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时间

  • 毕飞宇上小说课,仿佛天经地义:他是获过鲁迅、茅盾文学奖的作家,也是南京大学文学院的教授。毕飞宇的小说课,诚然不负众望:当他关于蒲松龄的虫子、莫泊桑的项链的分析出现在《钟山》,当他写林冲夜奔、凤姐款步的文字出现在《文汇报》,人们不得不对他另眼相看...
  • “水深则所载者重,土厚则所植者番”。古今中外大凡知识厚实、成果卓著者,无不在资料积累上下过苦功。达尔文写出《物种起源》这部划时代著作,就得益于他所积累的报刊上的文章,甚至广告、标题也成了他写作的参考资料;鲁迅为了完成《中国小说史略》,从 1500 多...
  • 2017年07月05日 戏剧与水墨的文化魅力
    戏剧与水墨都是中华传统艺术,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弥足珍贵的艺术瑰宝。由著名学者及戏剧专家洛地先生撰文、当代艺术家洛齐绘画,漓江出版社出版的《水墨戏剧》,是一本关于中国传统戏剧的入门导读书,也是一本展示戏剧与水墨的文化魅力、水墨与戏剧...
  • 近年来,《我是范雨素》等文字清新、有力量的作品在各类媒体上涌现,大众发出了对生活、对文字新的感受力的召唤。近日,辽宁省文联、辽宁省理论家协会结合这一现象,举办了第九届中青年文艺评论骨干读书班,本届读书班的主题是“文学精读与感受力的培育” 。与会专...
  • 2017年06月26日 张汝伦:读书与人生
    我自己是个喜欢读书的人,为了了解现在中国人读书的情况,我会非常关注一些数字,从中可以看出一些比较。现在全世界读书的冠军是以色列人,人均读书每年六十九本。所以,像这样一个人口数量不大的国家,创新思维能力却能在世界排名前三。相比之下,我们中国人显得...
  • 刘梦溪先生是著名的文史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化》杂志创办人兼主编,研究领域主要为思想文化史、明清文学思潮和近现代学术思想。《学术与传统》是刘先生近三十年的学术论文精要选编,围绕学术与传统...
  • 面对波澜壮阔与浩淼悠远的中华文化,《中国文化二十四品》丛书却用24册、每册10万字的体量,将中国文化的种种,不仅说了个明明白白,且说得有情有趣。以四字一句的成语设计书名,以“二十四”这一“很中国”天道运行的数字建构丛书体系,《中国文化二十四品》为海内外...
  • 2017年06月08日 寻找有根的生活
    杨晓宁著的《中国文化传统的哲学精神》从哲学角度解读中国文化,较为全面地分析了中国哲学对国人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的影响,客观地解析了传统“经世致用”价值取向的优劣。 本书首先简要地梳理了中国哲学的特点、发展脉络、主要流派及思想影响,在此基础上辩证地...
  • “六一”儿童节前夕,人民网文化频道“文艺星青年”工作室特邀请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著名作家、“国际安徒生奖”得主曹文轩做客访谈,聊一聊曹文轩的最新作品《穿堂风》,畅谈儿童文学与教育。在曹文轩的眼中,《穿堂风》是一个关于人格、...
  • 99年前的5月,《新青年》月刊发表了鲁迅短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冷峻,犀利,《狂人日记》像一道闪电,穿透铁屋中的黑暗,照见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现代意识由此照进文学中国的现场。百年来,鲁迅之眼的审视,仍以其冷峻的反思和犀利的自省,鞭策中国文学乃至中...
  • 冯至一生自觉地承担生命、深入地体会文学,始终坚持严肃地为人与为文,既在创作上卓然成大家,诗歌与散文成就尤为杰出,又是学贯中西的学术大家和成就卓著的文学翻译家,他对德国文学的翻译已成译品之经典,受到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喜爱、滋养了许多中国作家,他对杜...
  • 2017年05月21日 读汪琐记
    20年前的5月16日,作家汪曾祺走了。这位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的作家,在他去世后的20年间,没有被人们忘记,而是成为一颗文坛“恒星”:他的书一版再版,他的读者越来越多,民间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汪曾祺热”。 这正是很多...
