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主体性”为新时代文艺筑牢自信根基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文新达 时间:2023-08-18 【字体:

“文化主体性”为新时代文艺筑牢自信根基

——“两个结合”指引新时代文艺发展⑤

“两个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文化主体性是文化自信的根本依托。有了文化主体性,就有了文化意义上的坚定自我,有了担负新的文化使命的坚定与自觉。文艺是一个时代文化创造的闪亮结晶,也是一个民族文明赓续的璀璨灯火。对于文艺而言,践行“两个结合”,坚定文化主体性就是要把自信自觉的根基扎得更牢靠,以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创作是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文化自信最应该彰显之处。衡量一个时代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新时代新征程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中国、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未来无限广大。新时代需要文艺大师,也完全能够造就文艺大师。新时代需要文艺高峰,也完全能够铸就文艺高峰。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当以充沛的文化自信涵养创作自信,牢固锚定这一历史方位,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积极承担起建设新时代新文化的光荣使命,在勇立时代潮头中感悟艺术脉动,在推进艺术创造中展现时代画卷,不断推出紧跟时代步伐的优秀作品,塑造彰显时代精神的典型形象,唱响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昂扬主旋律。

艺术创作既是对美的探索和表现,更是对美的创造和分享。能否坚定在审美上的自信,直接关系创作的方向、质量和效果。中华美学精神体现了我们民族关于美的基本观点和一贯追求,是中国艺术最鲜明的美学标识,为当代艺术创作夯实了美学根脉。文化交流交融交锋越是激烈,美学思潮越是多元多样多变,越需要广大文艺工作者把准方向,增强定力,坚定“各美其美”的自信,涵养“美人之美”的气度,追求“美美与共”的境界,以富有时代精神气质和中华文明气韵的精品佳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以审美的力量传递文明的能量,涵养全社会人文情怀,提升全民族审美修养。

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以文脉赓续传承是新时代文艺必须拥有的文化自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铸就属于我们这个时代文艺高峰的坚实根基。在文艺创作中,如果割断民族血脉,以洋为尊、以洋为美,转文明之“轨”、变文化之“道”,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那是绝对没有前途的。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以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己任,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通古今之变,汇中西之流,在汲取中华文化价值中焕发创造活力,在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中增强创新动力,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以高质量的文艺精品指引和推动人们走进历史深处、感受文明气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滋养当代中国人心灵的精神泉源。

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从文化自立走向文化自觉,进而实现文化自强。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进程中,我们坚信,新时代文艺一定能以更加自信自觉的状态,用文艺创作和审美表达,把文化自信融入到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当中,不断反哺并继续巩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分享到:
【打印正文】
意见反馈
Scan me!

本页二维码

关闭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