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山红——映亮矿山,红遍中华

来源:《阳光·艺术》 作者:姚喜岱(文) 时间:2012-11-07 【字体:

  
记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邓玉华

  做事永不言败、永不放弃的邓玉华,如映山红一般红遍大江南北,似金丝鸟一样飞翔矿区云端,她的歌声陶冶和激励了几代中国人。她认为自己的成功有两个条件:一是坚定不移的唱歌方向,一是坚韧不拔的性格本色。
  邓老师:您好!昨天晚上我台播出晚会实况,您演唱时场下观众和着您一起唱,那么投入,太让人感到震撼!特别是您献花那一幕更是令人难忘。大家说,我们的晚会因为有您而精彩。您是人民可爱的歌唱家!再次感谢您,祝您健康长寿!愿您的歌声永远唱响在人民心中!
  2012年初秋的一个夜晚,刚刚回到北京的邓玉华接到了这条来自山西阳泉电视台台长赵雁的手机短信。第二天上午,当笔者来到北京城北的一个住宅区采访邓玉华时,她首先把这条短信打开给我看,眼里不禁闪出晶亮的泪花。
  回味着为矿工演唱的动人场景,邓玉华谈到自己54年的艺术人生:我一生酷爱唱歌,以唱歌为最大幸福,把唱歌作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那万众欢腾、激动人心的演出场景,一幕幕闪现到眼前

开口一唱‘五彩云霞’那直冲云霄的天籁之音,
让全国人民记住了她

  1964年10月,北京,人民大会堂。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上演,经典的艺术表现,恢宏的舞台场景,强大的演出阵容,立刻轰动了全国。其中扮演彝族姑娘的邓玉华,以一曲《情深谊长》的出色演唱,一鸣惊人,红遍中华。


1964年邓玉华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演唱《情深谊长》

  时至今日,曾与邓玉华搭档的著名舞蹈家赵青,这样回顾48年前演出的盛况
  我和邓玉华在拍摄《东方红》大歌舞电影时相识。我们在红军过草地路过彝藏地区这场戏中担重任:一个主唱,一个领舞。在拍电影前,要公演数场。戏进入我们上台表演时,我随着前奏曲步上了舞台。当我起舞时,邓玉华开口一唱五彩云霞空中飘,天上飞来金丝鸟那直冲云霄的天籁之音,令我心颤,令我陶醉!公演、电影的成功,令举国上下欢欣鼓舞,而邓玉华演唱的《情深谊长》流入了众人的心田。周恩来总理夸她声音很好听,同台演出的演员和数千名工作人员夸奖她,广大观众夸奖她,为中国又出了一名年轻的歌唱家而兴奋!
  济南军区歌舞团著名作曲家臧东升说,由于邓玉华那优美、清新、富有独特韵味和行云流水般的演唱,使《情深谊长》这只金丝鸟插上了音乐的翅膀,飞遍了祖国大地。
  五彩云霞就这样飘舞人间,让全国人民从此记住中国煤矿文工团有个22岁的青年歌唱家,叫邓玉华。
  其实,16岁考入中国煤矿文工团的邓玉华成为首都舞台上年龄最小的独唱演员后,在上世纪60年代初就已经唱红了两首红歌:《毛主席来到咱农庄》《毛主席是咱社里人》。她生性倔强,自小爱上音乐,刻苦用功,从不服输,10岁就考进中央少年广播合唱团,担任领唱、独唱。成为专业文工团独唱演员后,她相继在声乐教育家魏鸣泉、曾渭贤、卢武德等教授的精心指导下锤炼,终于红遍中国。

  邓玉华演艺生涯的传奇经历随之而来。1965年秋,在一次外交部于北京饭店举办的联欢会上,国家领导人与外宾观看演出。邓玉华演唱了一首歌颂英雄王杰的歌曲《革命熔炉火最红》之后,周总理把她叫到身边,亲切地说:小邓啊,你刚才唱的那首歌很好听,‘全心全意为人民,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这句歌词写得好。你能教我唱吗?随后,周总理跟她一句一句地学唱起来,很快就学会了。周总理学唱这首歌,实际上是在教我如何做人。邓玉华说,每唱这首歌时,总理的教诲和音容笑貌就会浮现在面前。
  直到2005年,刚刚到任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局长李毅中前往中国煤矿文工团调研,看到邓玉华时还说:我年轻时就听你的歌,你的歌声影响了我们几代人。
  国内无数歌迷这样笑谈:中国煤矿文工团七个字,有三个字是邓玉华!

