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党史研究阵地 写在《胡华文集》出版之际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陈威 时间:2014-11-21 【字体:

胡华是我党自己培养出来的史学家、教育家。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作为一名爱国青年学生奔赴延安,进入陕北公学学习。1939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抗日烽火和解放战争的考验。由于他对革命和史学事业的执着追求和他的勤奋与聪颖,在很年轻的时候,学术上已经颇有成就,因而受到了吴玉章、成仿吾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的器重。新中国成立以后,他长期在中国人民大学党史教学和科研岗位上辛勤耕耘,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他曾跟我说过,为了完成一部学术专著,常常工作至深夜,有时连衣服、鞋子都未脱,倒在床上就睡着了,以致由肠胃疾病发展到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他的敬业精神是十分感人的。

胡华曾说,我热爱党的英勇奋斗的历史,热爱先烈们和老一辈革命家们艰苦卓绝的英雄业绩和感人至深的崇高品德。作为一名党史教员,我愿意在这个岗位上为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这是光荣而崇高的职责。我希望有更多的青年同志来当党史教员,并且安心和甘心一辈子做一个光荣的党史教员。

对党史事业的热爱和对党史阵地的坚守,是胡华忠于理想、信念和革命精神、品格最根本的一条。也是我们要向他学习的重要之处。

他说,我们这一代人,是在战火纷飞中成长起来的,又经过十年动乱的沉重打击和严酷考验,只有坚定不移地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专业,越是处逆境,越是遭打击,越是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动摇、不气馁、不心灰意懒,而且更加激励自己发奋上进,这样才能取得一些成果。如果干一行怨一行,“这山望着那山高”,学一门科学,一遇到困难,专业思想就动摇,就想改行,那样就会把光阴空抛。年华如逝水,一去不复回。社会有分工,我们一定要抓紧一切时间,钻研自己所热爱的专业。

胡华老师的学识、人品和敬业精神,长久地激励着我们这些后辈学生,激励着青年党史工作者开拓、进取、攀登。我相信通过《胡华文集》等书籍的出版、宣传和学习研究,青年党史工作者会在自己的党史教学和科研岗位上,始终以胡华为榜样,向他学习,热爱党史事业,坚守党史阵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六卷本《胡华文集》面世了,文集所收录的文稿是对胡华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研究和教学近半个世纪科研成果和经验的总结,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他的治学精神、学术思想和理论贡献,为后人研究、学习和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资料;同时,作为学术性研究的对象,它也客观反映了中共党史学科形成和发展的一段历史过程。正由于此,编委会对一些篇目,特别是关于教学与研究的讲稿、书信和心得文章,在编辑说明中提示到:文稿中有些内容难免不受当时所处时代的影响和掌握党史史料的局限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内外大量历史档案资料的公布,现在党史学界对很多问题有了新的认识,产生了许多新的研究成果。但作为今天整理出版的文集,编辑者又不能把作者几十年前史著的观点和内容做更改或更新。编委会的共识是:基本保持原著面貌、结构和叙述体例;尽量减少重复并酌情进行了一些注释。《胡华文集》中收入了许多胡华不同时期的专著,这些专著不仅在当时,即使在今天仍具有广泛的必要的宣传学习意义。

《 人民日报 》( 2013年10月15日 24 版)

党史 研究
分享到:
【打印正文】
意见反馈

本页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