,激发起人们高尚的情感,灵魂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因为人们的世俗化生活而蒙尘,洗礼灵魂就是给灵魂除尘,重新唤醒它,使其再度成为人生的主宰。三是救赎灵魂。灵魂是会被劫持和绑架的,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 ,文艺当了市场的奴隶,就意味着它被市场劫持或绑架了;灵魂也是一样,灵魂一旦被市场绑架,人就会失魂落魄,这时,就需要优秀文艺从精神上击退世俗欲望的进犯,把灵魂救赎回来,恢复其应有的照亮人生的光彩。
灵魂落到实处就是“德”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五四”青年节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 。灵魂即“德” ,铸造灵魂就是要确立起“德” 。文艺就是要以艺术化的内容和方式培育人们的道德感,增强人们的道德自觉,提升人们的道德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真善美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健康向上、永远充满希望。 ”新时代的文化文艺工作者明大德、立大德,就要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把个人的艺术追求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同人民福祉紧紧结合在一起,努力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大写的”艺术家,为文化强国建设、为新时代民族魂的构建发挥积极作用。
以文聚力
文化强国建设的一个重要使命和落脚点是以文化成共识、聚民心、汇民力,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诗可以群” ,优秀文艺作品以其动之以情、劝之以美的特性, “入人也深” “化人也速” ,可以动员、激励、鼓舞人民同心同德、自强不息,形成民族、国家发展进步的强大内驱力。可以说,优秀文艺在我国现当代历史发展中,是一个重要的精神引擎,它们通过人民,通过对人民的启蒙、动员、鼓舞、激励、引导和凝聚,对历史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发挥文艺凝聚力量的作用,必须重视和加强文艺的感召功能,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文艺的感召功能,是指文艺作品通过感染、感动受众来实现的一种唤起、振奋、引领和凝聚的功能,它体现为优秀文艺作品的独特而恒久的思想魅力和精神魅力。文艺作品感召功能的核心在于其中蕴含的先进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向,既体现了先进的政治理想,体现了优秀民族传统的精神追求,也体现了对世界文明成果的借鉴和融汇。把核心价值观融入文艺作品,以艺术的形态去呈现其中国品格、中国韵味和中国表情,就会建构起富有感召力的文艺文本来,从而发挥其以核心价值观凝聚力量的作用。
发挥好文化文艺凝聚力量的作用,文艺创作应致力于增强国家和民族认同感,致力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上世纪80年代,费孝通曾提出“从‘自在’到‘自觉’的中华民族演进论” ,他认为,“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在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 。从“自在”到“自觉”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地顽强演进和成长,这有赖于其凝聚力和认同感的不断增强;而广大民众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的生成,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文艺发挥作用。当前世界文化和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文艺工作者应在作品中树立牢固的身份意识、清醒的国家认同和坚定的价值取向,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这样才能形成文艺作品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才能形成民族、国家和政治理想的强大凝聚力,才能形成真正体现文化强国综合竞争力的国家文化软实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随着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必将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文学艺术必将大踏步走向繁荣,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影响力必将随之得以进一步提升,迈上新的更高的台阶。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