那些歌曲经过她的打磨,
有的已成为中华民族曲库中难忘的名曲

  2012年9月11日晚21时,中央电视台第三套节目《回声嘹亮》演播现场,音乐人与观众重温时代经典歌曲。当秦皇岛市双胞胎娉婷组合翻唱电影《闪闪的红星》插曲《映山红》时,现场观众随着音乐旋律齐声唱了起来。此情此景,应邀到现场的嘉宾邓玉华的心头掀起层层涟漪。

  成功演唱了《情深谊长》之后,邓玉华声名远播。1965年初春的一天,著名作曲家傅庚辰来中国煤矿文工团找到邓玉华。
  当时傅庚辰正在为电影《地道战》作曲,其中一首插曲《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写出后,就想请一位声音甜美、情感真挚的歌唱家演唱。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担任过导演的黄宝善,立刻向他推荐邓玉华。后来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的傅庚辰说:《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一经邓玉华的演唱便不胫而走,传遍全国甚至海外。这首歌遂成时代经典,邓玉华至今已演唱上万遍。
  1973年,傅庚辰再次请到邓玉华,演唱他刚创作的电影《闪闪的红星》插曲《映山红》。邓玉华在练这首歌时,下了很大功夫。为了搞懂映山红到底什么样,她专门去了植物园参观鲜花、美术馆揣摩画展。观看过程中她慢慢体会到,映山红也叫杜鹃花,春天开满山野时,人的情绪就会兴奋,那是一种胜利的喜悦。再唱《映山红》时,她心底的感觉就涌上来。
  《映山红》在影片中出现两次,第一次是清唱开始,从第三乐句才进入乐队伴奏;第二次是在强烈、激昂的乐队与合唱衬托下出现。两次演唱的气质、性格迥异,力度相差很大,邓玉华都很出色、成功地进行了演唱。影片上映后,插曲又是不胫而走,传遍四面八方。傅庚辰说起来记忆犹新。
  著名歌唱家王昆至今还赞叹:邓玉华的音色极为甜美,她幸运地遇到了几首好作品,如五彩云霞太阳出来照四方。有时候我会想,不知道是小邓甜美的声音把这几首歌唱红了,还是这几首歌把小邓的嗓子训练得甜美了。
  其实,熟悉邓玉华的人都知道,是倔强的性格支撑着她不遗余力地追求自己挚爱的歌唱事业,为此她花费了无数心血。
  邓玉华演唱的歌,民族韵味很浓,因为她对各种民歌、戏曲、曲艺等演唱方法进行了广泛学习和借鉴。为了适应不同唱法的发声,她练习张嘴、纠正口型,一练就是一百下,每次要做好几组,以致练得关节发炎、脸部肿胀;为了提高形体表现能力,她同舞蹈演员刻苦练功,每次都练得大汗淋漓。
  她追求艺术创新,在声乐艺术科学化、民族化的道路上辛勤探索、不断实践。中国东方歌舞团组织艺术家到国外演出,邓玉华被选入担纲独唱,先后到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参加艺术交流。每到一国,她都注意吸收和运用外国的一些发声方法,抓紧时间学习当地民歌,从发音到风格都表演得惟妙惟肖,受到各国人民的称赞。
  由邓玉华首唱并唱红的歌曲不下百首。每唱红一支新歌,同行们就惊讶:这支歌排练没几次,邓玉华怎么就唱得这么好啊!其实,她是个爱较劲的人,背地里几百上千遍地练歌记词,睡不着就爬起来练,照着镜子一招一式地练。一上新歌,一唱就是满场热烈掌声。
  艰苦学习和勤奋实践,使邓玉华的演唱逐步达到了声、情、形的和谐统一,形成了她独有的委婉、甜美、清亮、醇浓的演唱特色,给世人留下了一批优美动听、家喻户晓的歌曲。当年的东方歌舞团团长王昆评价,邓玉华的演唱朴实无华,坦率真实,她的发声方法自然、痛快、不雕琢,唱法有个性、有特点,这与她对歌曲以情带声的演唱和独到的处理手法是分不开的。她唱红的百余首歌曲的艺术实践,使她成为一位全国闻名的歌唱家,而那些歌曲经过她的打磨,有的已成为中华民族曲库中难忘的名曲。
  唱响神州的邓玉华出国演出回来,中国东方歌舞团开始考虑为她正式办理人事关系调入手续。不料,煤炭部领导舍不得,说他们挖墙脚。东方歌舞团领导最后愣把官司打到周总理那里。有一次邓玉华在北京饭店演出,演出结束后,周总理把她找去问:小邓啊,东方歌舞团要你,煤矿不放你,你是什么意见?邓玉华心直口快地表示:总理,您让我上哪儿我就上哪儿。周总理想了想说:煤矿工人很辛苦,需要你为他们送精神食粮。你就留在煤矿吧,东方歌舞团有任务时你再过去。一席话,决定了邓玉华终身为煤矿工人演出服务的方向,她就此留在了中国煤矿文工团。
  1973年邓玉华担任了煤矿文工团副团长,1991年后两次被评选为全国煤炭系统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

