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时间

  • 莫笑愚是用中英双语写作的诗人、译者,湖南岳阳人,《穿过那片发光的海》是她的首部个人诗集。她的写作揭示了人在技术时代的命运,具有超越性别与日常生活经验之外的精神的力量。诗人叶延滨说,莫笑愚的诗是一个人对物质驱使的抗拒和对自我的坚守。《穿过那片发光...
  • 余秋雨在新作《古典今译》中精选中国古代历史上10篇风格迥异的古典美文,以词美意达、文气饱满贯通的文字翻译成现代散文。这其中有屈原、庄子、司马迁、陶渊明、韩愈、柳宗元、苏东坡等大家喜爱和熟悉的历史上名家作品。新作《古典今译》是余秋雨在散文创作中的一...
  • 读者的需求和数字化的潮流是最主要的推动力。调查显示,纸电一起读正在成为越来越多读者的阅读方式,他们为电子书付费的意愿和愿意付费的单本金额都在上升。
  • 7月19日—7月22日在深圳举办的第28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程冠军新著《你从梁家河走来》与读者见面。该书是以长诗《你从梁家河走来》为主题的诗歌集,分为上下两篇。
  • 《群众文化的现代化》是深刻总结了群众文化工作经验、全面论述群众文化现代化的专著,在这本书中,杜染同志把群众文化的概念、内涵、学科建设、具体工作经验甚至操作方法等等,都做了很好的论述。内容丰富多彩,文字明白晓畅,常常给人以思想的启发。
  • “文心,不是用作雕龙的,而是文人墨客借此倾诉情爱的挚爱之心,借此抒发胸臆的悲悯之心。有我无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情无情,有爱无爱,有尊严无尊严,有悲悯无悲悯,”李劼在他的《唐诗宋词解》中写道,“功名如云,情如风。风,是常在的。”赏心乐事,不喜...
  • 高质量阅读是旷日持久的修行,是充满发现的探索奇旅,有时甚至如攻城战役般艰难。一些经过加工的付费阅读产品或许节省了时间成本,但难逃碎片化、扁平化、流行化的窠臼,容易让人错过经典中的动人风景。
  • 王潇把这本书定义为一本工具书,也是一本自由意志之书。它不仅能够帮助读者解决一些问题,同时还能够引人思考生活的态度,个人生命的意义。
  • 在中国古典诗词研究方面,叶嘉莹先生成就之高是众所皆知的。叶先生出身于书香门第,心底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是自然而然生长出来的。很小的时候,家里人就教她识字、辨平仄、分四声、吟诵与作诗。《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与很多传记不同之处在于,书中的诗词像海...
  • 2018年07月19日 北京地铁上的读书人
    2018年春节后不久,我在上班地铁上随手拍下一张文艺男青年读《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的照片。从此开启了“地铁上的读书人”系列照片“朋友圈摄影展”。在四个多月时间里,我拍下百余位地铁上的读书人。就如豆瓣网友“脏兮兮早就”所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
  • 叙事学在区分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的基础上对小说文本内的时间建构进行深刻的剖析,其理论成果相当丰富,但对阅读时间却有所忽略。意大利小说家兼符号学家艾柯曾研究过阅读时间,他对比了米奇·斯皮兰的小说《一个寂寞的夜晚》和伊安·弗莱明的小说《忠诚的卡西诺》...
  • 今年6月9日是著名戏剧大师翁偶虹先生诞辰110周年。最近,翁先生的三部文集由北京出版集团公司下属的北京出版社与文津出版社相继出版,其中包括《梨园鸿雪录》《菊圃掇英录》和《名伶歌影录》(以下简称“三录”)。
  • 2018年07月16日 “文起八代之衰”
    葛晓音教授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潜心中国古典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已逾40年。本书是在她积累多年专业研究成果之后,为非专业读者写的一本文笔优美、选材精当的小书。在这本书中,她精选了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和苏辙八家文章,共33篇,对八位名...
  • 一本图书能够承载些什么?它不仅是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价值,在于给心灵以启迪,给精神以力量。而一本“走出去”的中国图书呢?那便是一种鲜活的、真实的中国形象展示,直接关系到中外文化交流。
  • 本文选自2018年4月出版的新书《深度对话茅奖作家》。这是《中华读书报》的著名记者舒晋瑜追踪采访31位茅奖获得者的访谈录。从对首届茅奖获得者之一的李国文的访谈,到对第九届茅奖获得者格非、王蒙、金宇澄、李佩甫、苏童等作家,包括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茅奖作家...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主持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近日出炉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年满18岁的成年人中有63%的人群一本书也没读过,包括纸本书和电子书。数字化的今天,该如何读书?互联网时代,该如何看待阅读的价值?多元化时代,阅读的选择也更加...
  • 近日,电视节目集结成的同名书籍《国家宝藏》,由获得独家授权的中信出版社出版。“我们把创作的成果立字成书,让那些伟大的文明、灿烂的智慧,不仅可以在节目中点燃众人沸腾的热血,还能以一种更为温润持久的方式,走进千家万户的生活,丰富更多人的日常阅读。”...
  • 宋人笔记是宋代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数量庞大。现存宋人笔记约有五百余种,内容几乎涉及宋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具有较高的史料和文化价值。6月30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成果《全宋笔记》新书发布座谈会在上海举行,由大象出版社出版的《全宋笔记》第十编正式亮相,...
  • 6月11日下午,江苏卫视《阅读·阅美》第二季新闻发布会拉开帷幕。发布会现场,南京图书馆馆长徐小跃、南京图书馆党委书记韩显红、共青团江苏省委宣传部部长戴路、江苏卫视副总监兼节目中心主任王希、南京市玄武区旅游局查璐霞副处长、《阅读·阅美》倾听嘉宾马薇薇...
  • 2018年07月02日 中国史书的三大体裁
    编年体是中国古代史书最早采用的体裁,所谓编年体,就是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编排史事。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春秋》。《春秋》本是鲁国的国史,经过孔子的修订后,这部编年体史书被赋予了十分浓厚的政治与道德意涵,因而名列经部书籍,而被尊为《春秋经》。
  • 19世纪后半叶开始,大量外国人涌入上海及其周边。一些人纷纷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成册、印刷流布,在东西洋产生过不小的影响。《环沪漫记》不仅有蜻蜓点水般的“漫记”,而且更多的是亲历亲访与调查研究。作者对上海及江南地方民俗文化的兴趣与投入度,超过我们的...
  • 《谢谢了,我的家》是2018年初中文国际频道推出的一档全球华人家庭文化传承节目,以海内外54个家庭的故事串连起中华传统家风的脉络。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全面回顾和学习新时期家风建设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深刻意识到每一个家庭、每一种家教中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6月17日,由24位散文家合力编著的新书《中国书写:二十四节气》在上海言几又·长宁来福士店发布,该书作者之一、散文家赵荔红、汗漫、复旦大学教授梁永安出席了新书分享会,与读者一同致敬中华古老文明。
  • 故乡与文学,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最近因央视纪录频道摄制的六集纪录片《文学与故乡》再度引发关注。摄制组历时两年拍摄,深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茅奖得主贾平凹、刘震云、阿来、迟子建、毕飞宇等六位作家的故乡,以镜头语言,展示作家与故乡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 除了关注有哪些新书好书可读,也越来越关注读书的方法,以前一些比较小众的谈论阅读技巧、研究阅读活动的阅读学专著,如《如何阅读一本书》《阅读的力量》《深阅读》《阅读力》等等,当下却成为深受大众读者欢迎的畅销书。
首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尾页 共589条信息/共24页 转到第
意见反馈

本页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