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实事求是 甘做人民学生
——中国作协“作家活动周”走进岳麓书院和第一师范

来源:中国作家网 作者:刘鹏波 时间:2023-05-25 【字体:

五月湖湘,处处勃发生机。5月24日一早,在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彦的带领下,“作家活动周”受邀作家来到岳麓书院,与湖南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郑佳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院院长朱汉民做互动交流。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邱华栋主持活动,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一级巡视员肖凌之等一同参加活动。

参观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始创于公元976年,历经千年,弦歌不绝。1917年,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迁入岳麓书院办学,怀揣实业报国梦想的校长宾步程,手书“实事求是”悬挂于岳麓书院讲堂,将其作为校训,引导学生从事实出发,崇尚科学、追求真理。

1917年至1919年,青年毛泽东两度寄住岳麓书院,深受实事求是学风的熏陶。1945年,党的七大将“实事求是”写入党章。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岳麓,作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策源地的重要论述,为岳麓书院赋予新的生命。

郑佳明、朱汉民与作家们”岳麓畅谈“,邱华栋主持。

畅谈现场,大家一起重温实事求是,学习中华传统历史文化。

郑佳明讲到,岳麓书院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单位,也是重要的高等教育学府。实事求是的思想源自岳麓书院,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湖湘文化的精华,对近代湖南人才群体的崛起到了重要作用。“一部中国近代史,半部由湖南人写就”。中国从救亡图存到富民强国的转型路上,以实事求是为指引,正确处理了理论与实践、体与用之间的关系。

朱汉民谈及实事求是与岳麓书院的渊源,不仅书院内最重要的匾额写着“实事求是”,王夫之、魏源、曾国藩等曾在岳麓书院求学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他们的共同思想也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既是深厚的中华传统思想的根源,在当下社会也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作家们表示,经过本次畅谈,对岳麓书院、湖湘文化乃至中华文化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对实事求是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体悟。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用传统的精华为今后的创作助力。

当天下午,作家一行到橘子洲考察,领略湘江北去。

碧波浩淼,千里湘江,一方橘子洲,绵延数十里。诗圣杜甫曾写下“桃源人家易制度,橘洲田土仍膏腴”,毛泽东同志在此挥毫而就《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成为永久绝唱。

观新诗词碑、临朱张渡、瞻仰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与历史对话、与时代交流,作家们了解到橘子洲浸染历史烟云的深厚底蕴,理解了橘子洲锚定湖湘文化的红色血脉。

随后,作家们移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习“做人民的学生”。

第一师范历史悠久,素有“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的美誉。一代伟人毛泽东曾在此求学、工作八个春秋,对第一师范感情深厚。1950年,他亲笔为母校题写了“第一师范”的校名,并题词“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作为校训。

沿着历史的脚步,大家参观了第一师范大礼堂、八班教室、毛泽东早期诗词鉴赏展厅、八班寝室、文化墙报、“一代伟人从这里起步”主题陈列展厅等,感受历史的烟云,感念伟人的成长岁月。

104教室,座无虚席。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龙永干向大家介绍“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题词的背景与经过,并紧扣主题教育期间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着重阐释了这一论述的文化内涵和理论渊源,及其给予文学创作的启发。肖凌之主持活动。

肖凌之主持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龙永干做专题授课

“这一校训是毛泽东思想的具体化体现,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鲜活体现。”龙永干认为,“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是对传统“知行互发”哲学理念的继承,也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理论的创造;是毛泽东人民观的体现,更是他长期革命经验的总结和提炼。

谈到这一论述对文学创作的启示,龙永干表示,作家应真心“做人民的学生”,才能真正寻找到创作源泉;作家应虚心“做人民的学生”,才能深入实现创作的价值;作家应细心“做人民的学生”,才能写出人民喜好的作品。

谆谆教诲催人奋进。大家表示,人民是历史的主人,也是教育的主人。文学具有教化育人的作用,要成为人民的作家,必定也要积极向人民学习,从人民丰富的生活中汲取灵感,将其转化为人民的精神财富,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这个伟大时代,为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分享到:
【打印正文】
意见反馈

本页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