我的生命与唱歌连在一起,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也要唱下去

  1989年10月5日,北京,民族文化宫。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单位在这里举办《情深谊长邓玉华独唱音乐会》。一曲曲脍炙人口的经典民歌,从邓玉华胸中流淌出来,或激越奔放,或细腻入微,或流畅自如,或轻快欢悦,让观众心潮澎湃,尽享美感。潮水般的掌声不断涌来。
  似乎为了考验邓玉华对歌唱事业的执著到底有多强,磨难开始了。十年动乱初始,邓玉华作为文艺战线黑尖子被下放到天津军粮城农场。在农场接受劳动改造期间,许多歌唱演员还允许唱歌,但对重点改造对象邓玉华宣布的一条纪律却是:不许唱歌!邓玉华心里那个气:我有什么问题,你们紧着审查我、限制我,不让我唱歌?
  她心里憋着火,想唱又不能唱,就经常等到下雨收工或别人在住地休息时,自己偷偷跑很远的路,钻到场院的麦垛后边练歌。那时她常唱的一首感到最解气的歌就是歌剧《白毛女》选曲,开口一句高腔:恨是高山仇是海真情迸发,淋漓尽致!她就是在这样的逆境中,坚守着自己的方向。
  毁灭艺术、扭曲人性的年代终于过去,邓玉华焕发了青春。1976年,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78年,她被评为全国煤炭战线劳动模范。
  不料厄运忽然缠身,邓玉华罹患甲状腺肿瘤,压迫到声带喉反神经,她下决心及时做了肿瘤切除手术。术后,她瘦了很多,身体免疫力下降,极易过敏,甚至接到歌迷送的鲜花都会身上起疱疹。然而她最心焦的是,声带受到了严重影响:只能发出七八个中音,一点高音也没有了!
  邓玉华认为,我的生命是与唱歌连在一起的,不唱歌就好像没有生命了。此时,她记起周总理的多次当面教导:你要向王昆、郭兰英学习,唱好民歌;我还希望你学习西洋唱法,唱好中国歌。
  于是,邓玉华做出了一个大胆选择。术后刚刚恢复的1980年秋,她考入中国音乐学院进行深造,向声乐教授卢武德学习科学的发声技巧,以适应身体变化,尽快恢复嗓音。我就是一根筋,非唱不可,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也要克服困难唱下去!邓玉华倔劲十足,坚持苦练新的发声方法,终于从开始唱不了一个八度音,练到可以收放自如地再唱高八度,再扩展到唱两个半八度的音域。半年以后,她带着自己重塑的金嗓子,又返回演出舞台。
  如果说,邓玉华上世纪60年代初的民族综合唱法是周总理和老一代艺术家倡导和激励的结果;那么,上世纪80年代末的土洋结合唱法,就是她抵御疾病做出的科学发声和艺术创新的收获。
  1989年金秋十月,邓玉华终于如愿以偿,成功举办了自己的第一个独唱音乐会。舞台上,她一连演唱了18首观众喜爱的歌曲,各界好评如潮。
  正在外地的中国东方歌舞团团长、著名歌唱家王昆,特委托她的丈夫、时任中国文联主席(原文化部部长)周巍峙亲赴演出现场,献上鲜花和贺信。

