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筋骨 改革增动能 ——走进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

来源:《中国煤炭报》 作者:李乾 时间:2024-08-11 【字体:

夏雨过后,青山远黛,水汽氤氲,蜿蜒幽深的井口,黄色的铁皮小火车矗立在旁,煤矿工人穿戴整齐,井然有序地上车,准备入井采“乌金”。这是发生在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以下简称川煤集团)华荣绿水洞煤矿的一幕。

“川煤集团自2005年成立以来,用约占全省8%的煤矿数量、23%的煤炭产能,生产了四川省60%的煤炭,累计生产煤炭2.2亿吨,保供电煤1.1亿吨,坚实挺起了四川煤炭供应的‘脊梁’。”川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昌润表示。

巴蜀之地,水多气丰,缺煤少油。坐落在西南腹地的川煤集团牢记“因保供而生,因改革而兴”的初心使命,革新开采技术,优化产业结构。

目前,川煤集团正向着打造大倾角、急倾斜复杂难采煤层综采技术策源地而努力,以新技术、新产业谱写西南煤炭企业新篇章。

技术赋能

破解大倾角、急倾斜复杂难采煤层开采难题

四川是能源大省,也是缺煤大省。“四川每年煤炭总需求量6000万吨,川煤集团每年自产煤炭约1200万吨。”王昌润介绍,加上库存也仅能满足省内需求的一半以上,剩下的需从外省购入。

与北方产煤大省不一样,四川煤炭赋存条件差、灾害重,大倾角、急倾斜(局部倾角可达70度)和极薄煤层占比60%以上。“煤层本来就薄,还歪着斜着‘长’,先天‘发育’不好。”王昌润说。

在保供任务重、煤层开采难的双重压力之下,如何实现安全高效采煤?他们的答案是大倾角、急倾斜复杂难采煤层综采技术。

绿水洞煤矿已有38年开采史。随着开采年限增加,开采煤层倾角越来越大,倾角60度及以下煤层资源储量越来越少,倾角60度至70度的煤层资源储量1500余万吨。

“通过技术创新,把倾角70度及以上的煤层资源开采出来,对绿水洞煤矿来说意义重大。”绿水洞煤矿党委书记胡安华表示。

然而,在人都站不稳的工作面采煤,犹如在“刀尖上起舞”,是井下的“高空作业”,要挑战的技术难题很多,失败的风险很大。但绿水洞煤矿不是第一次在陡峭工作面采煤了。早在20世纪90年代,该矿就已实施大倾角综采,但开采倾角70度的急倾斜煤层尚属首次。

绿水洞煤矿随即召开领导班子会,工程技术人员实地勘测煤层,掌握相关数据,绘制出2000余张工程图纸,自主研发设计适应倾角70度急倾斜煤层的采煤机、液压支架、端头支架、刮板输送机、转载机等成套设备。

采煤设备有了,如何保障百吨重的采煤设备在倾角70度急倾斜煤层不倒滑?

在川煤集团嘉华机械公司装备制造展厅,记者见到了这些在急倾斜煤层穿梭自如的“大家伙”的模型。

“我们自主研发的采煤机采用滚筒‘同轴驱动’,配套刮板机大节距行走系统、两级制动系统、无极托缆系统等。”嘉华机械公司总工程师黎亮指着模型介绍,液压支架安装了防倒滑装置和架前挡矸系统,可保证采煤机在倾角70度急倾斜煤层“如履平地”,实现自动推溜、移架。

2023年5月,绿水洞煤矿主采的3212(Ⅱ)急倾斜综采工作面顺利完成回采。该工作面最大倾角达78度。“急倾斜综采工作面开采9个月以来,采煤一队以零工伤的安全业绩完成30万吨煤炭回采。”绿水洞煤矿矿长郑小俊说。

破解了综采设备易倒滑等难题,如何实现智能化减人?

来到龙滩煤电公司调度指挥中心,一张宽大的电子屏悬挂于前,产量、进尺、洗选、风险管控、智能预警等模块数据一目了然。这是该公司全息“一张图”管控平台。

“我们运用5G、AI、机器人、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与井下综采设备进行连接,实现井上一键高效采煤。”龙滩煤电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赖远斌介绍,之前一个工作面需要20多人完成设备检修、安全生产等工作,现在仅需10人至12人。

148933e8d03b4b4c9aa485b9b3c50ce0.png

龙滩煤电公司调度指挥中心

“我们是四川省首个智能化矿井、首家煤电联营企业。”赖远斌介绍,从最初的设计产能55万吨/年到现在的产能150万吨/年,智能化建设起到了关键作用。

优化结构

实施四大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作为主营煤炭生产经营的老牌国企,川煤集团如何优化产业结构,让老树发新芽?

川煤人的回答是实施传统能源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装备制造规模发展、医疗康养融合发展四大战略。

雨后,华蓥山矿区更显青绿。来到绿水洞煤矿智能集控室,只见工作人员轻点按钮,远在井下3公里外的采煤机缓缓移动,滚滚“乌金”倾泻而出。这是川煤集团智能化建设的缩影。

“在传统能源改造升级方面,川煤集团全面实施智能化建设,力争到2025年,建成2个至3个智能化示范矿井、20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智能化产能占总产能的比重在70%以上。”王昌润表示。

煤炭采得好,也要卖得好。来到川煤集团正在建设的智慧营销平台所在地,销售量、存储量、成本、价格等数据在电子大屏上一览无余。该平台旨在搭建大营销体系和智慧营销信息系统,构建煤炭储、装、运、产、供、销一体化运营体系。

目前,智慧营销平台已具备信息化买煤、数字化配煤、智能化运煤、平台化卖煤等功能,可将上游的煤炭生产企业、煤炭运输企业、煤炭储备企业与下游用户连接,形成互利共赢的煤炭交易生态圈。

在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方面,川煤集团积极探索开发风光等新能源产业,以煤为基,布局新兴产业。攀枝花、广元等地区光热、风力条件良好,矿区矸石山、闲置荒山、工业建筑等土地资源丰富。对此,川煤集团有序推进分布式风光开发建设,扩大风光新能源开发规模。

同时,川煤集团按照煤炭、煤气资源联合开发思路,加强川南重点矿区地面煤层气滚动开发利用。“

通过煤层气开发,减小瓦斯灾害,降低新井建设、开采成本,逐步推动川南矿区煤炭资源整装开发。”王昌润介绍,预计到2025年,煤层气抽采利用率再提升10%,光伏发电约3.4亿千瓦时。

在装备制造规模发展方面,川煤集团立足煤层特性,建成自己的装备制造公司——嘉华机械公司。川煤集团矿井所需的液压支架、采煤机、刮板运输机、转载机等大倾角、急倾斜、薄煤层综采设备均为自产。

“产品除用于川煤集团内部矿井外,还销往黑龙江、新疆、云南、山西、贵州、云南等地。”嘉华机械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主持工作)刘中元介绍。2019年,嘉华机械公司大倾角液压支架和刮板运输机成功销往土耳其,走出了国门。预计到2025年,该公司工业总产值达10亿元。

在医疗康养融合发展方面,川煤集团积极推进“医疗+康养”“康养+酒店”“酒店+旅游”“旅游+文化”融合创新发展,打造区域内有影响力的“医康养游”综合服务型企业。

“目前,川煤集团正在与四川省卫生信息中心数字医养专业委员会、成都市成华区中医院等合作开展医养结合质量控制相关质控标准体系建设,让优质医养服务不断延伸。”王昌润表示。

分享到:
【打印正文】
意见反馈

本页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