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扬子江年度青年诗人奖在昆山揭晓
第七届扬子江年度青年诗人奖颁奖仪式现场
2022年8月27日,第七届扬子江年度青年诗人奖在昆山颁奖。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吉狄马加通过视频向获奖诗人表示祝贺。省作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常务副主席汪兴国,《大诗歌》主编、《星星·散文诗》名誉主编周庆荣,南京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温潘亚,上海市政协对外友好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安谅,安徽池州学院党委副书记崔国发,省作协副主席、《扬子江诗刊》主编胡弦,昆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栾根玉,周市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孙剑波,市文联主席、党组书记冯惠清,国内著名诗人、诗评家和诗刊主编,第七届扬子江年度青年诗人奖获奖诗人、野马渡诗歌雅集成员、当地诗人和诗歌爱好者等50余人参加了颁奖典礼。
“扬子江年度青年诗人奖”由《扬子江诗刊》于2015年发起成立,旨在寻找和挖掘35周岁以下、有潜力的青年诗人,推介优秀的原创汉语诗作和诗评作品。该奖每年评选一次,第七届扬子江年度青年诗人奖以发表在2021年度《扬子江诗刊》“新星座”“诗潮”“青春散板”“百家”“观点”“旧体新韵”栏目中的组诗作品为评选对象,在以往分行诗奖、散文诗奖、诗歌评论奖的基础上,今年又增设旧体诗词奖。经评审,苏笑嫣的《在一切日子里漫行》、刘康的《食梦记》、王子瓜的《入图》、贾想的《夜登狮子山》获分行诗奖,侯乃琦的《无声的对话》、拾谷雨的《体含故乡的人》、李啸洋《执门人》获散文诗奖,杨碧薇的《抒情的现代性及其变奏》获诗歌评论奖,曾倩靓的《曾倩靓诗词选》获旧体诗词奖。
吉狄马加指出,《扬子江诗刊》是中国当下诗坛一本有重要影响的诗歌刊物,长期致力于推动当代中国诗歌的创作繁荣,并把年轻诗人、诗评家的培养作为重要任务,立足江苏,面向全国,推出了很多年轻诗人的优秀作品。由《扬子江诗刊》发起的扬子江年度青年诗人奖已经走过了7年的历程,在全国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希望获奖青年诗人以此为起点,关注生活,关注人民,关注伟大时代的社会历史变化,创作出更多的优秀诗歌。
汪兴国向获奖诗人表示热烈祝贺,向长期以来支持诗歌事业发展的地方政府和本土诗歌群体表示诚挚的感谢。他表示,正是这样一批又一批年轻人怀抱热情投入诗歌写作,在我们的培养、鼓励下脱颖而出,如涓涓细流,不断汇入这条“从春天出发的河流”,扬子江青年诗人奖才能越办越好,《扬子江诗刊》才能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江苏乃至全国诗歌界才能持续繁荣。
周庆荣在致辞中肯定了获奖作品的创作水准。他指出,本届获奖作品体现出了年轻人的视野和现代性的表达,让大家看到了青年诗人的学养和能力,也看到了汉语新诗能够达成人类整体文明与中国现代汉语的有机融合。年轻人有漫长的未来,希望他们在今后的写作道路中,努力让汉语新诗抵达新的高度。
孙剑波在颁奖典礼上致欢迎辞,表示将持续放大扬子江·野马渡青年诗歌论坛的文化品牌效应,培育壮大诗歌创作队伍,不断营造爱诗、读诗、品诗、写诗的浓厚氛围。
获奖作家合影
扬子江·野马渡青年诗歌论坛
颁奖结束后,先后举办了扬子江·野马渡青年诗歌论坛和扬子江笔会两场活动。论坛由胡弦主持,获奖青年诗人和野马渡诗歌雅集成员在会上发言,分享了各自的创作心得,并就创作上的困惑进行讨论。有趣的是,尽管并未限定发言主题,但与会诗人的话题逐渐汇集到“如何用诗歌处理和表达新的经验”这一话题上来。不同于古体诗词界常化用古典意象表达古典生活情境,曾倩靓表示自己自写作之初就坚持用古诗词记录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拾谷雨写作时习惯由某个词语出发,在《手的变奏》中,他由“手”延伸感受与想象,再以诗歌的形式将脑内漫游中所见所思所感勾连叙述;李啸洋认为,汉语新诗在带来极大形式自由的同时,反而需要创作者具备较强的把控能力,对诗的本质有深入了解;侯乃琦形容自己的创作状态是“感性地思考”,在创作中会缓慢而细腻地将外部经验转化为情感共振;贾想也表示,自己目前仍然需要和具体事物、情境相遇,察觉出某些微妙的东西,才能进入诗歌写作状态;已坚持10余年诗歌创作的刘康自认并非天赋型作家,能够实现创作突破靠的是广博的阅读、深入的思考和不断突破自己的想象界限;他还提及“写作分身”的问题,他多年前在诗歌中虚构了“阿冷”这样一个人物,并断断续续以他为自己的分身写了100多首诗歌。或许因为同样身处全媒体时代,侯乃琦和李啸洋均提到电影等艺术对自己诗歌创作的影响:李啸洋有意在诗歌中融入主体视角,侯乃琦则会添加一些画面感和跳跃感。王子瓜更是以网络游戏入诗,《利特诗人卡西瓦的手风琴》的副标题即是“为《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而作”;他回顾近代诗人面对外来新兴技术时发起的写作尝试,认为当时能够书写新经验的近代诗人实际少之又少,用诗歌处理新的生活经验始终是现当代中国诗人未完成的追寻。作为昆山重要的诗歌群体,刘亚武、王计兵等野马渡诗歌雅集成员也在会上分享了自己的创作感受,虽然处在不同的创作阶段,但他们仍然对诗歌怀抱热爱,努力求新求深求变,希望用诗歌记录下自己的真实生活。