全国有这么多煤矿工人,
需要你们为他们送精神食粮

  1990年,宁夏石炭井煤矿。一场慰问演出正在煤矿医院的一间病房里举行,观众是一位正在做股骨牵引的工伤矿工。邓玉华来到这位渴盼煤矿文工团演出的矿工面前,亲切地问他想听什么歌。《地道战》里那首插曲邓玉华饱含深情地开口唱出:太阳出来照四方矿工顿时激动得泪洒衣襟,泣不成声。

  从上世纪60年代起,邓玉华就开始了下煤矿慰问演出的奔波。她牢记周总理当年观看煤矿文工团演出时,语重心长地鼓励演员们的话:全国有这么多煤矿工人,需要你们这样一支文艺队伍为他们送精神食粮,为他们服务。
  工人们在艰苦条件下忘我的劳动热情和朴实醇厚的品质以及他们为祖国建设做出的巨大贡献深刻影响、教育着邓玉华,激励她满腔热情地为石油工人、铁路工人、煤矿工人演唱。50多年来,她的足迹遍布全国大小矿山。
  在大干快上的年代,她随煤矿文工团连年下煤矿,到全国800万矿工中间进行慰问演出,风雨无阻。煤矿文工团分成若干个分队,每年下矿演出300场,而她几乎每个分队都参加,一年要下去8个月。1983年她下基层竟达10个月,最多一天演7场,每场要唱7~10首歌,甚至13首歌。有时累得晕倒在舞台上,矿区医院赶紧为她输液。待体力稍有恢复,她拔掉针管,继续登台演唱。

  多少次邓玉华穿上矿工服,头戴矿灯,在井口、巷道、掌子面为一线工人演唱;多少次到医院病房,为住院的伤病矿工演出;多少次她到食堂、进厨房对师傅们工人进行慰问。露天演出,风沙弥漫时,为了让工人们舒适地观看,她宁肯逆风演唱;夏天在室外演出,蚊虫叮在脸上、飞进嘴里,她眉头不皱一下,照样全神贯注地演唱。
  煤矿的艰苦、矿工的辛劳,邓玉华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上世纪60年代初,国家正处在经济困难时期。有一次,邓玉华在中南海演出,周恩来总理问起矿区生活情况。看周总理那么关心煤矿工人,邓玉华感动地讲出了基层的实情:矿井下面很潮湿,煤矿工人上来没有酒喝啦!
  听到这话,周总理沉思了一下,转身走出大厅。不一会儿,一些部委领导跟在他身后走来。周总理动情地高声宣布:同志们!我周恩来可以不喝酒,陈毅老总也可以不喝酒,还有在场的部长们都可以不喝酒,但煤矿工人不能没有酒!
  不久,全国煤矿白酒供应量大增,矿工每人每月能分到一二斤酒票。有的矿区甚至能喝到国酒,在过年过节时,矿长们到井口迎接矿工,给每名下井的工人分上一瓶盖茅台酒。

