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达推京味儿新作:话说、画说北京城里的“人五人六”
中新网北京7月1日电 “这里面的京味儿语言不是说完全北京的土话,是经过提炼的。我认为,这是文学中纯粹的京味儿语言。”著名作家刘一达近日推出新作《人五人六》,作为一位人们印象中典型的京味儿作家,他这样形容“文学中的京味儿语言”。
刘一达推京味儿新作《人五人六》(小新/摄)
刘一达,北京读书形象大使,京味儿作家的代表人物。从1978年文章见报,至今已经创作出版诗歌、散文随笔、纪实文学、报告文学、长篇小说、影视和话剧剧本80多部,达1800多万字,作品已形成典型的京味儿语言风格,深受读者喜爱。其京味儿小说语言已被列为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首批百年百部北京主题作品推荐书目里,有刘一达的3部作品。
继老舍为开创者的第一代,到邓友梅、陈建功等人为代表的第二代之后,刘一达逐渐跻身为第三代京味文学代表人物,成为这一文学阵营的中坚力量。
刘一达新作《人五人六》近日出版,该书收录三十四篇散文,勾勒出老北京的市井细民、胡同里的凡俗小事。这些打头碰脸的街坊邻居,有拾金不昧的、有地道仗义的、有江湖侠义的;也有失了初心的、虚荣逞能的。他们有情有趣,展现了北京人的做派和德行。那些被大历史牵动一生而仍然冲淡怨怼、笑对夕阳的老人,如今多以作古。
刘一达推京味儿新作《人五人六》(罗晓光/摄)
刘一达回忆起他们,用情至深,浓烈真切。埋藏着新旧交替时代变迁下的感悟与反思,也为读者留下珍贵的历史存照。著名画家马海方贴合内容作画。《人五人六》由此完成了对北京城里的众多人物的“话说”和“画说”。
在日前进行的《人五人六》新书分享会上,刘一达谈及文学中的“京味儿语言”,他表示,“老舍先生说北京话是活的,它活在哪儿?就是它要不断的推陈出新。很多老北京话用到现在就已经不用了。”
在《人五人六》中,一些老北京话得到了记录和保存,“京味儿语言不是说完全北京的土话,是经过提炼的。我认为,这是文学中纯粹的京味儿语言。”刘一达说。
著名演播艺术家艾宝良坦言非常喜欢刘一达的小说,“好多人把语言当成语文,把语文当成语言,其实语言不是语文。语文是看的,语言是听的,作家写的书是给人看的,所以它是语文。但是,又是语言又是语文的非刘一达莫数,也就是说他的东西你又能看又能听。”
“刘一达的文字有味道,什么味道?北京讲吃的、喝的形容为北京味儿,豆汁儿浇圈麻豆腐,这个味儿,一句话叫地道。”谈及配图的艺术,马海方认为看一遍小说是不够的,看一遍只有个大概印象,必须看两三遍才能画。“大家看我给他配的图的时候,可能和看书还有距离,因为文字写人和用画笔画人,这个塑造形象的手段是不一样的。希望大家读这个小说的时候要注意人物的性格刻画。”
迄今为止,刘一达共写就了1800万字的作品,写了这么多书后,他的感受是越短越难写。“民间文学就是纯讲故事,娓娓道来讲故事,但是文学不是这样,文学有深刻的内涵。”
刘一达认为,“能咂摸出滋味儿的文章才是好文章。”对于《人五人六》而言,其中在人生苦涩中的宽容与乐观或许正是京味儿文学的滋味儿。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