由青年诗人和当地诗人提出的“新诗写作如何处理新的现实经验”这一问题,也引起了与会诗刊主编和评论家的探讨兴趣。《扬子江诗刊》特邀栏目主持、诗人语伞和诗人周庆荣、安谅均赞赏了青年诗人以古典诗词或汉语新诗容纳现实生活的努力,认为把个体性和日常性纳入诗歌的永恒性对于诗歌写作来说十分必要,丰富和拓展了诗歌写作的可能性;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何言宏曾在论文中形容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的Z世代为“数字原住民”,在他看来,Z世代的心理结构和情感结构与印刷时代成长起来的人有显著不同,他们是真正能够革新诗歌内容的一代。崔国发鼓励诗人继续深扎深挖,在生活和情感中寻找诗歌的萌发点。《诗选刊》主编桫椤提出,新生活、新经验真正进入诗歌,其实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文化心理结构的深层次改变需要时间才能充分表现出来。《诗歌月刊》副主编何冰凌则提醒诗人,在处理新经验的同时,仍然要把诗歌内核和诗歌本质放在第一位。论坛最后,无锡市作协主席、诗人黑陶以“读书、寻路、见人、做事、重视汉语”五个关键词与与会诗人共勉,他认为,30岁正是创作者的黄金年龄,所有诗歌创作者都应不断充实自己,历练自己,努力写出自己的代表作品。
扬子江笔会
当晚举行的扬子江笔会则将“情感文化的诗性表达”作为对话主题。何言宏主持会议,周庆荣、崔国发、黑陶、桫椤、《苏州杂志》主编小海参与研讨。何言宏指出,诗歌理论是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比较显著的研究转向。在时代变革的大背景下,情感心理或许能够最直接地捕捉时代转型对人类生活和生命的微妙影响。联系到新诗领域,当代诗歌创作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诗歌创作在情感表达上呈现出了怎样的特点,体现了怎样的结构性特征?情感表达在当前诗学中有没有出现什么问题?由情感生发的诗学讨论源流众多,与会诗人、诗评家由不同视角出发,管窥汉语新诗的各类尝试和情感心理。周庆荣认为,人一生的诸多情感实则影响了我和我之外的关系,不同人生阶段的情感表达有不同的侧重点,诗人应注重内在的情感塑造和情感激发,将情感处理得更加含蓄更加饱满更加有力,形成情感的河床。崔国发由古典诗词理论的“兴观群怨”谈起,提出情感文化表达具有一体性;当代诗歌围绕诗歌中的情感表达歧见纷呈,经历了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立场写作的争论,以及主情派、主智派、情理兼顾派的各类尝试;主流诗歌写作逐渐由偏向抒情性转变成注重叙述性。桫椤则从另一角度追溯了当代诗坛的情感转型:在他看来,网络时代之前,诗歌的情感表达有总体性的趋向和共性,但进入互联网时代以后,诞生了海量的诗歌文本,诗歌情感表达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显著特点;诗歌首先是内生的,但个性化的情感表达在丰富诗歌创作的同时,也引起了各种争议、讨论,诗歌生态变得空前复杂化。黑陶由古典诗歌传统谈起,提出中国诗歌使用汉字来完成诗歌书写,是表达诗歌情感的最好载体;一部中国诗歌史,就是一部中国人表达情感的历史;中国诗歌表达情感讲求“一切景语皆情语”,善于通过典型场景来体现情感的蕴藉含蓄之美。小海则主要以“第三代诗歌”为切入点,具体分析当代诗歌写作的情感转向。他认为,情感转向与叙事主体的变化具有密切关系,第三代诗歌标举的创作理念在当代诗歌史上具有革命性的影响,诗人由俯视式的抒情转而“生活在人群之中”,此后,诗人和读者站在平等视角,叙事主体带来的改变引起情感模式的转型,也生发了新的写作可能性。
本次活动由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办,《扬子江诗刊》、《大诗歌》编委会、昆山市文联、昆山周市镇人民政府承办。
合影
附:第七届扬子江年度青年诗人奖获奖名单
分行诗作品
苏笑嫣《在一切日子里漫行》(组诗)
《扬子江诗刊》2021年第6期
刘 康 《食梦记》(组诗)
《扬子江诗刊》2021年第4期
王子瓜 《入图》(组诗)
《扬子江诗刊》2021年第6期
贾 想 《夜登狮子山》(组诗)
《扬子江诗刊》2021年第6期
散文诗作品
侯乃琦 《无声的对话》(组章)
《扬子江诗刊》2021年第2期
拾谷雨 《体含故乡的人》(组章)
《扬子江诗刊》2021年第2期
李啸洋 《执门人》(组章)
《扬子江诗刊》2021年第2期
诗歌评论作品
杨碧薇 《抒情的现代性及其变奏》
《扬子江诗刊》2021年第2期
旧体诗词作品
曾倩靓 《曾倩靓诗词选》
《扬子江诗刊》2021年第3期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