我是为音乐而活的,
生命不息,歌声不止

  2010年春节期间,在老艺术家独唱音乐会上,脸庞清瘦、体重减少30多斤的邓玉华走上民族文化宫舞台,微笑着与老艺术家同台演出。一曲《情深谊长》唱罢,邓玉华的眼泪扑簌簌掉下来。
  谁能想到,这是邓玉华在2009年4月不慎摔倒,第3~6节颈椎骨骨折做了大手术,至今用金属支架固定着的她,在坚持强化锻炼9个多月后,就重新走上了这个舞台。
  邓玉华颈椎伤愈的第二年,下基层演出60多场;2011年下基层演出80场;2012年初至8月底已演出60场,全年将达80场
  就在2000年退休的前一年,邓玉华创办了北京育华艺术学校,她亲任校长并教授音乐课,每年培养中等艺校生300人;2010年组建北京首乐歌舞团,她任法人;2012年与北京科技职业学院联办北京民族音乐舞蹈学院,她任院长。
  精气神不能没有了,如同打仗一样,只守不出击,就要败了!笔者采访时发现,邓玉华表情坚毅,如同勇敢的斗士,每说到动情处,眉毛上扬,手握成拳,用力一砸。
  这倔强的性格伴随着她54年的艺术生涯,奠定了她今天的成就,也让她饱尝了往日的艰辛。
  在上世纪抓革命、促生产的时代,已有一个儿子的邓玉华幸福地怀上了女儿。但是,她坚持照常与煤矿文工团一起下基层演出,每次上台前,就请负责服装的同事帮她把肚子勒紧,然后外面套上平时穿的演出服,一唱就是七八首歌,一直唱到她怀胎七个多月时。煤炭部领导知道了此事,赶紧制止。然而悲剧还是发生了,她的女儿因为在娘胎里受了伤,生下不久就夭折了。
  只有在台上放声高歌时,邓玉华才能暂时忘记痛苦。此时她觉也睡不着,饭也不想吃,别人打电话问候,她也不接。后来电视也不看了,因为一看到谁唱歌,她的眼泪就刷地流下来。她开始失眠。一晚上吃8片安眠药也睡不着。一天夜里,她起身吃下100多片安眠药,昏死过去,幸亏家人及时发现,把她救了过来。
  我是为音乐而活的,这是我倔强性格的支撑。经历生死考验的人,才会有大彻大悟,事后邓玉华反思,磨难让我成熟了,再不会干这傻事了。
  邓玉华说,她的倔强性格也得罪人。年轻时有人事事给你找毛病,很让人窝火。现在我彻悟了非常感谢这些人,没有他们这种‘鞭策’,就没有我的今天。因为我爱较劲:你说我唱不好,我就要唱得好;你说我不行,我就做给你看!说这话时,她挥着拳头,底气很足。她感到自己是没有后顾之忧的,因为她的后院还有一个冯宗师。
  丈夫冯宗师曾是解放军空政歌剧团的歌唱演员,获得过全军第四届文艺汇演优秀演员奖。1983年转业到煤炭部机关,任中国煤矿文联组联部部长,兼任中国煤矿音乐、舞蹈、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退休后全力支持邓玉华的歌唱事业。
  邓玉华遇到困难和坎坷,到了家冯宗师就会来安慰和开导。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它就是天塌下来有我顶着呢!
  有了坚强的信念和家人的支持,邓玉华战胜了一次次磨难、克服了一个个困难,又一次次站到舞台上引吭高歌。
  中央电视台2005年《艺术人生》节目如此总结:邓玉华演唱的经典歌曲有五最
  最早走红的歌是《毛主席来到咱农庄》:1963年五一节之夜在天安门广场联欢晚会上演唱;
  最早出名的歌是《情深谊长》:1964年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独唱;
  最富传奇色彩的歌是《革命熔炉火最红》:敬爱的周总理亲自向她学唱;
  被翻唱最多的歌是《映山红》:舞台上各种演唱版本至今几百种;
  演唱次数最多的歌是《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电影《地道战》拷贝发行最多,个人演唱上万次。
  可以说,邓玉华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演唱了众多传世经典红歌的女高音歌唱家。她是国家一级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1995年,获广播电影电视部、中国唱片总公司颁发的中国第三届金唱片奖;1990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如今,虽年近古稀,邓玉华艺术青春不衰。她的决心很坚定:我将生命不息,歌声不止,把有限的生命献给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事业!
  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傅庚辰由衷地感叹:我深深感到邓玉华是一位人民歌唱家。她那甜美、圆润的歌声、她为人民演唱的真挚感情,深深留在了祖国人民的心中。
  诚哉斯言!¬邓玉华神州高天云霞里飞翔的美丽金丝鸟,全国各族人们喜爱的鲜艳映山红!

分享到:
【打印正文】
意见反馈

本页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