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独朗——杨涛书法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3月12日,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系列展之“真心独朗——杨涛书法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将持续到3月20日。
杨涛是当代著名书法家,是中国草书、篆书代表人物之一,他以独特的眼光和才智创作出了一批具有个人风采和时代精神面貌的作品。此次展览展出了杨涛20余幅书法作品,皆是创作精品。其笔下的铁线篆笔笔圆润、笔力遒劲、刚健婀娜,大篆厚重恣肆、线质扎实,不仅如此,他的草书以唐人狂草为本,兼及宋人草书韵致,取法高古,自有逸气。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吴为山:一线横穿接古今——杨涛书法展序
书法是线的艺术。
从空间上讲,这根线将文字书写成多种书体,形态丰富而意味无穷,且在线的千般意象中对应着造化万物,既抽象也具象。从线性、线质上讲,这根线从甲骨,青铜之篆到胡杨、红柳之隶,从纸绢书写到碑碣凿刻,既有碑、帖相互作用之演化,又有笔墨纸水的融合与渗化,充满生命运动,并呈现着文化的轨迹。
我看杨涛君的书法,可以断言他在书法的空间及线性与线质的把控上是有法的,放有度,在方圆曲直的规制内蕴中,充盈着昂扬与自信,有着极强的表现性,洋溢着天然的豪迈。这种书风的形成得益于他的个性。杨涛君对世事之洞察,敏锐而入微,研究学问深刻而旁通,有着学者的严谨与较真。然而,一旦被某种事物所感动,则情绪激昂,才思澎湃,滔滔奔腾而直入本质。这“两极”的性格表现在他的书法上,一是铁线篆,二是草书。当然他亦广涉诸体与诸家,对隶书、楷书同样用情用功,使之书法内涵更为饱满。但,主调则为铁线的沉着与狂草的飞动,在他的整个书法气象中所形成矛盾的对立统一,外溢出浩荡之才情与蓬勃之创造力。
不可忽视的是他在草书方面的成就是其天性、综合学养的结果,从笔意特点看主要得益于篆隶入草。
写铁线篆,须气静,蓄势蓄力,有耐心,有韧劲,方能笔笔圆润、笔力遒劲。杨涛君的铁线篆脱胎于李斯《峄山碑》、李阳冰《三坟记》、唐人《碧落碑》等经典碑刻;大篆则根植于三代吉金文。因此,他笔下铁线篆的刚健婀娜与大篆的厚重恣肆,以及隶书行笔的波磔熔为一炉。线质扎实、劲健、苍深,用笔峰峦起伏、迟涩飞动。不仅如此,他的草书以唐人狂草为本,兼及宋人草书韵致,取法高古,自有逸气。
通篇仰观俯察,圆融而锐利,以线统书,以势驭笔,格局宏阔……
在此引用一句杨涛自己的话:“书法是千百年来中华精神的诠释和物化”,他要“借有为之手唤醒真切,独朗真心,洞照心原……”至此,已足见书翁之意不在书,乃在文化与思想。这正是当下书坛极为可贵之处。书以载道,无道何以成书?哲思、文辞、书艺,乃至画境在交融中形成一片化机,可谓书法之至高境界。由此,也可以说,在杨涛君的书法世界里,有了浓郁的形而上意味。在通往这高渺的艺术之境过程中,他找到了无限宽广的空间。他踏实地在现代生活的体验中,感悟时代审美的内在需要,以一步一石的追求,实践着其风神独赏的书法之梦。
一条书法之线,也是一条永远延展的文化生命之线,杨涛君始终在这一维度上不断向前……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艺术家简介:
杨涛近照 新华网 刘兰芳摄
杨涛,安徽宣城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学士、硕士、博士分别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从事书、画、印创作和研究。硕博导师为王镛先生。
现供职于文化与旅游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任书法院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艺委会委员、一级美术师、教授丶博士生导师。国家艺术基金评委,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美术馆展览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全国青联第十、十一届委员,文化和旅游部青联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委员会主任,西泠印社社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华艺文基金会理事,俄罗斯国立交通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展览作品:
王维诗两首 杨涛一挥 180x49 cm
杨涛作品 节录《菜根谭》 137.5×42 cm
杨涛作品 《毛主席答友人诗句》 136×68.5cm
杨涛作品 灵澈和尚《天姥岑望天台山》 37.5×69 cm
杨涛作品 陆游《题莹师钓台图》 77×48cm
杨涛作品 戎昱《霁雪》 48×77cm
杨涛作品 沈周《题画诗》 77×48cm
杨涛作品 陈与义《雨过》 77×48cm
杨涛作品 诗入帖临联70x16cmx2
杨涛作品 《百花众鸟联》 68.5×17cm×2
戴叔伦《晖上人独坐亭》 纸本水墨 21×30cm
杨涛作品 戴叔伦《赠史开府》 纸本水墨 21×30cm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