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工业现场,致敬中国工业人
1936年的中国文化界出现了一大盛事,那就是由邹韬奋倡议、茅盾主编的文集《中国的一日》的出版。它记录了1936年5月21日这一天里,全中国各地的社会状况和各个阶层的生活情态,“把当时城市的慌乱、农村的崩溃、富有者的荒淫、饥饿者的挣扎、小市民的彷徨、求索者的奋勇……都活泼泼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重要的历史时刻,为反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工业建设的伟大实践,特别是作家视角下产业工人的精神风貌、工业战线发生的可喜变化,中国作协联合46家团体会员单位,组织开展“中国一日·工业兴国”全国作家联动大型文学主题实践活动, 选派100名作家以4月28日至5月18日为周期,分别深入100家企业现场采访采风,记录其中一天的所见所闻,用文学的样式讲述中国工业建设的辉煌成就和中国工业人的家国情怀。
工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既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经济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工人阶级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奋战在工业战线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产业工人们,不仅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也是创新驱动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一代又一代工业人将国家、企业、个人命运紧密相连,为国家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坚韧执著、自强不息;在迎接新时代的历史突围中求生存、谋发展;在追求理想和幸福生活的同时不忘初心、勇于承担历史使命,以高度的主人翁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积极投身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火热实践,绽放出夺目的时代风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实现这个伟大事业,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上世纪50年代初,被誉为“中国工业文学的拓荒者”的作家草明先后创作了《原动力》《火车头》《乘风破浪》等一系列工业题材作品,开拓了当代文学新的表现空间和话语形式,引发了社会对工业文学的广泛关注。自此,一些作家把工业建设、工业生产和产业工人作为文艺表现的重要主题,为丰富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题材领域与美学格局作出了积极探索,诞生了一批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也塑造了许多卓然而立、深入人心的产业工人形象。
蒋子龙在1979年创作的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揭示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各种矛盾冲突,塑造了勇于承担改革重任、具有开拓魄力的改革者形象,表达了当时人们渴望变革的迫切要求。这部作品准确感应了时代的脉搏,开改革题材文学创作之先河,获得了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还创作了《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工业题材作品,在尖锐的社会矛盾和冲突中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工人形象。
纷至沓来的表现工业人生产生活的作品如张洁的《沉重的翅膀》、焦祖尧的《跋涉者》以及肖克凡的《机器》《最后一座工厂》等,均以中国工业化发展为时代背景,坚持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为工人群体代言,通过对工厂变迁、家庭生活、个人遭际的描绘,为读者呈现了独特的工业文明景观,这其中也融合了作家们丰富的生活阅历、工作经历和情感体验,在不断反思中折射出工业化进程中的矛盾和产业工人掌握自身命运的力量,成为中国现代工业文学史上可资可鉴的优秀作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扎实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和制造强国建设,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文学也责无旁贷地担当起中国工业的精神表达,全景式展现当代工业的多元化样貌,为读者提供了具有独特价值的审美体验。众多作家纷纷走出书斋,积极投身中国作协组织开展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他们深入企业创新发展第一线,体察中国工业人人生,创作了一批富有时代特色和广大产业工人生活气息的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优秀作品。广东作家庞贝先后在各大高科技企业蹲点调研,并以这些工业企业科研人员为原型,构思创作了现实主义题材的科幻小说《独角兽》。浙江作家邹元辉结合自己在炼油厂的工作经历创作了石化战线筚路蓝缕、为国分忧的长篇小说《历程》。辽宁作家孙学丽将自己深入生活的真实体验,结合丰富的创作素材,打磨出长篇报告文学《大机车》。天津作家武歆创作了反映基层林业工人,在平原百万亩造林运动中所表现的科学精神、拼搏精神和奉献精神的《平原森林》。吉林作家景凤鸣和曹景常多次深入长春一汽集团,创作了反映东北老工业基地改制转型、涅槃重生的《定盘星》。此外,还有首钢文化发展公司集体创作的反映中国从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迈进的《山海蓝图》等。在文学更多地关注乡村、历史、军事、都市、个人情感乃至悬疑等主题的当下,这些作品的出现在不同程度上填补了工业题材文学创作的缺位,同时也成功地将工业生产形态转化为具有独特审美属性的艺术形态。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工人阶级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生力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靠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劳动、创造和奉献。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工人阶级的优秀品质,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蔚然成风。中国作协组织开展此次实践,就是要通过讲述中国工业的发展与变革、产业工人的奋斗与追求,展现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风貌,反映中国工业人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无私奉献的报国情怀,从而更好地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用文学作品讲述中国工业人的奋斗追求,展现他们的生存状态、精神面貌和责任、荣誉、价值,将书写时代作为文学创作的主流,形成弘扬工业文化的良好氛围,引发全社会进一步关注这一群体。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