  • 一个学者的学术人格之健全,在于“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现代学人从不同的学术向度与王国维相遇,体现出学术之火的薪尽火传,知识分子的独立自由之思想的宝贵。 对于王国维,最熟悉的可能就是他的学问“三境界说”。《人间词话》标举“三境界说”:“古今之...
  • 经典是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经典就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人类的精神文明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经典构成的,世界各民族、各种精神文化的基石,是它们的经典。讲希腊文明,离开希腊神话、希腊悲剧和希腊哲学是无法想象的。同样,讲中华文化和精...
  • 不久前,老舍《四世同堂》英译全稿的发现和未发表部分重新被译回中文,为文学界内外所热烈关注。在此编发的两篇文章,呈现有关《四世同堂》的这段寻找和修复的故事,阐发此番英译手稿的发现和回译提供给读者的对于《四世同堂》、对于老舍的新认识。
  • 李修文的《山河袈裟》是一部哽咽之著,一部令作者读者心生哽咽之感的散文随笔集,其苍凉而热烈、丰瞻而俊美,既千回百转又沉郁顿挫的文字,在体现汉语言之美的同时,更张扬了传统的文人气质与美学风格。
  • 周梅森的长篇小说《人民的名义》自出版上市以来引发全民关注,书中所写的中国当代政治生态、社会百态,触及社会的痛点。小说创作的背后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20余年坚持写作政治小说,其中经历了怎样的改变?他对当下文学创作有哪些思考和看法?且听周梅森一一道...
  • 在2017年“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亚马逊在全球12个国家共同启动庆祝“世界读书日”系列阅读活动,以推进全球读者对阅读的关注和热情。在中国,“亚马逊邀你2017一起读”系列活动也正式启动,亚马逊联合名人、作家、出版社、意见领袖、合作伙伴与读者一起,号召和...
  • 今年1月,戴燕教授将十几年来所作的十一位中外学者访谈结集成书,以《陟彼景山》为题,由中华书局出版。借用“陟彼景山”为题,是要表达学术上的传承和对前辈学者的敬意。在戴燕看来,作为专业的学者,他们长期研究中国,关心中国,已经在各自的学术领域“勤勤恳恳...
  • 在中国二十世纪作家当中,活得最洒脱的恐怕就要数汪曾祺了,无论历经时代兴盛与衰败,还是人生荣华与坎坷,他都是为自己人生的乐趣而活着,一切皆是浮云,唯有醉在自我的生活之中,他才能把灵魂寄托在芸芸众生的人生烦恼之上,只取人生快乐之饮。
  • 语言学家、古文献学家杨伯峻译注的 《论语译注》,已连续数月雄踞销售排行的前五位。数据显示,《论语译注》 的简体字本去年卖了33.8万册,加上繁体字本等各种版本,该书全年总销量达45万册,创下历史新高。
  • 毕飞宇是中国一线重要作家,有着巨大的读者群体。其作品《哺乳期的女人》《玉米》获得过鲁迅文学奖,新近作品《推拿》获得过茅盾文学奖。2014年起,他走上讲台,为南京大学学生教授小说写作课。3年下来,他讲课的讲稿陆续发表在《钟山》《文汇报》上,最近结集为《...
  • 什么是你心目中的“珍物”?这是一百个人心目中的答案,也是一个时代的文艺图景。“华语音乐教父”李宗盛作序力荐“这本蕴含深情的小书”。全书作者及受访者囊括了中国文艺界各领域的精英人士,包括小说家金宇澄、导演贾樟柯、作曲家谭盾、舞蹈家林怀民、杨丽萍,...
  • 吟诵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方法,也是中国人学习汉文化的高效方法,它通过私塾和官学教育系统的口传心授,已流传三千多年,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报告文学《国家书房:“中国好人”金兴安和第一家农家书屋》全景式地描述了在党和政府倡导“全民阅读”的大背景下,以安徽省定远县蒋集镇农家书屋为代表的安徽省农家书屋蓬勃发展的现状,突出展现了以金兴安为代表的安徽省农家书屋的奉献者的感人事迹,并在此基点...
首页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尾页 共589条信息/共24页 转到第
意见反馈

本页二维码

关闭