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歌剧《长征》广州首演 作曲家印青分享创新之举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张素芹 时间:2019-06-05 【字体:

印青

5月31日,国家大剧院原创中国史诗歌剧《长征》将登陆广州大剧院。前晚,著名作曲家、该剧的作曲印青现身广州大剧院“名家讲坛”,分享了他在音乐创作道路上的心得,“导赏”了歌剧《长征》中的经典咏叹调,透露了该剧的一些精彩亮点。“一个民族要有高端文化的熏陶,歌剧便是其中之一。”关于创作,印青说,“我们不要用虚情假意去忽悠观众,一定要真诚。”

“使命感促我动笔创作《长征》”

印青的父母都曾在部队文工团工作。印青八九岁就开始学习小提琴。197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被原江苏省军区独立一师业余演出队看中,成为一名小提琴手。在那里,印青对作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年多后,演出队解散,印青被分到通信营架线连。在连队里,印青看了国内、国外关于作曲的书,国外的书翻译过来比较生僻,有些都看不懂。“我是上海人,每次回家,父亲都介绍上海音乐学院的老师给我上课。”“如果说我在创作上还有一些收获的话,最大的收获来自于部队的生活。”印青说。

歌剧《长征》2012开始筹备。“国家大剧院院长陈平跟我一说,我一口就答应了下来,这对我来说是特别大的荣幸。”但真正开始动笔时,又犹豫了。“因为长征题材的文艺作品太多,高山仰止。就是没歌剧。我和编剧邹静之越讨论感觉越难,当时就打退堂鼓了。”这个时候,陈平使用了激将法“你不写谁写?”,“这让我产生了一种使命感”。

“音乐风格很浪漫,给每个人物都设计了主题音乐”

《长征》的主题歌《三月桃花心中开》中有一句歌词“一点初心为谁来?”印青说,“这就是《长征》在美学追求上的定位”。

为了找音乐的感觉,印青重读了《红旗飘飘》《星火燎原》等长征回忆录,他从20世纪50年代出版的四本《中国工农红军歌曲选》受到了启发,“我一下就被其中的歌词震撼了……歌词很生活化,接地气,也有对中华民族振兴的渴望。”据印青介绍,红军时期,军队没有大量创作人才尤其是作曲人才,红军的歌大多是借用外国歌的旋律填词,另外一部分是给大量的民歌填词。“我在《长征》的歌词中融入了很多这四本歌曲中的养分。”印青说。

歌剧的剧情和情感要用音乐来推动。“首先在样式上要和歌剧接轨,从第一个音符出现到终场,音乐不能停要连绵不断。”印青认为,“中国歌剧要符合中国人的语言状态,让老百姓听得舒服。”印青强调,“歌剧是音乐的艺术,要充分发挥音乐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长征》人物众多,印青在音乐形象上给他们进行了设计,“音乐上要设计很多主题,每个人的音乐主题要和他的身份相符。”

“《我怎么舍得离开你们》,写这首歌时俯在钢琴上痛哭”

《三月桃花心中开》这首歌原来是没有的,陈平说一定要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歌,像经典民族歌剧《江姐》有《红梅赞》,《白毛女》有《北风吹》。“一开始我比较排斥,但是我的很多朋友无论是专业的还是非专业的,一听说我在创作歌剧《长征》,都建议我一定要写好听的主题曲、经典唱段。于是我给邹静之打电话,他脱口而出‘三月桃花心中开’……‘我们的远走就是为了这样的生活,为了老百姓’,歌声中红军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

最让印青感动的是《我怎么舍得离开你们》,16岁的小战士平伢子牺牲前如此唱到“战友们,战友们,请代我向新中国致敬……”这是一段时长12分钟的咏叹调。印青表示这是个真实的故事,“我每次写到这里就写不下去,俯在钢琴上痛哭。脑海里出现我父亲流泪的脸,以及我想象的平伢子的形象”。

“两组唱法的演出阵容,我个人更喜欢美声唱法”

未来中国歌剧如何发展?印青认为艺术要丰富多彩,百花齐放。“我看了很多歌剧。中国的作曲家对中国的民族歌剧的发展都在探索,老百姓的要求也很高。我认为首先要坚持用中国语言讲中国故事,同时又大量吸收西方音乐元素,为表达中国人的感情服务。另外,中国歌剧样式的发展还可以更加丰富多彩,宣叙调、咏叹调、独唱、合唱可以更加多元。”

《长征》的一个创新之举是在歌剧样式的设计上,设置了两组唱法的演出阵容——由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阎维文、王宏伟领衔担纲的民族唱法阵容,和由国家大剧院驻院歌唱家王冲、刘嵩虎领衔担纲的美声唱法阵容。“我们创作的音乐又土又洋、有土有洋。所以分了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两种唱法各有千秋。民族唱法委婉优美,美声唱法震撼力很强。我个人比较喜欢美声唱法,因为冲击力更强,更像歌剧。”印青笑言,“你们看两遍是最好的”。

印青很看好中国的歌剧,“中国歌剧一方面需要宣传,另外也要培养歌剧观众。歌剧观众需要技术、精神、情感上的高度。一个民族要有高端文化的熏陶,歌剧便是其一”。

培养歌剧观众,需要在创作时就考虑下到8岁上到80岁的观众。印青的音乐广为人们喜欢的最大原因是,作品自然地流露出平实的感情,“演员最动人的表情是眼泪含在眼眶里不流下来。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是淡淡的忧伤。《长征》里就存在这种忧伤,这其实也是一种浪漫。我们看长征,在敬佩的同时,也会有一种淡淡的感伤。我们不要用虚情假意去忽悠观众,一定要真诚。”

中国史诗歌剧《长征》
分享到:
【打印正文】
意见反馈

本页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