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记录、调查与关怀的《煤矿人家》
作为一名曾经的国企煤矿职工的黄淑侠,当社会位置转变为退休女工、家庭妇女之后,她选择了拿起相机,从一名爱好者到成为一位具有思想性的摄影师,尤其当看到她选择了《煤矿人家》这类题材,并把画面拍得如此富于温馨与责任,让我这个同样以拍摄纪实题材为主的摄影人由衷敬佩。
很多摄影人喜欢跟风:去西藏、去新疆、去云南,拍少数民族、拍民工、拍弱势群体等等。他们不知道拍照绝不是走过场、不是搞派对,更不是消费你的拍摄对象。摄影需要你静下心来,拍摄你熟悉的场所、拍摄你真心关注的人与事。
黄淑侠在《煤矿人家》这组作品中恰恰把自己熟悉、了解的人物作为拍摄对象。由于拍摄题材与拍摄者特定的关系,使其作品画面中呈现出一种交融、自然的情绪。
黄淑侠拍摄的老国企煤矿职工,既有老矿工、老模范,也有新矿工、新生代;既有生活殷实的小康之家,也有低收入的困难群体。在中国,现在每年开采煤炭35亿多吨,占一次性能源消费比例约70%,煤炭从业人员约500多万人,他们开采光明和温暖的同时,也面临着水、火、瓦斯等灾害的威胁,一个煤矿家庭的人员一旦遭遇矿井伤亡事故,家庭可能陷入贫困。在《煤矿人家》拍摄的这些老煤企,职工人均收入已超过6万元人民币,其中采掘一线职工收入达10万元左右,他们的生活是稳定和幸福的。但也有少部分伤、病亡等低收入群体生活在低保线上,他们的生活是十分艰难的,还要靠政府、企业救济和帮助。
近年来,中国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已有大幅提升,但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最新统计资料显示,中国和美国百万吨煤炭死亡率分别为0.293和0.03人。瓦斯爆炸等重大伤亡事故还时有发生,每年近千人被事故夺走了生命,给他们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不幸和贫困。敬畏生命,以人为本,无论对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是一种责任和必修课。
目前,煤炭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还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发生根本的转变。所以,用摄影关注煤炭行业的方方面面,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当下摄影喜欢炫技、喜欢观念。好像不搞出一些莫名其妙的影像,就无以面对观看者。而《煤矿人家》这组作品运用更多的是常规、常见的传统风格。摄影师大胆舍去了具有所谓视觉冲击力的那种反映煤矿工人,满脸煤灰、眼光炯炯、一副白牙的简单的脸谱化形式。而是在题材上另辟蹊径,有意让画面朴实得甚至与普通人拍摄的家庭合影没什么区别;但当摄影师将其作为一个系统的拍摄行为,然后进行整合推出时。无论从拍摄技术上、还是影像思想的表达上都不再普通。从这些画面上,我们能看到桑德《族群的脸谱》里对身份鉴别的影子,还有FSA对社会客观记述的痕迹。作为这组作品的拍摄者黄淑侠,表现得不仅是一位记录着,更是一位具备了人文关怀精神的调查者。
因为摄影师与矿工们朝夕相处的关系,画面让一般的观者能体会到很亲近的现场感。尤其一提的是,对矿工的红色安全帽的处理独具匠心。摄影师是把红色安全帽当做矿工符号而将其摄入或者是将其有意加入画面的,但因被摄影师运用得极其巧妙,使得红色安全帽在很多的画面里体现像一个“视觉无意识”。恰恰是这一红色的符号,像一根红线,穿起了每一个被摄的家庭,让所有被呈现的家庭俨然成了一种息息相关的命运共同体。在中国红色是一种吉祥的寓意,而在《煤矿人家》里这一无法避免的细节,不无代表作井下工作的某种警示与危险的信息。所以,红色矿工帽在有意无意显示了某种观念的同时,也让观看者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及难以释怀的担忧,或许恰恰是这组作品的优秀所在!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