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九歌》手稿:生命的绝唱

来源:中国作家网 |《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珍品大系:手稿卷》 作者: 时间:2018-05-21 【字体:

《九歌》原为楚国民间祭神时演唱的诗歌,屈原对其进行了加工,依据祭祀神灵的不同,将其改写成了十一篇不同的诗歌,分别是:《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和《礼魂》。后人常将《东皇太一》视为迎神曲,《礼魂》视为送神曲,中间九篇为正文,故称《九歌》,这一说法也成为《九歌》名称诸多来源中的一种。

闻一多是一位诗人,是新月诗派的重要成员,对推动新诗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闻一多又热衷于古典文学研究,收集了许多古典文学的研究资料。1942年,闻一多曾出版《楚辞校补》一书,成为楚辞研究的重要著作。

1937年抗战开始,战火首先在华北蔓延开来,为了保存中国的教育血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名校纷纷内迁,先于1937年11月在长沙设立临时大学,后迫于局势恶化、1938年2月迁入云南,定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于此同时,一大批各专业优秀的名师齐聚云南。闻一多亦是其中的一员。任教期间,他鼓励学生们到少数民族聚居区去采风,并把民间优秀歌舞手们直接请到联大来联合演出,这种新颖的形式轰动了昆明,同时也触发了他用歌舞剧的形式演绎屈原《九歌》的想法。《九歌》本身虽然具有大型歌舞剧的基本特质,但由于各章节都是针对各自独立的神灵作为主体,并没有充满逻辑的情节,将其改编成逻辑严密、情节丰富的歌舞剧颇有难度。在创作的过程中,闻一多充分发挥了诗人的想象力和浪漫主义情怀,同时融入自己长期研究楚辞的经验,将其成功“悬解”为一部歌舞剧。在闻一多的剧本中,既有现代戏剧的各种元素,同时又尽量保留《九歌》的楚辞风貌,是一部非常创新的作品。作品初稿完成于1946年6月11日,名为《九歌(古曲翻新)》,终稿定名为《〈九歌〉古歌剧悬解》。

作品完成后,闻一多将手稿交给了学生剧团的负责人王松声,准备让学生拿到圭山区彝族音乐舞蹈会上去演出。由于进步学生遭到日益严重的迫害,演出活动被迫终止,王松声也被迫离开昆明。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不顾危险去参加了爱国人士李公朴的追悼会,并作了题为《最后一次演讲》的演讲,在回家的路上,闻一多被特务暗杀,不幸遇难。

王松声在途经四川的时候突然获知闻一多被暗杀的噩耗,他第一个念头就是爬到长途汽车的车顶上从网篮里取出手稿抱在怀里,并下决心要好好珍藏它。解放后,王松声请荣宝斋老裱工将手稿按页装裱,加上封套。“文革”期间,手稿下落不明。王松声复出后多方找寻,最后在北京市文联资料室里发现,居然完好如初。征得北京市文联同意后,王松声决定将这部闻一多先生珍贵的手稿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永久保存。

闻一多去世后,他在清华大学的同事兼挚友、也是知名作家的朱自清在报纸上看到了这一噩耗,朱自清悲痛不已,多次出席闻一多纪念会介绍闻一多的事迹及贡献。为表达对闻一多的纪念,朱自清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克服种种困难整理了闻一多的作品,集结成《闻一多全集》并为之作序,1948年8月底,《闻一多全集》由开明书店出版。全集中收录了这篇《九歌(古曲翻新)》。作为闻一多生前最后的创作,《九歌(古曲翻新)》可谓是一曲生命的绝唱,承载着闻一多不可多得的文学才情和光芒。

闻一多 九歌
分享到:
【打印正文】
意见反馈

本页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