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的中国美术新面貌
天梯(油画) 赵晓东
9月27日,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研讨会由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担任学术主持,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副司长何亚文、北京文化和旅游局二级巡视员马文,以及卢禹舜、张晴、尚辉、吴洪亮、牛克诚、王平、丁宁、代大权等专家、评论家,围绕展览以及“新时代中国美术发展现状与成就”“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当代发展”“以人民为中心与新时代美术创作”等话题展开讨论。
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以“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为主题,以400余件美术作品,全景式地展现中国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生动刻画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热情讴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人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神气象和繁荣景象。吴为山介绍,展览汇集了近年来各个方面的成果,包括各省区市推荐的一批优秀现实题材作品、全国大型展览的获奖作品、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黄河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的部分入选作品以及各地美术家精心创作的投稿作品。展览作品题材涉及社会发展、人民生活、脱贫攻坚、生态文明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既展现了新时代、新气象、新风貌,又体现了美术家们用创新性艺术手法、新颖的视角来描绘时代画卷、抒写人民史诗的突出成果。
凤凰展翅(版画) 沙永汇
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院长牛克诚认为,展览中的作品生动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社会的新景象,如生态文明、科技创新、脱贫攻坚、美丽乡村、“一带一路”、抗击疫情……“这些新题材激发画家们在语言、技法上进行深入探索,出现交叉、融合的新特点;在表现内容方面,展现新时代社会变化的作品,与公众的经历有共时性,能够触动我们更深刻的情感。”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认为,本次展览展现出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的特点与经验,要发挥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处理好艺术创作个性与主题表达的人民性关系,他说:“展览作品中值得倡扬的特点在于,我们并非完全以西方艺术的三一律为圭臬,而是注重形式语言、综合材料的表现,从而展示出与当代世界艺术‘和而不同’的中国美术的新面貌。”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卢禹舜认为,展览遴选出的作品反映了中国美术创作的最新面貌,从展览现场来看,展览是人民的盛会,也是美术成果的大检阅;展览反映出新时代中国美术创作,在“高原”与“高峰”等问题上有了很大提升,同时对青年人才培养的问题更亟待业界关注与解决。清华美院教授代大权认为,在作品的创作和遴选过程中,反映出一些青年创作者“造型不扎实、手下功夫软”的问题,落实到主题性美术创作就会显现出后继乏力的状况。“对主题性美术创作,表现资源的利用应当多样化,同时艺术形式也要与时俱进——穿新鞋就要走新路。”他说。“宏观主题需要创作上的微观叙事来表现——比如依法治国的主题,如何以视觉艺术的语言进行阐述——在这个层面上,最远的历史和最近的当下,对创作者而言,都是挑战。 ”尚辉表示。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